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胡穎君 王儀

“目前不是一部分,而是大部分市場人士對港股看法都比較悲觀。”貝萊德基金投資總監陸文傑對界面新聞記者坦言,“港股市場的整體投資情緒確實比較低落。”

元旦結束首個交易日,貝萊德基金宣佈正式發行第二隻基金——貝萊德港股通遠景視野,與首隻覆蓋A股的基金不同,這是一隻港股通主題基金,且80%以上非現金資產投向港股通標的。陸文傑是該基金的擬任兩位基金經理之一。

邁入2022年的首個交易周,受市場情緒影響,去年同期爆款基金迭出的情景不再,基金業“開門紅”未能如期上演,大多數新發基金募集金額不足10億元。而選擇港股賽道的貝萊德基金無疑壓力更大。

回望2021年的港股行情,恒生指數自去年2月一路攀升創階段新高後便開啓單邊下跌走勢,累計跌幅達15%,整體表現熊冠全球。而代表新經濟的恒生科技指數全年跌幅更是超30%。

近期恒生指數迎來小幅反彈,罕見收穫四根陽線,部分港股通ETF份額增長顯著。其中,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ETF年初以來份額淨增長21.72億元,淨流入額位居ETF基金首位。

不過,界面新聞記者根據Wind提供的信息統計發現,目前正在發行的港股主題基金有27只,大多數爲被動指數型基金(ETF),主動權益基金僅有貝萊德港股通遠景視野一隻。與此同時,或許是受市場行情影響,部分港股ETF募集時間較久仍未成立。

爲何選擇在這一時點發行港股主題基金?貝萊德基金總經理張弛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作爲一家基金公司,我們有時候需要順勢而爲,有時候需要提前佈局。港股產品是我們特別看好的一個種子型產品。雖然現在港股市場產品發行確實非常困難,但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把產品發行出來。“

去年年初“千億資金下香江”的盛況猶然在目,而隨後市場的系統性下跌則導致抄底機構紛紛被埋。對此,陸文傑認爲:“港股市場很難通過押注單一風格、單一賽道獲得好的業績,這也是之前很多投資機構在港股受到損失的主要原因。”

“去年這時候大家都認爲消費板塊是個好機會,尤其是A股消費股,大家都覺得港股消費板塊很便宜,應該會漲起來,而事實卻並非如此。這種單一的投資風格在港股很容易受挫。港股市場上新老經濟都得結合。”陸文傑稱,2021年港股市場表現最好的是能源板塊和公用事業板塊,恰恰是“老”的經濟價值板塊,說明具有投資價值的並非只有新經濟板塊。比如消費板塊,無論是傳統的食品飲料行業,還是比較新的消費趨勢都值得關注。而受政策改善影響的板塊,除了互聯網科技外,金融、基建相關也有受益,所以說投資港股需要比較均衡靈活的投資方式。

陸文傑表示,港股是一個博弈市場,有不同來源、不同性質的資金,不同性質的投資者,風險偏好、投資目標不盡相同,因而需要找到一種投資者共同認可的長期投資主題,比如新能源、電子化、工業自動化這樣的主題,也包括估值較低的板塊,比如消費板塊,以及一些具有全球化趨勢的行業,比如醫藥外包服務等等。

交投悲觀氛圍瀰漫下,部分機構卻異常樂觀。與貝萊德基金相似,不少機構亦認爲港股市場曙光即將來臨。衆多券商年度港股策略報告,不難發現“估值修復”是關鍵詞之一。

創金合信基金經理李志武表示,港股利空出盡,2022年反彈可期。對於2022年港股市場的投資機會,李志武概括爲三條主線,一是尋找超跌、邏輯未被破壞的行業或個股,如部分科技、消費等;二是緊扣雙碳邏輯,尋找新能源行業的結構性機會,如新能源車、風電、綠電、氫能等;三是關注高成長的創新藥公司,看好具有國際化、創新能力強的創新藥公司以及次新的優質生物創新藥公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