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會要點

2022年房地產調控略有鬆動?國家統計局回應

國家統計局:去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爲65.4%

國家統計局:下階段擴大有效投資有潛力、有空間,也有動力

寧吉喆:2021年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世界人均GDP水平

寧吉喆:我國目前仍處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人均GDP尚未達到高收入國家下限標準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22年1月17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2021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

以下爲發佈會實錄: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陳文俊: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的發佈會,我們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先生介紹2021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有請寧局長。

國家統計局局長 寧吉喆:

各位媒體朋友們好!2021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散發等多重考驗,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加強宏觀政策跨週期調節,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發展,改革開放創新深入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初步覈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14367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8.3%,二季度增長7.9%,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4.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3086億元,比上年增長7.1%;第二產業增加值450904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609680億元,增長8.2%。

一、糧食產量再創新高,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

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8285萬噸,比上年增加1336萬噸,增長2.0%。其中,夏糧產量14596萬噸,增長2.2%;早稻產量2802萬噸,增長2.7%;秋糧產量50888萬噸,增長1.9%。分品種看,稻穀產量21284萬噸,增長0.5%;小麥產量13695萬噸,增長2.0%;玉米產量27255萬噸,增長4.6%;大豆產量1640萬噸,下降16.4%。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8887萬噸,比上年增長16.3%;其中,豬肉產量5296萬噸,增長28.8%;牛肉產量698萬噸,增長3.7%;羊肉產量514萬噸,增長4.4%;禽肉產量2380萬噸,增長0.8%。牛奶產量3683萬噸,增長7.1%;禽蛋產量3409萬噸,下降1.7%。2021年末,生豬存欄、能繁殖母豬存欄比上年末分別增長10.5%、4.0%。

二、工業生產持續發展,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較快增長

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6%,兩年平均增長6.1%。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增長5.3%,製造業增長9.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1.4%。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2%、12.9%,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8.6、3.3個百分點。分產品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分別增長145.6%、44.9%、33.3%、22.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8.0%;股份制企業增長9.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8.9%;私營企業增長10.2%。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環比增長0.42%。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爲50.3%,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2021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爲77.5%,比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

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9750億元,同比增長38.0%,兩年平均增長18.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爲6.98%,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

寧吉喆:

三、服務業持續恢復,現代服務業增勢良好

全年第三產業較快增長。分行業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比上年分別增長17.2%、14.5%、12.1%,保持恢復性增長。全年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比上年增長13.1%,兩年平均增長6.0%。12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3.0%。1-11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7%,兩年平均增長10.8%。12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爲52.0%,比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其中,電信廣播電視及衛星傳輸服務、貨幣金融服務、資本市場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保持在60.0%以上較高景氣區間。

四、市場銷售規模擴大,基本生活類和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08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兩年平均增長3.9%。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81558億元,增長12.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9265億元,增長12.1%。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393928億元,增長11.8%;餐飲收入46895億元,增長18.6%。基本生活消費增勢較好,限額以上單位飲料類、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分別增長20.4%、10.8%。升級類消費需求持續釋放,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29.8%、18.8%。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環比下降0.18%。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30884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08042億元,增長12.0%,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爲24.5%。

寧吉喆:

五、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投資增勢較好

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44547億元,比上年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3.9%。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4%,製造業投資增長13.5%,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4.4%。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79433萬平方米,增長1.9%;商品房銷售額181930億元,增長4.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9.1%,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1.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1%。民間投資307659億元,增長7.0%,佔全部投資的56.5%。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7.1%,快於全部投資12.2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2.2%、7.9%。高技術製造業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5.8%、21.1%;高技術服務業中,電子商務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60.3%、16.0%。社會領域投資比上年增長10.7%,其中衛生投資、教育投資分別增長24.5%、11.7%。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環比增長0.22%。

六、貨物進出口快速增長,貿易結構持續優化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91009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其中,出口217348億元,增長21.2%;進口173661億元,增長21.5%。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43687億元。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24.7%,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爲61.6%,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26.7%,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爲48.6%,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12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37508億元,同比增長16.7%。其中,出口21777億元,增長17.3%;進口15730億元,增長16.0%。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6047億元。

寧吉喆:

七、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工業生產者價格漲幅高位回落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0.9%。其中,城市上漲1.0%,農村上漲0.7%。分類別看,食品菸酒價格下降0.3%,衣着上漲0.3%,居住上漲0.8%,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4%,交通通信上漲4.1%,教育文化娛樂上漲1.9%,醫療保健上漲0.4%,其他用品和服務下降1.3%。在食品菸酒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1.1%,鮮菜價格上漲5.6%,豬肉價格下降30.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上漲0.8%。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5%,漲幅比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3%。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8.1%,12月份同比上漲10.3%,漲幅比上月回落2.6個百分點,環比下降1.2%。全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比上年上漲11.0%,12月份同比上漲14.2%,環比下降1.3%。

八、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降低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比上年增加83萬人。全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爲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個百分點。1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爲5.1%,比上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本地戶籍人口爲5.1%,外來戶籍人口爲4.9%。16-24歲人口爲14.3%,25-59歲人口爲4.4%。12月份,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爲5.1%。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爲47.8小時。全年農民工總量29251萬人,比上年增加691萬人,增長2.4%。其中,本地農民工12079萬人,增長4.1%;外出農民工17172萬人,增長1.3%。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432元,比上年增長8.8%。

寧吉喆:

九、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縮小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1%,兩年平均名義增長6.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農村居民1893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爲2.50,比上年縮小0.06。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9975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8%。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8333元,中間偏下收入組18446元,中間收入組29053元,中間偏上收入組44949元,高收入組85836元。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10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3.6%,兩年平均名義增長5.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6%,兩年平均增長4.0%。

十、人口總量有所增加,城鎮化率繼續提高

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1412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人口出生率爲7.52‰;死亡人口1014萬人,人口死亡率爲7.18‰;人口自然增長率爲0.34‰。從性別構成看,男性人口72311萬人,女性人口68949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爲104.88(以女性爲100)。從年齡構成看,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8222萬人,佔全國人口的比重爲62.5%;60歲及以上人口26736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8.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0056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4.2%。從城鄉構成看,城鎮常住人口9142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0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9835萬人,減少1157萬人;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爲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個百分點。全國人戶分離人口(即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不在同一個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50429萬人,比上年增加1153萬人;其中流動人口38467萬人,比上年增加885萬人。

寧吉喆:

總的來看,2021年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主要指標實現預期目標。同時也要看到,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國內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下階段,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我先介紹到這裏,謝謝大家。

陳文俊:

謝謝寧局長。下面歡迎各位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總檯央視記者: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在統籌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方面取得的成效全球矚目,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穩定。請問寧局長,是什麼因素髮揮了重要作用?您如何評價全年國民經濟的總體運行情況?

寧吉喆: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這一年我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徵程。這一年,面對紛繁複雜的國內國際形勢和各種風險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沉着應對,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雙雙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國民經濟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全年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已經完成,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實現了良好開局。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經濟增長國際領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8.1%,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經濟總量達114.4萬億元,突破110萬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7.7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佔全球經濟的比重預計超過1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97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551美元,突破了1.2萬美元。年末,外匯儲備餘額32502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

第二,國民經濟持續恢復,主要預期目標全面實現。去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現在從統計數據看,經濟較快增長。2021年,經濟增速爲8.1%,高於6%以上的預期目標。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分別增長18.3%、7.9%、4.9%、4.0%。按兩年平均算,分別增長4.9%、5.5%、4.9%、5.2%,四季度經濟兩年平均增長率比三季度還高一些。這反映了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就業總體穩定。2021年,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達到了11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爲5.1%,低於5.5%左右的預期目標。消費價格溫和上漲。2021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9%,低於3%左右的預期目標。國際收支基本平衡。2021年,貨物進出口順差比上年擴大20.4%,達到進出口量穩質升的要求。年末,外匯儲備餘額連續8個月保持在3.2萬億美元以上。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達到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的要求。單位GDP能耗下降。初步覈算,2021年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7%,接近降低3%左右的預期目標。糧食產量再創新高。2021年,糧食總產量13657億斤,達到1.3萬億斤以上的預期目標。

第三,創新動能有效增強,工業製造業較快增長。2021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比上年增長14.2%,增速比上年加快4個百分點,延續了“十三五”以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態勢;研發經費支出與GDP之比達到2.44%,比上年提高0.03個百分點。其中,基礎研究經費比上年增長了15.6%,佔研發經費支出的比重爲6.09%,比上年提高了0.08個百分點。2021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6%,高於GDP增長1.5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8%,高於全部工業增長0.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9%,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3.3個百分點。

寧吉喆:

第四,外貿外資快速增長,對外開放不斷擴大。貨物貿易量增質升。2021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9.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兩年平均增長11.3%,按美元計價,我國貿易規模達6.05萬億美元,佔世界市場份額繼續提升。一般貿易進出口額佔進出口總額比重達61.6%,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服務貿易繼續恢復。2021年1-11月份,服務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4.7%,其中服務出口增長31.5%。引資規模再創新高。2021年實際使用外資11494億元,增長14.9%。

第五,經濟體制改革繼續深化,發展活力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增加較多。“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2021年末,我國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5億戶,其中企業4000多萬戶,個體工商戶突破1億戶。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控股企業、股份制企業、私營企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8.0%、9.8%、10.2%、8.9%,可以說是比翼齊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增長。2021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2%,快於規模以上工業8.6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2.0%,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24.5%。

第六,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人民羣衆獲得感增強。居民收入較快增長。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分別比上年名義增長9.6%、11.0%、10.2%。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2021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爲2.50,比上年縮小0.06。基本消費品產銷穩定增長。2021年,規模以上消費品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8%,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日用品類的商品零售額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民生投入繼續加大。2021年,社會領域投資比上年增長10.7%,其中教育、衛生投資分別增長11.7%、24.5%。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

請問2021年四季度和全年“三駕馬車”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是多少?從數據看,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取得了哪些進展?另外,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您認爲經濟增長的動能將會如何切換?謝謝。

寧吉喆:

經濟增長的動能,可以從供給方面來衡量,就是三次產業;也可以從需求方面衡量,就是“三駕馬車”。所以,你這個問題很有針對性。可以說,2021年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起步之年,面對國際上覆雜嚴峻的環境和國內疫情多發散發等多重考驗,2021年我國立足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積極暢通經濟內外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全年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都作出了積極貢獻。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分別拉動經濟增長5.3、1.1、1.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爲65.4%、13.7%、20.9%。四季度,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分別拉動經濟增長3.4、-0.5、1.0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爲85.3%、-11.6%、26.4%。雖然四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負,但12月份當月固定資產投資由降轉升,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12月份同比增長3.3%,11、12月兩個月連續回升,呈現出轉降爲升的跡象。

二是國內大循環主體作用增強。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國內循環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2021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超過50萬億元,增長4.9%。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9.1%,比上年提高了4.4個百分點。經濟增長還是內需拉動爲主。

三是國內國際循環相互促進。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顯現,內需擴大拉動了進口;產業體系健全、生產能力穩定的優勢得到發揮,外需拓展促進了出口。2021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再創歷史新高,其中進口、出口分別比上年增長21.5%、21.2%。內外需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而且是相互結合的。

四是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循環改善。在生產環節,生產擴大爲循環改善打下了基礎。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6%,工業行業的增長面達到了95.1%,產品的增長面達到了73.4%。在分配環節,企業的營業收入、工資和利潤的增長是初次分配的主要來源。2021年1-11月份,41個工業大類行業營業收入同比都是增長的,增長面達100%;31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增長面超過80%。職工的工資也都是增長的。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2.8%,還是保持兩位數增長。在流通環節,貨運的暢通保障了經濟恢復和對外貿易。2021年,我國全社會貨運量、港口貨物吞吐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2.4%、6.8%。在消費環節,就業的擴大、收入的增加支撐了消費恢復性增長。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上年實際增長12.6%,由於前年受到的影響比較大,兩年平均增長4.0%。

面臨複雜嚴峻的經濟環境,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利條件沒有變,新的經濟增長點將不斷湧現。下一步,我國經濟增長的動能不僅來自需求“三駕馬車”的拉動,而且來自供給的推動;不僅來自內需的擴大,而且來自外需的拓展;不僅來自消費的增長,而且來自投資的發展;不僅來自改革的推進,而且來自創新的帶動。我們有信心、有底氣,也有能力、有條件,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謝謝。

第一財經記者:

2021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點低迷,到了2022年,隨着專項債發行提速和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的開工建設,今年的投資增速是否會有所回升?謝謝。

寧吉喆:

固定資產投資是剛纔講的“三駕馬車”中重要的一駕馬車。我剛纔已經把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數據發佈了,我再把投資的總體形勢詳細解答一下。

總的看,2021年投資保持了恢復態勢。過去一年,投資規模繼續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對優化供給結構、提升供給質量、補短板強弱項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投資規模繼續擴大。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超過50萬億元,達到54.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3.9%。全年兩年平均增長速度比前三季度回升0.1個百分點。

二是製造業投資改善。2021年製造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3.5%,兩年平均增長4.8%,比全部投資高0.9個百分點。製造業技改投資比上年增長13.6%,持續高於製造業投資總的增速。

三是高技術產業投資態勢良好。2021年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7.1%,兩年平均增長13.8%,比全部投資快9.9個百分點。

四是社會領域投資較快增長。2021年社會領域投資增速比全部投資高5.8個百分點。

大家關心下一階段,投資增長走勢看好。儘管國際環境複雜嚴峻,全球疫情影響仍在持續,對投資增長形成一定製約。但從我國發展階段看,擴大有效投資有潛力、有空間,也有動力。

一是促發展投資潛力巨大。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GDP還不到美國的1/5、日本的1/3,人均基礎設施資本存量只有發達國家的20%-30%。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仍需持續擴大有效投資。

二是補短板投資空間廣闊。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較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仍然較大,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仍有許多薄弱環節,農民人均公共設施投入僅爲城鎮居民的1/5左右,補短板投資空間廣闊。

三是創新投資動力充足。隨着創新驅動作用增強,產業升級發展趨勢向好,企業創新投入不斷加大,推動創新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蘊含巨大的投資動力。今年還要出臺一系列有利於製造業投資、企業R&D投入、技改投入等政策措施。從去年看,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7.1%;從資金看,我國總儲蓄率高,社會資金總體充裕,生產建設支撐條件較好,擴大有效投資既有需要,也有較好的條件。

四是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等政策正在發力。隨着去年下半年以來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節奏,還有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快下達進度,“十四五”規劃確定的102項重點項目陸續啓動,“兩新一重”項目有序建設,即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重大交通水利等項目。財政貨幣投資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都有利於固定資產投資穩步恢復。從投資的先行指標看,2021年1-12月份,新開工項目287760個,比1-11月份增加36767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比上年增長3.3%,比1-11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加快。今年年初以來,各地又按規劃開工了一批重點項目,可以說投資增長前景看好。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寧局長好,您剛纔介紹到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超過110萬億元,佔全球GDP的比重繼續提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有望超過1.2萬美元,接近世界銀行的高收入國家門檻。請問,國家統計局對此如何看待?這些變化意味着什麼?謝謝。

寧吉喆:

經濟總量達到110萬億元,確實是一個標誌性事件,人均GDP也相應提高了。可以說,過去一年,我國經濟總量規模和人均水平都是持續提高的,這意味着我國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也意味着我國發展的基礎更牢、條件更優、動力更足,同時也爲全球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第一,這意味着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經濟規模進一步擴大,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10萬億元人民幣,穩居世界第二。過去一年,名義GDP從101萬億元到114萬億元,增量約13萬億元人民幣。這個增量,按年均匯率折算合2萬億美元,相當於世界上一個比較大的主要經濟體一年的經濟總量。如果考慮匯率因素,這個增量還不止2萬億美元。前面發佈的數據,今年經濟總量折美元是17.7萬億美元,去年是14.7萬億美元,因爲過去一年人民幣升值,這樣計算出來的增量是3萬億美元。這個經濟總規模和經濟增長數量之大,來之不易。同時,我國全部工業和製造業增加值分別爲37.3萬億元、31.4萬億元,已經連續十多年居世界首位。貨物貿易、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服務貿易、對外投資、國內消費市場規模居世界第二位是沒有問題的,儘管現在一些國家的數字還沒有完全出來。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8萬元人民幣,按年均匯率折算爲12551美元,雖然尚未達到高收入國家人均水平的下限,但逐年接近。2021年我國已經超過了世界人均GDP水平,現在初步測算,2021年世界人均GDP是1.21萬美元左右,我們是1.25萬美元。

第二,這意味着我國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高。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繼續位居世界前列。2021年,糧食總產量1.3萬億斤以上,按世界的統計,穀物產量居世界第一,籽棉、花生(油料的主要來源之一)、肉類、茶葉、水果產量均居世界第一。這些實物量都是實實在在可以比較的。過去講農業“以糧爲綱”,工業“以鋼爲綱”,粗鋼產量10.3億噸,發電量8.1萬億千瓦時,化肥產量5446萬噸,布產量396億米,汽車產量2653萬輛,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4.7億臺,手機產量16.6億臺,均居世界第一。我們220多種主要產品產量都是世界第一,實際還不止這麼多,這顯示了社會生產力的增強。同時,科技實力也明顯增強。目前,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全時當量超過500萬人年。2021年底,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359.7萬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5件,比上年又提高了1.2件。

第三,這意味着我國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就業規模持續擴大。2021年,新增就業人數超過1200萬。居民收入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萬元,比上年實際增長8.1%;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萬元,實際增長12.6%。反映消費結構的恩格爾係數,即食品支出佔消費支出的比重是下降的。2021年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爲29.8%,比上年降低了0.4個百分點。

第四,這意味着我國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我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拉動了世界經濟增長。2020年,世界經濟負增長,我國經濟正增長,對世界的拉動作用十分顯著。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將達到25%左右,現在只能是預計,因爲全世界的數據還沒有彙總出來,這是引領世界經濟恢復的重要力量。同時,我國統籌抗疫發展對全球抗疫發展作出巨大貢獻。過去一年多,我國率先控制住本土疫情,並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保證了14億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這本身就是對世界抗疫的重大貢獻。同時,到去年底,我國已累計向國際社會提供了約3720億隻口罩,超過42億件防護服,84億人份檢測試劑,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20億劑新冠肺炎疫苗,成爲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

同時,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國目前仍處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人均GDP尚未達到高收入國家下限標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當前還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通過艱苦不懈努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謝謝。

CNBC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關於就業方面,有沒有數據說年輕人在城市還有農村的比例有沒有什麼變化?第二個問題,四季度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增長跟去年全年有一些明顯的不同趨勢,比如說四季度第二產業增長了2.5%,全年增長了8.2%,四季度第三產業增長了4.6%,全年也是8.2%,這個差距主要是什麼原因?1月份防疫措施增加,有沒有什麼見解,我們可以預測今年的經濟增長?謝謝。

寧吉喆:

兩個問題,我重點回答第一個問題。關於行業和產業就業,你還提到了城鄉之間的就業問題。剛纔我公佈的數據中,城鎮新增就業已經有了,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大城市的調查失業率也公佈了。你關注行業的情況,有些行業可能不太一樣。應該說,我國過去一年,城鎮新增就業增加和調查失業率穩定,都達到了預期目標,或者說調查失業率低於預期目標。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經濟持續恢復發展不斷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奠定了就業的基礎。去年我國經濟增長8.1%,四季度經濟同比增速雖然是4%,但是按兩年平均比,儘管由於2020年四季度增速比較高,最終覈實數由6.5%調整到6.4%,但2021年四季度兩年平均增長達5.2%,比三季度的4.9%加快0.3個百分點。經濟平穩增長爲就業提供了重要基礎。我們觀察經濟增長,既要看同比,也要看環比,還要看兩年平均比。實際上我也簡要回答了你的第二個問題。

第二,就業優先政策發力顯效。一系列援企穩崗幫扶政策,對於高校畢業生、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等重點羣體就業都產生了積極作用。2021年農民工總量是29251萬人,比2020年增加691萬人,2020年比2019年是下降的,2021年已經超出了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請你注意分析一下。同時,去年下半年以來,外來農業戶籍人口調查失業率能夠保持在5%以下的較低水平。

第三,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去年仍在繼續較快發展,各種靈活的就業模式吸納了許多勞動力就業。目前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了2億人左右。據調查,一些平臺外賣騎手達到400多萬人;在平臺上從事主播及相關從業人員160多萬人,比上年增加近3倍。

第四,部分行業用工增加較多。儘管有些行業就業人數有所減少,比如一些服務業、製造業、建築業,但是一些行業就業人員是增加的,支持了總體就業穩定。2021年11-12月,批發零售業從業人員數量增加181萬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從業人員增加41萬人,居民服務業從業人員增加33萬人,商業服務業從業人員增加28萬人,彌補了其他服務業就業人數的減少。

第五,調查失業率反映了部分人員暫時退出了勞動力市場。城鎮調查失業率是面向城市勞動力市場的,我們在農村也開展勞動力調查,全國調查失業率總體上比城鎮調查失業率還要低一些。但是從城鄉之間看,如果農民工回到農村,他就不屬於城市勞動力市場,就在農村接受勞動力調查。另外從城市本身看,由於季節性歇業、照顧家庭、身體健康、學習培訓等原因,有一部分人轉爲非市場勞動力。比如,一些原來從事農業和建築業的勞動力,到了冬天,他們暫時退出勞動力市場。

你剛纔提到的第二個問題,是關於服務業和工業的差距。應該說,四季度的工業和製造業在支持工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企業主體的努力下,四季度工業和製造業保持恢復。你剛纔也舉了服務業的數字,服務業有很多行業,總體來看保持較快增長,全年服務業和工業的增速都是8.2%。服務業對就業的影響,一定要深入地分行業去看,對有些行業帶來的影響較大,比如聚集性、接觸性的服務業,爲貨運服務、物流服務、產業鏈服務的相關行業,影響就小一點。所以我們要鞏固住這些保證生產生活正常運轉的服務業,促進它們的增長,同時保持常態化防控、精準防控,保證經濟社會發展有良好的環境。

因爲一季度的數字要到4月份才能出來,我們現在要根據去年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採取一些措施,保持居民就業,保證經濟合理增長。謝謝。

路透社記者:

請您展望一下2022年的發展前景,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面臨的下行壓力和風險主要會來自哪些方面?今年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穩增長的力度會不會有所加大?另外,對房地產的調控會不會略有鬆動?謝謝。

寧吉喆:

你也提了好幾個問題。前兩個問題比較接近,關心的是今年經濟增長情況。今年是我國經濟逐步迴歸常態運行的一年,但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有不確定性,大家也都看到了,國內發展也有壓力。儘管存在這些風險挑戰,總的看,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態勢沒有變,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因素沒有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條件也沒有變。從全年看,經濟還是有望實現穩中求進。

首先,我國疫情常態化防控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生產生活秩序總體穩定,促進了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到目前爲止,我國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都是最少的,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肺炎疫苗29.3億劑次,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總人數12.2億人,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是最多的,這爲經濟增長築了一個總的防線。

第二,我國產業供給體系全。我們說過多次了,我國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產業體系完備,配套也較爲完善,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較強,能夠很快適應市場需求變化,促進供給增加。舉幾個例子,去年市場上缺芯、缺箱,中國的集成電路除進口以外,自身產量增長了33.3%,迅速增加供給;面對缺箱問題,中國金屬集裝箱產量增長了110.6%,翻了一倍還多,這些問題稍微有點緩解了。在疫情條件下,國際國內居家生產辦公用品需求旺盛起來。有些東西可能不好賣,但是在家裏用這些東西就好賣,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好久都沒有達到這個速度了,2021年產量增長了22.3%。智能手機產量增長了9.0%,手機產量本身就很大,去年總的產量有17億臺,現在又增加了這麼多,主要是因爲有需求。居家辦公就增加了在家喫飯的次數,鮮肉冷藏肉產量增長了24.5%,飲料增長了12%。這些例子說明,市場上缺什麼,我們就能生產什麼。今年也是一樣的,只要各位記者把全世界的需求報道出來,我們就有市場主體去努力、去生產、去供給,自然就帶動了經濟增長,增加了就業,改善了收入。

第三,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空間廣。我國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羣體,這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構建國內強大市場的立足之本。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所下降,2021年又上去了,達到了44萬億元。雖然增速比較低,但是這也很不容易了。消費總量達到44萬億元是一個新的臺階,投資總量也巨大,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全年是79.1%,最終消費是65.4%,這凸顯了國內市場的作用。

第四,我們還具有改革開放紅利。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從數字中也能看出來,私營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達到了兩位數。我國對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出口,去年都保持了較快增長,前幾天海關總署已經公佈過了。同時,我們還是世界上120多個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世界上一共有180多個國家,我們與120多個都是主要貿易伙伴。到去年底,我國與145個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帶一路”進出口總額增長20%以上。

第五,我國經濟治理能力強。近年來,不斷創新宏觀調控,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精準調控、相機調控,積累了豐富的調控經驗,促進了經濟平穩發展。2020年以來,面對世界疫情,我們保持戰略定力,沒有采取大水漫灌的強刺激,而是針對市場主體,幫扶政策到位,促進了經濟恢復,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我國通脹率、政府債務水平都是較低的,貨幣政策有空間,宏觀調控政策工具多,有能力保持平穩運行。

寧吉喆:

關於季度經濟增長的問題。首先,我們看一下去年各季度數據,剛纔我公佈了同比增長率、兩年平均增長率,這裏再看一看四個季度的環比增速,就是每個季度跟上個季度比。去年一季度環比增長0.3%,經濟總量比前年四季度擴大了一點;二季度比一季度環比增長了1.3%;三季度比二季度增長了0.7%;四季度比三季度增長了1.6%。這表明了我國的經濟規模去年以來是逐季擴大的,其中四季度環比增速比三季度加快了0.9個百分點,總量擴大了34318億元。可以看出,我國經濟企穩態勢逐步顯現。

寧吉喆:

關於房地產的問題,也比較重要。我剛纔已經公佈了房地產一系列數據,這些數據確實表明,2021年我國房地產市場還是總體穩定的,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積極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不把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工具和手段,着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積極防範潛在風險。房地產市場總體是穩定的。

一是房地產銷售還是保持增長的。房地產市場成交總體是增加的。2021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7.94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了1.9%,商品房銷售額18.1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了4.8%。

二是房地產投資還是在擴大的。2021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4.7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了4.4%,其中住宅投資增長了6.4%,比總投資高2個百分點。

三是房地產價格總體平穩。2021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中,一線、二線、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4.4%、2.8%、0.9%,同比是和上年12月份相比。

四是保障性住房建設紮實推進。2021年1-11月,全國基本建成棚改房194萬套,完成投資9131億元;公租房開工8.6萬套,完成投資178億元。

從統計部門數據看, 2022年房地產投資有望平穩健康發展。我剛纔公佈的數據裏,有一些是跟房地產需求相關的,房地產市場需求還是穩步釋放。

首先,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去年在繼續提高,但我們仍處在城鎮化持續發展階段。2021年末,城鎮常住人口比2020年末增加了1205萬人,他們到城市裏就要有住房,原來農村的房子多數還是要保留的;特別是流動人口3846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了885萬人,流動人口是跨比較大的區域流動的人口,人戶分離人口比這個數字還大,這都帶來了新增的住房需求。隨着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居民正常住房消費的願望轉化爲現實,再加上金融等政策的支持,城市住房需求特別是改善性住房需求,還是有望持續釋放的。

另外,房地產市場供給在逐步優化。隨着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穩步推進,房地產開發企業發展更加穩健,房地產行業正在向着集約、高效、長期、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和轉變。大家看到,我們公佈的2021年數據裏,四季度房地產增加值是負增長的,但全年仍然達到了7.76萬億元,建築業增加值8萬億元,加起來佔GDP的14%左右。堅持租購併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需求,這樣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等多層次的住房體系在加快構建。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售並舉的房地產市場供給格局也在逐步形成,新的發展模式正在探索中成型。2021年1-11月份,全國保障性租賃住房已經開工了86萬套,完成投資1205億元。

三是房地產調控因城施策有利於促進房地產良性循環。房地產屬地性比較強,因地制宜發展十分重要。堅持房住不炒,堅持“三穩”——即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因城施策進行調節,有利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也有利於保障羣衆正常居住需要。近年來,許多地方從實際出發,加大對中低收入羣體住房和老舊小區改造支持,促進了房地產業健康發展。2021年1-11月,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47萬個,超額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

最後,房地產增長對經濟增長總體上還是起到了拉動作用。2021年,房地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2%,拉動整體經濟增長0.4個百分點;建築業增加值增長2.1%,拉動整體經濟增長0.2個百分點。從行業預期看,2021年12月,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是56.3%,連續10個月保持在55%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隨着房地產長效機制不斷完善,因城施策效果不斷顯現,2022年我國房地產市場有望保持總體平穩運行。謝謝。

澎湃新聞記者:

2021年,全國新生人口創近年來新低。請問,這對中國經濟將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何時會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此外,如何看待“三孩”政策對未來人口增長的影響?謝謝。

寧吉喆:

去年按國務院新聞辦的要求,國家統計局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辦公室公佈了人口普查的數據。根據我剛剛發佈的數據,你提的問題還是很有意義的。2021年,我國人口保持了平穩增長。

一是人口總量還在繼續增長。2021年末,全國人口14.13億人。其中,出生人口1062萬人,死亡人口首次達到千萬級,人口淨增長48萬,自然增長率是0.34‰。

二是勞動年齡人口基本穩定。2021年末,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82億人,佔總人口的62.5%;60歲及以上人口2.67億人,佔總人口的18.9%,65歲及以上人口2億人,佔總人口14.2%。

三是城鎮人口增加較多。2021年末,城鎮常住人口達到9.14億人,比上年末增加1200多萬人;鄉村常住人口仍有將近5億人。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爲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個百分點。

四是流動人口明顯增加。2021年末,全國人戶分離人口是5.04億人,比上年末增加1153萬人,其中流動人口3.85億人,增加885萬人。

你剛纔關心的出生人口減少問題,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人口增速放緩是我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結果。老齡化、少子化也是發達國家乃至一些新興經濟體普遍面臨的問題。2021年,我國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人口出生率下降。主要原因有:

一是育齡婦女人數持續減少。2021年,15-49歲育齡婦女比上年減少約500萬人,其中21-35歲生育旺盛期的育齡婦女減少約300萬人。

二是生育水平繼續下降。近年來,生育觀念有所變化,婚育年齡也在推遲,加上其他一些生育成本提高方面的因素,年輕人的生育意願是有所降低的。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推遲了年輕人的婚育安排。國際上多項調查研究發現,疫情發生以來,多個國家和地區生育水平有所下降。2020年,日本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韓國出生人口也比上年減少,中國還是增加的,就是增量在減少,總量沒有減少。

未來一段時期,我國人口總量將保持在14億人以上。

一是育齡女性總量還是較多的。我國人口基數大,目前仍有3億多育齡婦女,每年能保持1000多萬人的出生規模,人口總量將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長。

二是三孩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從過去十幾年看,“單獨二孩”“全面二孩”等生育政策均取得積極成效,出生人口數量增加。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0-14歲少兒人口爲什麼比2010年多了3000多萬人,比重上升了1.35個百分點呢?主要是兩次二孩生育政策促進了生育率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佔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21年的43%左右。2021年5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婦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各地紛紛制定出臺了具體實施方案,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

三是人口的預期壽命在持續提高。我國醫療衛生條件大幅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預期壽命不斷延長,死亡人口一直少於出生人口,有助於人口總量保持增長態勢。一些被推遲的生育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釋放,這些因素都將對人口總量保持基本穩定發揮積極作用。謝謝。

陳文俊:

新聞發佈會已經持續了85分鐘,大家提問還是很踊躍。我們再提最後三個問題。

總檯央廣記者:

我們也注意到,2021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2022年面對發展新形勢,我國農業生產能否得到鞏固,主要原因還有哪些?另外,我們也看到,2021年的國際糧價大幅上漲,很多國家的通脹壓力非常大,我國的糧食安全受到了多大的影響?能否做到保障供給?謝謝。

寧吉喆:

農業是是百業之基,糧食是立足之本。剛纔已經公佈了數據,2021年糧食產量又上新臺階,農業生產全面豐收。2022年,面臨複雜多變的新形勢,比如你剛纔講到的國際上一些糧食品種價格在上漲,有關方面對這些形勢都進行了認真分析,黨中央也作出了明確部署,國務院也有政策要求,只要我們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夠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保障糧食的供給安全。

2021年,我國糧食和農業生產形勢好,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夏糧、早稻、秋糧都實現了增產,分別爲2919億斤、560億斤、10178億斤,分別增產62億斤、14億斤、191億斤,支持了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3657億斤,比上年增產267億斤。

二是稻穀、小麥、玉米、薯類都實現了增長,分別爲4257億斤、2739億斤、5451億斤、609億斤,分別比上年增產20億斤、54億斤、238億斤、11億斤。

三是播種面積和單產都實現了增長。全國糧食播種面積去年是17.64億畝,比上年增加1295萬畝,連續兩年實現增長。全國糧食作物單產387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4.8公斤,增長1.2%。

四是農林牧漁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2021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8.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1%。國家統計局和農業農村部首次公佈了農業及相關產業的增加值,公佈的是2020年的數據,達到了16.69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是16.47%,農業和相關產業比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大了將近1倍,因爲二三產業很多是直接爲農業服務的,比如專業化的植保服務和種子服務,算在服務業裏了,所以我們和農業農村部做了這樣一個統計監測。

寧吉喆:

今年我國糧食供給有保障,建立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基礎上:

一是連年增產基礎穩。糧食已經連續18年豐收。2007-2009年,產量是1萬億斤以上,2010-2011年是1.1萬億斤以上,2012-2014年是1.2萬億以上,2015年以來,連續七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這就保證了糧食市場的基本供應。

二是庫存充足家底厚。目前國家糧食庫存充裕,小麥和稻穀兩大口糧品種佔總庫存的比例超過了70%,小麥庫存可以滿足1年半的消費需求。企業商品庫存增加也比較多,小麥和稻穀商品庫存同比增長50%以上。

三是播種面積連年增。落實耕地保護建設的硬措施,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加強耕地用途管制,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糧食播種面積擴大。2021年糧食播種面積比上年增長0.7%,連續兩年增加。2020年,我國農作物複種指數爲1.31,雙季複種水平提高,提升耕地利用水平。

四是單產增加潛力大。我國糧食單產與發達農業國家相比還有差距,隨着育種技術等農業科技不斷進步,糧食單產水平仍有較大的提高潛力。據2019年調查,我國耕地中低產田比例超過2/3。通過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發展設施農業等,我國糧食單產水平提高潛力巨大。

五是政策機制有保障。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正在見效,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要保面積、保產量。隨着各地推進政策進一步落地,農業生產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積極性,特別是有利於抗禦國內外各種風險變化。現在國際市場都是連在一起的,通過糧食和其他原材料的進出口,國際商品價格會以輸入通脹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的市場,國際上的自然災害也會對產量、價格、市場產生影響。我們最關鍵的是要管好國內自己的事,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切實保證糧食安全。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2021年,我國高質量發展有哪些新的進展和新的突破?在今年推動高質量發展上要把握好哪些方面?如何處理穩定宏觀經濟運行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係?謝謝。

寧吉喆: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發展的主題。過去一年,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促進經濟穩定復甦,同時着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創新,着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創新驅動發展收穫新成果。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2021年,規模以上醫藥製造業、航空航天及設備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24.7%、17%、18.3%、18%,這都是一些高技術的工業製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了17.2%。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着陸火星,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任務相繼完成,國家實驗室也都投入運行等。

第二,推動協調發展取得新進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過去一年,有兩個重要的數據。2021年,製造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爲27.4%,比2020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同時,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爲53.3%,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了54.9%,比第二產業高16.5個百分點。製造業、服務業達到這樣的比例,都很不容易。需求結構穩定改善。2021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80%,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城鎮化水平也在提升,2021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比上年末提高了0.83個百分點。

第三,綠色低碳發展獲取新成績。節能降耗紮實推進。2021年,全年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7%,跟2020年相比進了一大步,2020年是持平的,因爲2020年經濟增長受到了疫情較大的影響。清潔能源消費快速發展。初步測算,2021年,天然氣、水核風光電等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達到了25.3%,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綠色產品產量快速增長。2021年,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45.6%、42.1%,這些數字都是超常規的,市場特別好。空氣質量也在持續好轉。

第四,開放帶動發展實現新突破。過去一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按美元計價增長30%,增速也創2011年以來新高;實際利用外資規模超過1.1萬億元,與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達到11.6萬億元;中歐班列開行1.5萬列,增長22%。特別是今年初,《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標誌着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落地,這必將會促進對外貿易、相互投資、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發展。

第五,促進共享發展邁出新步伐。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202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7%,民生支出也在不斷增加。1-11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住房保障、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同比分別增長7.4%、5.1%、4.9%。

目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堅持穩中求進、穩字當頭方針。當前,要把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宏觀經濟大盤穩定,促進高質量發展和國民經濟穩定運行同時實現,把促進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定提高相結合,使我國經濟行穩致遠,持續健康發展。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居民增收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內容。2021年,居民收入增長有何特點?不同羣體間的收入差距有沒有改善?還存在哪些問題?下一步應在哪些方面加大力度?謝謝。

寧吉喆:

2021年,隨着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企業效益改善,基本民生保障有效有力,這些都促進了居民收入的恢復性增長,收入差距有所縮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兩年平均增長5.1%,兩年平均增長也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二是各項收入全面增長。2021年在“放管服”改革深化和助企紓困政策力度加大等因素帶動下,居民人均經營淨收入增長在各項收入裏是最快的,比上年名義增長11%,改變了上一年經營性收入,2020年疫情影響更大,居民淨收入增長受到制約。減負穩崗擴就業的政策在過去一年延續,重點羣體就業幫扶精準實施,促進了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9.6%,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長了8.8%。隨着資本市場、利率市場化、住房租賃市場等改革不斷深化,居民人均財產淨收入比上年增長10.2%。隨着各地民生支出保障有力,養老金和離退休金按時足額髮放,臨時救助力度繼續加大,支持了居民人均轉移淨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5.8%,兩年平均增長7.2%。各項收入都在全面增長。

三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隨着鄉村振興、加強農業的深入推進,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明顯快於城鎮居民。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和實際增長分別爲10.5%、9.7%,分別快於城鎮居民2個以上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爲2.5,比上年縮小0.06。這些年縮小的趨勢一直在持續。

四是中西部地區居民收入增長較快。在區域重大戰略和協調發展戰略實施作用下,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居民收入增長快於全國居民。2021年,中部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2%,西部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4%,分別快於全國0.1、0.3個百分點。

五是中低收入組居民家庭收入增長快於總體。從五等份分組居民收入情況看,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40%,就是20%的低收入組和20%中間偏下收入組的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9.8%,20%的中間收入組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7%,這也分別快於全國平均增速0.7、1.6個百分點。

你關心的收入問題,可以通過具體數字說明。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居民就業增收受到制約,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不同羣體之間收入分配差距,雖然去年有所縮小,但總體差距還是存在的。下一階段,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就業優先政策和促進增收措施,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紮實推進共同富裕。謝謝。

陳文俊:

謝謝寧局長,謝謝各位媒體朋友,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到這裏,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