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爲“眼茅”的愛爾眼科,最近又攤上事了。

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的艾芬醫生醫療糾紛,又一次將愛爾眼科推至風口浪尖,在艾芬醫生的持續爆料下,近期愛爾眼科的股價節節走低。

該公司不得不展開行動。截至1月14日,愛爾眼科在短短一週左右時間裏,陸續發佈5條增持公告,公司高管護盤心切,可惜效果卻不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高管高調增持背後,一些大機構卻一直在“祕密”減持。

愛爾眼科靠併購一路擴張,但也埋下商譽高企隱患,同時還不時曝出醫療糾紛問題,高管們爲何心甘情願拿出真金白銀護盤?

高管護盤,機構減持

陷入“回扣門”風波後,愛爾眼科的股價繼續下行,該公司的高管們似乎有些坐不住了。

從1月6日至1月14日,愛爾眼科已經發布了5份公司高管增持的公告,如此頻繁地增持實屬罕見。

愛爾眼科1月14日發佈的公告顯示,該公司副總經理唐仕波和馮珺分別增持愛爾眼科2萬股和3萬股,完成增持後,唐仕波和王麗華分別持有91.97萬股、58.2萬股。

這已經是唐仕波連續第二天增持自家公司股票,1月13日,他就已經增持了5.5萬股;當天,該公司副總經理王麗華也增持了13.42萬股愛爾眼科的股票,王麗華增持後的總持倉爲122.94萬股。

1月12日晚間發佈的公告顯示,愛爾眼科副董事長、總經理李力增持30萬股,同時擬在6個月內再增持不低於500萬股,增持價格不高於50元/股,李力在本次增持後,將直接持有1.86億股,佔該公司股份總額的3.4452%。

最早開始增持的,是愛爾眼科的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祕書吳士君,以及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劉多元,兩人分別在1月6日增持了5萬股和10.28萬股。

另外,吳士君又在1月11日增持了1萬股,同時擬在6個月內以不高於50元/股的價格增持不低50萬股。

算下來,在過去一週多時間裏,愛爾眼科的高管們合計花費約2620萬,增持了70.2萬股,但若加上擬增持的股票,總花費預計達2.35億

高管們增持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想公開表露自己對公司的信心,以此提振股價。愛爾眼科的股價已經從2021年初的92元/股跌至目前的35元/股左右。

不過,從上週股價看,高管們的增持並沒有起到作用,投資者們似乎並不買賬。

另外,無冕財經研究員統計發現,自2022年1月4日開始,向資金對愛爾眼科的減持幾乎就沒有停止過

1月4日,滬深港通持有愛爾眼科的數量爲3.486億股,截至1月14日,這一數字已經減少至2.841億股,減持了6450萬股。

從2021年10月26日公佈三季報至今,北向資金對愛爾眼科的持倉整體上都呈減少的趨勢,10月26日的總持倉爲3.606億股。

其中,摩根大通、滙豐銀行、渣打銀行等持倉排名比較靠前的大機構,是近期減持的主力。1月4日至1月14日期間,摩根大通的持倉從1.336億股減少至8845.09萬股,該機構在1月13日便減持了1102.1萬股,減持金額高達4.54億元;滙豐銀行從9368.61萬股減少至7075.01萬股;渣打銀行從8259.64萬股減少至7470.21萬股;花旗銀行從2241.75萬股減少至1859.45萬股。

僅僅前四大機構在過去兩週裏總共減持了7979.33萬股,當然也有一些機構在這期間增持了愛爾眼科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大機構本週還在減持。1月17日,摩根大通又減持了825.36萬股,減持金額達2.86億元;渣打銀行則減持了107.89萬股,金額爲3235.85萬元。

從數量來看,高管們近期增持的股份,還比不上機構減持的零頭。

這一點從最近愛爾眼科的股價上也能看出來,不管愛爾眼科的高管如何高調增持,股價依然下跌,如今已經跌到35元/股附近。

大股東、高管累計套現超30億

過去半年,愛爾眼科的股價幾乎“腰斬”,市值較最高點縮水近1890億元,但該公司的高管們損失或許並不嚴重。因爲在愛爾眼科股價飆升的那幾年,該公司的高管們就已經套現了大量股票,賺得盆滿鉢滿。

過去十年,愛爾眼科展現了強大的造富能力。2020年,創始人陳邦也以1047.6億元的身家蟬聯湖南首富,居2020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第28位。

除了陳邦以外,愛爾眼科的其他大股東和副總經理級別以上的高管也收穫頗豐。

據時代數據統計,自2010年11月1日首發原股東第一批限售股解禁起,大股東和高管們共減持106次,累計套現金額約31.01億元

該公司的自然人股東中,除了實控人陳邦,其他幾位都有過套現行爲。郭宏偉夫婦已套現13.93億元、李力套現6.82億元、萬偉套現1.08億元,其中郭宏偉和萬偉已經不再擔任公司職務。

另外,該公司的副總經理及以上級別的高管,基本上也都套現了。上週兩次增持的劉多元減持過6次,吳士君則減持過8次。

最近的一波高管密集減持是在2021年一季度。

根據Wind數據,在這段時間裏,愛爾眼科高管李愛、劉多元、楊智寬均減持了愛爾眼科的股票,分別減持26.36萬股、10萬股、14.9萬股,合計套現金額約2253.42萬元。

當時愛爾眼科的股價正處於歷史高位,隨後該公司的股價便開始走下坡路。

儘管大部分高管都減持套現了不少股份,但是這些高管依然手持不少愛爾眼科股票。該公司每年都有分紅送股,所以公司的總股本變得越來越多,這些高管手中的股票也越來越多。

例如公司主要創始人之一的李立,在套現6.82億元后,依然持有1.86億股愛爾眼科的股票,佔總股本的比例爲3.44%,在十大股東中排名第四。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下半年股價大幅下跌的時候,該公司的這些大股東和高管們基本上都選擇“按兵不動”,僅有已經離開公司的郭宏偉在三季度減持了1429.34萬股。

由此可見,這些高管的套現僅僅是出於獲利的角度,並非是對公司失去了信心。上週該公司的部分高管增持後,也表示對公司未來充滿信心。

高速擴張下的隱憂

這些高管並非盲目自信,愛爾眼科過去十年的發展,深刻詮釋了什麼叫“金眼銀牙骨頭”。

從2009年-2020年,愛爾眼科的營收從6.06億元增至119.12億元,複合增長率達到31%,毛利率常年維持在40%以上;淨利潤則從0.92億元增長至17.24億元。

愛爾眼科保持高增長的祕訣其實很簡單,就是併購

從2014年開始,愛爾眼科就在併購擴張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它跟專業的投資機構合作設立了多支併購基金,由併購基金出資從體系外新建或者收購眼科醫院,等到這些醫院盈利後,再併入上市公司的報表。之後該公司僅用了6年時間,就將營收從24億元做到119億元。

從愛爾眼科官網可見,目前愛爾眼科在全球範圍內開設眼科醫院及中心達720家,其中中國內地611家、中國香港7家、美國1家、歐洲89家、東南亞12家。據統計,僅2021年,愛爾眼科就收購了近30家醫院。

愛爾眼科的股價也一路飆升,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便一路上揚,在2021年2月底漲至92.69元/股的歷史高點。

然而,瘋狂的併購擴張也給愛爾眼科留下了不小的“後遺症”,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併購產生後的鉅額商譽。

剛上市那年,愛爾眼科的商譽僅爲459.55萬元,2014年底達到2.49億元,截至2021年三季度,商譽已經暴增至41.26億元。

商譽減值的大幅增加,暴露出愛爾眼科這種併購擴張模式的弊端。爲了保持高速擴張,愛爾眼科需要不斷用亮眼的業績來給資本講故事,纔能有足夠的資金去併購擴張。

然而,好醫院的資源是有限的,當缺乏好醫院的時候,爲了讓業績好看,愛爾眼科不得不冒險收購經營效益不好的醫院。

2021年12月,愛爾眼科還公佈了一項金額高達5.01億元的股權收購計劃,打算收購14家醫院的股權,其中有5家目前是處於虧損狀態。

這些“不良資產”如果沒能扭虧爲盈,最後就會以“商譽減值”的形式體現在財報裏。

另外,在愛爾眼科不斷做大做強的過程中,醫療糾紛問題幾乎沒怎麼斷過,鬧得沸沸揚揚的艾芬醫生事件僅僅只是冰山一角,還有不少類似的醫療糾紛。

據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武漢愛爾眼科因人工晶體安裝失誤,導致患者左眼失明。2018年,葫蘆島愛爾眼科因診療過失,導致患者視網膜脫落。

中國裁判文書網統計的數據顯示,在2014年至2020年期間,愛爾眼科作爲被告的醫療損害相關案件共75起。

這些醫療糾紛不禁讓人懷疑,愛爾眼科的醫療服務水平真的跟得上它的賺錢速度嗎?

作爲一家民營眼科醫療公司,如何在實現業績高速增長的同時,嚴格遵守不違規的紅線,或許是當下愛爾眼科急需解決的難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