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浪財經創投Plus

作者:shu

“奢侈品電商第一股”寺庫“被”申請破產清算了。

據公開信息顯示,申請人柴某近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寺庫“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爲由申請破產清算。不過在法院審查期間,申請已被撤回。寺庫創始人李日學在隨後的採訪中表示,此次破產清算的申請人實則是寺庫的消費者,因爲在平臺上購買的商品既沒有發貨也無法退款,一氣之下便“硬核”地向法院提交了破產重整申請。

這已不是寺庫第一次被捲入輿論的漩渦。

早在去年9月,寺庫就被媒體曝出資金鍊緊張,大量拖欠供應商貨款且拒絕溝通。股價跌破1美元、財報遲遲不發、拖欠員工工資,問題一個接一個地浮出水面。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寺庫30天內的投訴量高達1912條,近乎全是消費者反映寺庫不發貨不退款的內容。

截至目前,寺庫的市值較最高點已蒸發超90%,價值1.53億元的所持股權被凍結,深陷破產風波,曾經赴美上市的輝煌已是飄零滿地。

被“嫌棄”的“二奢”電商

與焦頭爛額的寺庫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持續充滿活力的中國奢侈品市場。

據貝恩諮詢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2012-2018年間,全球奢侈品市場50%以上的增幅來自於中國。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縮水23%,唯有中國市場實現了正向增長,逆勢同比上升48%。預計2025年,中國將成爲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規模佔比約25-27%。

由於疫情限制了境外旅遊和海外代購,二手奢侈品市場近年來也蓬勃發展。2020年中國二手奢侈品市場規模爲173億元,2016-2020年年複合增長率超30%,2025年有望突破300億元。此外,我國的二手奢侈品流通率不足5%,如果能將流通率提升至歐美國家和日本25%的平均水平,二手奢侈品的市場規模將高達2500億元。

然而,看似廣闊的市場前景卻沒能成功吸引一級市場太多的注意力。

據不完全統計,二手奢侈品電商領域的新註冊初創企業數量和獲得融資企業數量於2015年到達頂峯,此後便雙雙走起了下坡路,2021年全年新註冊的二手奢侈品電商企業數更是跌至谷底。

從參與融資的機構方來看,2017-2018年VC們曾對二手奢侈品電商領域有過短暫的關注。隨着資本市場整體遇冷,二手奢侈品電商賽道率先被拋棄。2021年稍有回暖,共計21家機構參與了二手奢侈品電商初創企業的融資,同比增長50%。

鮮少有新玩家進入,資金和資源進一步向爲數不多的頭部企業靠攏。閒置奢侈品一站式交易服務平臺胖虎科技收穫由星納赫資本和ATM Capital聯合領投,老股東渶策資本和彬復資本追加的5000萬美元C輪融資;明裕創投聯手天府基金、元璟資本、紅點中國和赫斯特資本等機構加碼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只二;二手奢侈品直播電商妃魚則是拿下了近3000萬美元的B輪“輸血”,投資方矩陣中,五嶽資本、君聯資本、經緯中國和晨暉創投等白馬機構赫然在列。

寺庫們的自救

價值千億的藍海,資本的態度卻忽冷忽熱,背後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

首先,二手奢侈品電商的利潤空間並不高。作爲舶來品,二手奢侈品電商平臺大多以模仿歐美和日本線下二手奢侈品門店的寄售模式起步,即平臺爲賣家提供奢侈品寄存和代售等服務,收取10-15%的服務費及抽取銷售佣金。

這種模式下,平臺除了聚合信息,還需要負責奢侈品的鑑別、清理、拍照、倉儲以及物流寄送等環節,屬於重資產運營。以寺庫爲例,公開披露的財報數據顯示,其平均毛利率僅約爲15%,運營成本長期佔比總營收80%以上。

其次,二手奢侈品是非標準化商品,每件商品的價格會受市場行情及成色的影響各不相同。而業內缺乏標準透明的鑑別和定價機制,極度依賴鑑定專家的人工評估。雖然大部分平臺都有自建的鑑定認證團隊或者與第三方鑑別機構合作,但仍無法避免假貨的混入。《中國二手奢侈品市場發展研究報告2020》顯示,截至2020年,二手奢侈品市場綜合正品率僅爲32.9%,2017-2020年正品率持續走低。

此外,沒有規範統一的運營流程,平臺成爲了難以捉摸的黑箱。幾乎每個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上都有賣家表示寄給平臺的正品遭到損壞或被偷換成假貨,買家則對着高價購買的奢侈品難辨真假,輾轉多個機構重新鑑定。電商平臺的本質應該是降低賣方和買方的信息篩選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但這在二手奢侈品領域似乎成了僞命題。

最重要的是,所謂的市場前景基於一個美好的假設:中國二手奢侈品市場流通率會由5%提升至25%,但實現流通率大幅提升的時機尚未可知。細究其他國家二手奢侈品市場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其興起通常與下行的宏觀經濟環境相關。而國內經濟走勢良好,同時在大衆的消費觀念中,價格高昂的奢侈品始終與消費能力和階級地位掛鉤,因此大多數消費者更傾向於擁有,二手市場常年供小於求,缺乏有意願的賣家和穩定的貨源。

被三個痛點困住的二手奢侈品電商平臺們,不得不積極展開自救。

寺庫涉足一手奢侈品銷售,先後與1000多個高端品牌達成合作。2013年在北京建立了一座3000多平米的奢侈品養護工廠,斥巨資佈局產業鏈上下游;後起之秀胖虎科技在成立2年後,直接放棄了寄售模式,徹底轉型To B業務,即向賣家以低於市場的價格買斷回收二手奢侈品,再向其他交易平臺、線下門店及海外商家進行銷售,從中賺取差價;妃魚孵化直播主播帶貨,2019年交易銷售額近10億元;只二走向線下,在上海成立私享門店,增加消費者的服務體驗,攜手明星和KOL進行內容營銷,開業當天的“愛馬仕盲盒扭蛋機”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熱議。

2021年,二手奢侈品又“蹭”上了碳達峯及碳中和概念。據可持續發展諮詢公司Quantis與氣候工作基金會的聯合評估,時尚行業碳排放量佔全球排放量的8%以上,二手奢侈品交易可以延長商品的使用壽命,有效降低能源損耗。於是,綠色消費、低碳環保、循環經濟等字眼出現在了二手奢侈品電商們的故事裏。

不過,種種自救手段大多治標不治本。二手奢侈品電商真正的命門是正品率,也是基於信任的品牌口碑。相較之下,親自下場的各大奢侈品牌顯然更具有公信力。2020年,Gucci和Burberry與美國二手電商平臺The RealReal建立試點合作關係,鼓勵消費者進行寄賣和轉手,品牌方會對回收的二手產品進行再次改造,爲其增值。2021年4月,LVMH集團、PRADA集團、歷峯集團和OTB集團等奢侈品巨頭共同打造了全球首個奢侈品區塊鏈:Aura區塊鏈聯盟,爲驗證二手市場的商品真僞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跑馬圈地的千億“二奢”市場,寺庫們的賽點或許要看誰能先獲得奢侈品品牌方的認可背書,成爲第一個合作的二手流通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