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1年CPI同比上漲0.9%,專家分析今年物價走勢

1月12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2021年12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5%,食品價格仍然是影響CPI變動的主要因素。2021年全年,CPI同比上漲0.9%,低於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的目標;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方面,在保供穩價措施持續顯效疊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的因素影響下,全年持續高位的PPI在臨近年底時漲幅連續下降,最終實現全年同比上漲8.1%。

關注1

豬肉價格重回下降軌道,預計節前穩中有降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CPI同比上漲1.5%,漲幅比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環比由上月上漲0.4%轉爲下降0.3%。食品價格仍然是影響CPI變動的主要因素。

其中,隨着鮮菜上市量增加,價格從高位開始回落,鮮菜價格較上月下降8.3%,與2020年同期相比仍然上漲10.6%,但漲幅比上月大幅回落20.0個百分點。

豬肉價格也基本結束反彈,再次回到下降軌道。與去年11月相比,豬肉價格僅上漲0.4%,漲幅比上月大幅回落11.8個百分點;相較於2020年同期,價格下降36.7%,降幅比上月擴大4.0個百分點。

一般來說,年底是豬肉消費的旺季,此次豬肉價格卻一反常態呈現下跌態勢。農業農村部公佈的監測數據顯示,去年12月31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爲23.08元/公斤,比12月1日下降6.2%,比2020年同期的45.46元/公斤下降45.7%。

分析原因,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這主要是由於南方一些城市醃製臘肉已經進入尾聲,需求減弱,同時,生豬出欄速度有所加快,進一步增加了供給,供需錯配導致價格下跌。

市場供給的增加與養殖戶心理直接相關。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解釋,由於去年10月下旬曾出現一輪豬肉價格反彈,一些企業和養殖戶選擇了壓欄,通過減少供給以期進一步抬升價格。元旦前,當時壓欄的生豬集中出欄,同時,去年12月份生豬存欄量也維持在較高水平,市場的豬肉供給整體比較充裕。

從需求來看,去年四季度的豬肉消費呈現了一個提前的趨勢。由於此前豬肉價格曾一度跌到10元錢每斤,不少人選擇趁價低時提前醃製臘肉,也就導致了原本12月份纔出現的臘肉醃製高峯提前結束。由於一部分消費需求被提前消耗,豬肉價格從12月第二週便開始下降。

距離春節還有兩週左右時間,豬肉價格還會變化嗎?朱增勇表示,從往年來看,家庭或商超的備貨需求一般會在春節前兩週左右結束,同時,在“就地過年”的倡導下,整體的消費需求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豬肉的消費需求也會比較穩定。

在供給增加、需求穩定的情況下,春節前的豬肉價格將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不過,由於節前的消費需求相比平時還是會旺盛一些,因此回落空間不會太大。”朱增勇預計。

關注2

煤價油價回落,PPI連續兩月漲幅收窄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的帶動下,PPI去年上漲8.1%。自去年10月漲幅“見頂”後,PPI已連續兩月漲幅回落。12月,PPI同比上漲10.3%,漲幅比上月回落2.6個百分點;環比下降1.2%。

其中,生活資料的價格較爲平穩,生產資料的價格變動是影響PPI變化的主要原因。去年12月,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13.4%,漲幅回落3.6個百分點;環比下降1.6%,降幅比上月擴大1.5個百分點。

生產資料中,最受人們關注,同時也是價格變動最大的分別是煤炭石油

隨着保供穩價政策落實力度不斷加大,煤炭價格繼續回落,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下降8.3%,降幅擴大3.4個百分點;煤炭加工價格下降15.4%,降幅擴大7.0個百分點。

植信投資研究院院長連平分析,保供政策延續使得煤炭供應較爲充足,同時,由於下游電廠庫存高企,企業持觀望態度,受其影響,煤炭成交減少,榆林等地煤炭銷售下滑明顯,導致煤炭價格下跌。目前,動力煤價格已恢復至822元每噸左右的正常水平,環比下跌24.2%,同比漲幅收窄至0.5%。

石油方面,去年12月,石油開採價格下降8.3%,精煉石油產品製造價格下降4.0%。11月下旬起國內成品油零售價連續3次下調,汽油價格累計下調655元每噸。

國內石油價格的下調受到多重外部因素影響。連平分析,一方面,奧密克戎導致國際疫情複雜化,加重了對經濟復甦的擔憂,同時,在通脹預期高漲的壓力下,美國聯合多國釋放原油儲備,伊朗談判重啓干擾市場預期。國際油價自去年10月底開啓回調,由高於80美元/桶回落至70美元/桶以內。

不過,由於庫存縮減,去年12月起國際油價震盪上行,12月31日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將對今年1月國內油品及化工產品價格有所支撐。

■專家分析

今年物價走勢如何?

去年CPI同比上漲0.9%,低於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的目標。從全年走勢看,CPI始終表現低迷,開年連續兩月漲幅爲負值;3月起漲幅回正,但連續多月處於2%以下;直到11月,受豬價反彈、菜價高位等因素影響,CPI漲幅短暫回升至2%以上,12月又再次回落,同比上漲1.5%。

爲何去年全年CPI與年初時的預期會有如此大差距?連平表示,去年的CPI走勢可以用“低位回升”來形容,主要影響因素還是豬週期下行和高基數影響。

去年2月以來,豬肉價格連續9個月環比下跌,全年均價同比下滑38%,對CPI同比拉動爲-0.7%,多數月份食品價格同比爲負值。儘管油價回升支撐非食品CPI上漲,但核心CPI上漲有限。

從需求來看,散發式疫情間歇性影響了接觸性消費和服務業的恢復,消費需求較弱。連平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節假日出行消費僅爲2019年同期的70%-80%。

判斷今年的CPI走勢,連平認爲,在豬週期拐點呈現、價格傳導進一步體現的帶動下,CPI有望穩步回升,四季度部分月份單月同比可能超過3%。

春節前的價格走勢則與食品價格走勢密切相關,若節前需求明顯上漲,食品價格環比漲幅與那些春節在1月的年份的平均漲幅相符,則CPI將維持1.6%左右的同比漲幅。但是,如果豬肉市場仍維持“供強需弱”的格局,CPI可能回落至1.0%左右的水平。

對今年的PPI趨勢,連平認爲,PPI下行趨勢已確認,但疫情制約產能擴張、能源短期供給彈性有限、國際運力短缺、生產去碳化等供給約束仍存,今年一季度PPI仍將維持相對高位,後續將在流動性收緊、需求增速放緩、供給持續恢復、大宗商品價格修復及高基數的影響下較快回落,下半年可能出現負值。他預計,今年1月,PPI同比漲幅可能約爲10%。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