來源:中國證券報

12月24日晚,中國結算與上交所聯合制定併發布滬市《B轉H業務實施細則》,並於發佈之日起施行。

具體來看,《細則》主要從資產安全、轉換實施、決策及審批三個方面對B轉H業務予以細化和明確。中國結算與上交所表示,下一步,將穩妥推進技術測試及上線、市場培訓等各項準備工作,確保滬市B轉H業務順利開展。

可繼續使用美元進行結算

不可賣空

去年以來,滬市B股上市公司華新水泥、老鳳祥等擬將B股轉換爲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交易,且已披露了具體實施方案。

本次《細則》的發佈,爲滬市公司辦理B轉H相關業務提供了操作指引。《細則》適用於B轉H涉及的跨境轉登記、存管和持有明細維護、交易委託與指令傳遞、清算交收、名義持有人服務、風險管理等相關業務。

資產安全方面,《細則》規定,境內投資者應通過股東大會,授權上市公司委託中國結算作爲香港結算的結算參與人託管其B轉H股份,並授權上市公司選擇一家香港證券公司作爲在香港聯交所賣出股份的經紀商。投資者持有的H股存管在以中國結算名義在香港結算開立的證券賬戶中,並以香港結算代理人的名義登記於發行人的股東名冊,上述集中存管和名義持有的安排可以有效保障投資者的資產安全。

轉換實施方面,《細則》允許在境內交易的投資者通過原滬市B股賬戶賣出轉換後的H股,並繼續使用美元進行結算。投資者在境內的H股賣出指令經上交所技術公司傳遞,由香港證券公司報送至香港聯交所進行交易。

決策及審批方面,《細則》指出,B轉H方案除需B股公司履行必要的內部決策程序之外,還須履行證監會和香港聯交所有關程序方可實施。截至目前,深市已有3家B股公司完成B轉H方案的實施,滬市有2家提出B轉H意向。B股公司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決定是否啓動B轉H相關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細則》強調,在境內交易的投資者不可賣空。境內證券公司應當確認投資者有足額可用的證券,香港證券公司對投資者在境內持有的所有B轉H股份進行總額控制,共同避免投資者發生賣空。

B股融資功能等均已弱化

公開資料顯示,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中國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資股。B股公司的註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

作爲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初期吸引外資的重要方式,B股曾給投資者帶來很多美好回憶。

2001年2月19日,B股對內地自然人開放。受此刺激,B股走出一輪暴漲行情。上證B股指數從80點一路上漲到2001年6月1日的241.61點,漲幅高達兩倍。

2003年,QFII制度正式實施,大量境外機構得以直接投資A股,B股的歷史使命逐漸完成。

目前,B股的融資功能、資源配置功能和價值發現功能均已弱化。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4日,滬深兩市中B股總數僅有90只(上證B股有47只,深證B股有43只)。

與A股比較來看,流動性成爲困擾B股的癥結。12月24日,4676只A股的總成交額11328.22億元,B股總成交額僅有0.81億元。也就是說,B股總成交額還不如A股單隻股票平均成交額高。

A股數據

B股數據

來源:Wind

尋找B股出路

多年來,關於B股改革的呼聲不斷。2014年5月,國務院出臺的“新國九條”明確提出,要“穩步探索B股市場改革”。

那麼,B股的出路在哪裏?

在業內看來,有B轉A、B轉H、回購等路徑。具體到B轉H,自2012年以來,中集集團、萬科、麗珠集團、華新水泥、晨鳴紙業等均進行B轉H的嘗試(部分已成功)。

至於爲何要去H股?老鳳祥的公告可能代表了一部分欲開拓國際化市場公司的聲音。

老鳳祥此前在公告中表示,B股市場被嚴重低估且失去了融資功能,解決B股估值和融資困境存在必要性。

而且,海外融資平臺是支撐公司國際戰略的重中之重。香港具有國際化和融資便利等優勢,能夠爲公司提供更加廣闊的業務平臺。公司股票在香港市場流通有利於公司參與境外資本運作,充分利用境外資本資源及市場激勵來進一步加強核心競爭力,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加強拓展公司的國際化業務,建設和完善公司的境內外營銷網絡及服務體系和支持體系,從而加速推進公司的國際化進程。

不過,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必須具有足夠的流通性。《香港上市規則》 要求尋求上市的股份必須存在一個公開市場及上市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的一定比例必須由公衆人士持有。如果現金選擇權行權比例過高導致流通性過低、公衆持股量不足,公司可能無法滿足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要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