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CBA爭議事件頻發背後的法律隱患

在過去一週,衛冕冠軍廣東男籃成了衆矢之的:威姆斯、胡明軒、曾繁日先後因爲出現在CBA賽場上的一系列犯規動作,頻繁登上了社交媒體的熱搜,進而引發了不少球迷情緒上的對立——本賽季一直“默默無聞”的CBA聯賽,突然變得引人關注了。

社交媒體上的論戰可謂一地雞毛。如果說威姆斯持球突破時對韓德君的犯規動作,胡明軒對郭艾倫、趙繼偉的“墊腳”,尚存在非故意的可能性的話,那麼曾繁日防守正在投射三分的孫銘徽時伸出的那一腳,可就不太容易辯稱爲非故意了。

“廣東墊腳隊專廢國家隊後衛”“一沒往前跳進三分線內,二沒前後腳,怎麼洗”“這一大步,不去練跨欄可惜了”……面對網上球迷的一片責罵聲,自知理虧的廣東宏遠俱樂部也沒有像之前那般強硬,保持沉默似乎成了最好的選擇。

這不是CBA第一次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連續出現爭議事件。過去幾個賽季,幾乎都有球員因爲犯規動作過大導致對手受傷而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那麼,爲什麼CBA聯賽總是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這其實是多方面的原因導致的。”某不願具名的專業教練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可能和球員的個人能力、打球習慣有關係,也可能和教練的臨場要求有關,還有就是年輕時訓練的環境也可能是誘因。”

也就是說,有些防守型球員,動作就是會比較大——之前,前上海男籃球員羅旭東就曾在比賽後主動找到北京首鋼外援林書豪,告訴對手,自己的球風一向如此,這樣的防守強度並不是刻意針對某個人;還有就是教練可能會要求球員,對對方的重點球員採取更強硬的防守方式,這種情況比較容易導致防守動作過大;再有就是,在個別球員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養成一些防守時的壞習慣。

但無論如何,尊重對手和自己的職業生涯,都應該是職業賽場上各方所恪守的底線,如果這個底線被突破的話,可能受到的不僅是球迷的譴責、行業的唾棄,甚至是法律的懲處。

“在民法典頒佈之後,其實對體育行業的一些糾紛進行了解釋。”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夏侯律師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其基本精神就是,體育運動是有風險的,如果在運動中受到傷害,不存在主觀故意就不用負責任,但如果有故意傷害的行爲,就可能涉嫌違法。以之前的幾次頗受關注的判決爲例,打羽毛球被對手用球打傷眼睛,老人穿過籃球場時被撞到,最後法院都以原告‘自甘冒險’爲由,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如果應用在CBA賽場最近發生的問題上:威姆斯在突破時對韓德君的犯規動作,如果上升到法律層面,一旦被認定是有主觀故意,且通過相關機構檢查認定爲輕傷及以上——事實上韓德君的鼻樑骨已經骨折——很可能要負刑事責任,而像胡明軒、曾繁日的墊腳動作,一旦構成故意傷害,同樣可能面臨相應的法律處罰。

“一般來說,體育行業都採取行業自治的方式解決行業內部的問題,這其實是一個快速解決機制,因爲不論是民事案件還是刑事案件,其實都要耗費不小的時間成本。但行業自治,其實就要求不論是踢足球還是打籃球,在規則的制定完善程度上、問題發生後的反應速度上,都有更高的要求。CBA聯賽最近發生的事情,其實是敲響了一個警鐘。”夏侯律師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CBA聯賽不是法外之地。運動員們做出傷害對手的動作,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尚可以在行業範圍內進行懲罰,一旦因爲“墊腳”、肘擊等犯規動作,危及他人的職業生涯,甚至導致他人職業生涯終止,受傷害的運動員完全有權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屆時,施加傷害者可能面臨的,將是賠償甚至牢獄之災。從這個角度上說,CBA聯賽的各個層面,亟須守住行業底線,一旦出現嚴重的傷害,所面對的將是嚴肅的法律問題,職業聯賽的價值勢必隨之大打折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屾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1月19日 03 版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