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國際機構看中國經濟2021“年報”:表現超預期 穩增長有支撐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電 題:國際機構看中國經濟2021“年報”:表現超預期 穩增長有支撐

中新社記者 劉亮

2021年中國經濟“年報”已於日前出爐。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受到國際機構的密切關注。綜合來看,國際機構認爲,中國2021年總體表現高於預期,而展望2022年,儘管內外面臨一些壓力,但穩增長仍有支撐。

2021年經濟表現高於預期

面對內外複雜嚴峻的形勢,中國經濟在2021年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總成績單: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8.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8.3%,二季度同比增長7.9%,三季度同比增長4.9%,四季度同比增長4.0%。

“這一數據表現略高於我們的預期,同時2021年12月工業生產的增速也快於我們之前的預期。”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胡東安說。

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看來,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GDP增速雖低於第三季度的4.9%,但仍然高於國際金融機構的普遍預期;其兩年複合平均增速(5.2%)則較第三季度(4.9%)有所提高。其中,以兩年複合平均增速計算,在統計覆蓋的時間段內,服務業有較明顯反彈。

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也坦言,儘管中國經濟增速在2021年第四季度有所放緩,但並沒有像一些人擔心的那樣出現明顯下跌。相反,中國工業生產的韌性仍推動經濟的整體前行。同時,製造業和出口繼續成爲中國經濟引擎的主要推動力。

2022年穩增長仍有支撐

展望2022年,國際機構認爲,雖然經濟上面臨一些挑戰,但穩增長仍有支撐。

趙耀庭指出,當前新冠疫情的局部暴發仍是經濟壓力的一大來源。尤其最近中國局部暴發的疫情難免會對家庭支出和消費者情緒造成壓力。

屈宏斌也直言,儘管2021年第四季度數據整體高於預期,但2021年12月的消費和服務業領域數據仍面臨壓力。在他看來,局域性疫情等因素的影響短期內仍然存在,2022年消費增長料將承壓。

國際機構在看到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的同時,也指出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仍有相應支撐。

針對近期疫情的局部性暴發,趙耀庭表示,中國最近展示出了更實際、更細緻的方法來應對新增確診病例,如局部和有針對性地採取封鎖措施等。“去年12月的強勁工業生產值是在西安嚴格落實封城措施的情況下出現的。這表明中國的供應鏈在生產轉移方面或比許多人想象的更具彈性。”

胡東安也表示,進入2022年,中國經濟雖面臨下行壓力,但利好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也依然存在。“我們預計中國將放寬宏觀政策,穩定經濟增長。日前中國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釋放出的也是這一信號。展望2022年全年,預計中國基礎建設投資及信貸將實現強勁增長。同時,房地產行業將得到更多支持。”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

2022年全球經濟大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亦是中國經濟承壓的原因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最近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的超強傳播速度更在不少全球主要經濟體掀起一波狂瀾,全球供應鏈危機再次雪上加霜。在新一輪疫情籠罩下,國際機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也有所下調。

世界銀行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未來兩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顯著放緩,從2021年的5.5%降至2022年的4.1%,2023年進一步下降至3.2%。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計,未來全球主要經濟體如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意大利和英國等經濟增長的強勁反彈會逐漸減弱。2022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將普遍面臨着經濟下行的壓力。

儘管如此,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增長仍有信心。世界銀行預計,在全球經濟普遍放緩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前景的下行風險有所增加,但在財政政策支持下,預測增長勢頭可回升。摩根士丹利也表示,隨着更多利好經濟政策的推出,2022年中國經濟仍能呈現較好的復甦態勢。(完)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