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杜恆峯

在最近公開發布的一份萬字深度研究報告中,任澤平建議“央行印鈔2萬億建立生育基金”,以達到“10年多生5000萬人口”的目標,緩解當前中國的低生育率問題。隨後,他又回應稱,“2萬億是每年都多印2萬億”,這也意味着,“多生5000萬人口”總計需要印鈔20萬億元,平均一個娃對應的生育基金獎勵達到40萬元。

對於重金扶持生育,其實攜程創始人梁建章提過一個更大的數字:生一個孩子獎勵100萬元。據他測算,全國財政每年需要花費10萬億元(GDP的10%)支持生育,這個數字也遠高於任澤平所說的2萬億元。

任和梁的政策建議,都來自於國外的經驗。瑞典、法國等國家通過大規模生育補貼實現了較高的生育率,而日本、德國則成了反例。爲生育家庭減輕負擔甚至讓他們“有利可圖”,有助於提高生育水平,這在邏輯上沒有問題,但差別在於如何進行激勵。梁建章的財政激勵辦法規模過於巨大,無法實現;任澤平的辦法則是在梁的基礎上,“避開”財政硬約束,央行印鈔無關財政,也不增加企業負擔,他認爲定向刺激也不會產生資產泡沫。

雖然這兩個觀點頗爲相似,且都獲得極大關注,但任的建議顯然引發的爭議更多。總結起來,任的“印鈔論”主要存在以下幾個缺陷:第一,在法律上,鼓勵生育並非央行職能,央行發行貨幣需要遵循《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二,在技術上,央行發行的貨幣需要經過銀行系統才能進入到個人賬戶,央行無法直接給個人賬戶發錢,即便歐美日央行印鈔支持經濟,那也是通過金融市場間接向經濟注資,任澤平研報提及“可以參考棚戶區改造工程和碳減排支持工具”,但這兩項實際都是低息貸款,和直接撒錢是兩回事;第三,在風險上,央行2020年整個M0的增量也不過7000多億元,貨幣乘數6.92(2020年6月,中信證券明明團隊測算),2萬億的基礎貨幣投放加上乘數,對物價、資產價格都可能帶來巨大影響,即便是定向投放,也很難像任所說的“不會引發通脹和房價上漲”,此外,貨幣是一國的信用,貨幣對內貶值可能帶動對外貶值,對匯率也是巨大考驗;第四,在效果上,重獎當然可以刺激生育,但以此謀利、忽略生育質量的道德風險等問題可能會集中出現,由此產生的成本需要全社會負擔。

筆者認爲,通過央行印鈔解決現實問題的思路更大的風險在於:它將那些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解決的問題,用“更多的資金”加以掩蓋,這對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有害。如果印鈔可以用來解決生育問題,那很多社會重大命題也可以“貨幣化”解決,比如養老金缺口、地方政府不良債務等,但顯然,央行不能這麼做。

對於任何有助於提高生育率的政策建議,都值得鼓勵,但政策建議要具備可行性,能達到既定目標,且“副作用”要足夠小。經濟研究成果要應用於實踐纔有真正的價值,而一旦付諸實踐,宏觀經濟政策將影響整個經濟和社會,必須邏輯嚴密、論證嚴謹、結論嚴肅。但恰恰是在2萬億資金如何使用、技術上如何實現、副作用大小等關鍵問題上,任澤平後續的回應並未涉及,不免讓人覺得遺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