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坐穩最大工業城市王座,上海工業增加值首破萬億意味着什麼

工業增加值破萬億,也標誌着上海作爲國際經濟中心的地位進一步確立。

上海2021經濟建設成績單中,有這麼一個數字:2021年全口徑工業增加值達10738.8億元。

這是上海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規模保持全國第一,坐穩最大工業城市王座。同時,上海工業總產值達到42014億元,首次突破4萬億元。

工業增加值是計算GDP的一項基礎性指標,反映的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也就是“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應交增值稅”。所以,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並非一定成正比關係,工業總產值高的地區不一定工業增加值就高。從基本公式可以看出,只有原材料、能源消耗等中間投入更少,增加值才能更高。

工業增加值破萬億,也標誌着上海作爲國際經濟中心的地位進一步確立。同時,上海的工業增加值率(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達到25.56%。這組數據意味着什麼?

“說明上海正在形成產業高端化的態勢,反映了它的高質量發展水平。”上海社科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工業增加值率體現了一個地區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反映了該地區在產業分工價值鏈中的地位。

突破主力:高端製造、智能網聯汽車和輕工

製造業是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在經歷10年的低位波動之後,上海工業總產值躍上4萬億元新臺階。

數據顯示,2021年上海主要工業行業都實現了正增長,這其中,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輕工消費品三大行業又成爲上海4萬億工業總產值的主要支撐。2021年,這三大行業合計拉動上海規上工業增長8.1個百分點。

僅以汽車行業來看,2021年,上海汽車行業產值7586億元,可比增長21.1%,拉動規上工業4個百分點。其中整車產值4331億元、增長35%。

汽車行業產值的增長,部分得益於特斯拉產業鏈的帶動效應。2021年,特斯拉共交付了93.6萬輛汽車。作爲重要的生產基地,投產兩年的上海超級工廠產能迅速攀升,貢獻了484130輛的交付,佔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51.7%。

如此大規模交付量的完成,既得益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配套支持,也帶動了相關配套企業比如達亞(車身鈑金件)、銀輪(冷卻模塊)、賽亞森(汽車面板)實現高速增長。

此外,上海汽車行業產值的增長,還得益於海外需求擴張及訂單轉移效應,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動能發力效應。

2021年,上海出口交貨值8223億元,同比增長8.4%,其中汽車增長108.9%;上海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16056億元,占上海全市工業40.6%,可比增長14.6%,高於面上工業4.3個百分點。這其中,新能源汽車產值1773億元、增長1.9倍。

另外兩個支撐工業總產值的行業中,高端裝備行業產值7885億元,可比增長12%,拉動規上工業2.3個百分點,其中海運市場“一箱難求”的金屬集裝箱製造增長226.3%,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工業機器人增長21.3%。輕工消費品行業產值5905億元,可比增長12.3%,拉動規上工業1.8個百分點,其中配套新能源汽車、電子消費品的電池製造增長77.1%。

而在工業增加值方面,上海2021年全口徑工業增加值拉動GDP2.4個百分點,佔全市GDP24.8%,比去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

從具體工業大類來看,汽車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等不僅實現了超出全國平均的工業增加值增速水平,也成爲上海工業增加值的主要貢獻者,分別貢獻了上海全市16.9%、5.1%、8.6%的工業增加值。

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驅動下,製造環節在全球價值鏈的相對地位正在提升。製造成爲創新的一部分,同時也形成了更強的增值能力。李偉表示,微笑曲線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首先改造了兩頭的研發、營銷服務環節,使其能夠獲得更高附加值,目前則在改造中間的製造環節。

這也就是近期上海密切關注的“四個並存”現象之一——微笑曲線與痛苦曲線並存。隨着製造業技術含量不斷抬高,價值鏈分配的“微笑曲線”逐步被拉平,甚至反轉成爲“痛苦曲線”。一味迷信“微笑曲線”,就可能動搖製造業這個實體經濟的根基,在經濟體量、創新能力等方面陷入被動。

上海升級:鍛造新型產業體系

如果從一個更長時期來看,可以發現,上海的工業增加值“十二五”始終在7600~8000億元之間小幅波動,而“十三五”則快速增長,接連跨過8000、9000兩個千億元關口。

其中,2017年上海的工業增加值爲8977.4億元,較2016年(8045.5億元)大幅提高11.58%。2018年(9763.5億元)同比2017年,繼續增長8.76%。2021年,上海的工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元關口。

這背後,是上海近年來從傳統的六個重點工業行業,逐步升級爲新型產業體系的過程。

上世紀90年代,上海提出發展電子信息、汽車、石油化工、精品鋼材、成套設備、生物醫藥六個重點工業行業。“6個行業在上海的經濟發展中發揮過重要作用,但隨着產業變遷,競爭力也在減弱。”李偉說。

爲應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十二五”初期,上海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道路,以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形成發展新優勢。

在這個過程中,上海高加工程度、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業比重逐步提高,純粹規模導向型的產業下降。比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但鋼鐵、能源,以及電子信息行業中勞動密集型的代工行業減少。

“這個高端替代的過程,‘十二五’壓力比較大,‘十三五’開始形成了好的增長態勢,一些產業已經有了規模。”李偉說。

“上海目前的重點產業都是能提供高工業增加值率的產業,這些產業的增長帶動着增加值率上了新的臺階。”賽迪(上海)先進製造業研究院總經理陶傳亮,隨着近年來產業不斷升級,上海現階段的工業增加值中更多包含的是先進性的製造水平、高價值的高端產品、高溢價的品牌效應。

“3+6”不是數字組合:新型產業體系打造高端集羣

隨着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2021年7月出臺的《上海市先進製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進一步明確了上海要接下來要瞄準什麼產業——“3+6”的新型產業體系,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產業集羣。

所謂“3+6”,即三大先導產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六大重點產業(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

“3+6的產業選擇,體現了上海要發展的前沿、新興產業佈局。”李偉表示,3是六大重點產業中承擔國家戰略、體現高端引領功能的細分領域,上海要在關鍵核心領域、卡脖子領域率先突破。6是對原有產業的改造升級,要打造產業集羣,形成新的產業優勢。

比如,電子信息、汽車雖然是傳統的六個重點產業,但在“3+6”新型產業體系中,重點已經變化。其中,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集成電路、下一代通信設備、新型顯示及超高清視頻、物聯網及智能傳感、智能終端等製造領域,延伸發展軟件信息等服務領域。

當前,三大先導產業的高端引領已經顯示出強勁動能。2021年上海三大先導產值製造業實現產值3255億元、增長18.3%。

僅以半導體清洗設備行業爲例,清洗設備在全球半導體設備的市場銷售額佔比約爲5~7%,調研機構Gartner預計,2024年全球半導體清洗設備市場銷售額31.93億美元。但這一市場超過9成是由日本SREEN、TEL,韓國SEMES和美國LAM壟斷。

“目前在溼法清洗設備裏,我們很驕傲的是,自己實現了國產替代。”上海至純潔淨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純科技,603690.SH)董事長蔣淵說。

至純科技是中國半導體清洗設備龍頭企業,主營業務包括半導體溼法清洗設備、高純工藝系統等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83億元,同比增長68.71%;實現歸母淨利潤1.88億元,同比增長127.96%。

目前,至純科技已經能夠提供到28納米節點的全部半導體溼法工藝設備。“我們希望能在5~8年的時間裏,克服14納米、7納米。”蔣淵表示,至純科技正在向高階工藝節點推進,“在研發的下一個世代的溼法清洗平臺,單臺價值可達2500萬美元。”

李偉說,以前的高附加值、高競爭力產業,也是大規模產業,但現在可能是小規模的,但具備高控制力,對產業鏈、產業體系的影響非常大。比如在芯片設計領域,EDA軟件市場規模大約百億美元,並不算大,但國外幾家企業形成了絕對的控制力。

也因此,這類製造業的關鍵環節也是上海特別需要發展的,上海也是最有條件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的。“產業競爭比的不是比重規模,而是控制力、影響力。”

8500億工業投資:投資未來開創未來

陶傳亮認爲,上海目前仍屬於產業更新過渡期。“產業發展需要時間,上海在很多領域深耕多年,這兩年生物醫藥、集成電路快速發展,人工智能、民用航空航天這些產業在培育中,等到高端產業全面爆發,上海的工業會更上一層樓。”

《規劃》提出,在新發展形勢下,上海製造業發展也面臨着一些問題瓶頸。主要表現爲:新增長動力有待激發,創新研發需持續加大投入力度,產業鏈仍需“補鏈固鏈強鏈”,土地、人才、資金、數據等要素保障有待強化,產業集羣和領軍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尚需提升,製造業投資需保持有力增長。

“工業投資是支撐未來產出的重要動力。”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劉平表示,2021年上海成爲全國首個工業增加值過萬億的城市,工業投資的持續穩定增長起了重要支撐作用。

數據顯示,“十三五”上海工業投資從957億元增加到1568億元,年均增長10.4%。從2018年3月到2021年6月,製造業投資連續40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十四五”期間,《規劃》提出要建設100個以上產業能級高、產業鏈帶動性強、社會效益好的重大項目,力爭工業投資規模累計達到8500億元左右。

這些投資,主要錨定的就是“3+6”的新型產業體系。僅以集成電路產業來看,近年來其投資規模就佔到上海製造業投資約1/3。

針對新型產業體系的投資正帶動產業的發展。2021年上海三大先導產值製造業實現產值3255億元、增長18.3%,其中生物醫藥製造1712億元,增長11.6%。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佔全國22%,其中製造業產值達到840億元、增長24.1%。中芯、華虹等龍頭企業產能不斷釋放,國產替代的機遇也促使新興企業迎來發展的春天。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目前寧德時代臨港超級工廠等配套項目還在加速落地,一個新能源產業集羣正在臨港新片區加速集聚。

劉平表示,2022年將進一步優化重大產業項目審批流程,加快項目推進力度,比如石化彈性體、寧德時代等項目儘早開工,格科半導體、和輝產能擴充、滬東長興基地等在建項目加快投資。

上海先進製造業的發展目標,是要打造成爲聯動長三角服務全國的高端製造業增長極和全球卓越製造基地。陶傳亮表示,上海一方面要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發揮實現國內產業的技術突破,擺脫“卡脖子”困境,加強工業五基(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技術、基礎軟件)、三大先導產業、大飛機、航空發動機等高端產業。

另一方面,由於當前智能製造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上海應加強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提高現有製造業的水平,推動產業高端化升級。

“比較而言,美國的製造業增加值率在40%左右,日本的製造業增加值率在36%左右,說明上海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在產業高端化、高端製造方面持續發力。”陶傳亮說。

近年來,上海陸續出臺了《上海市智能製造行動計劃(2019-2021年)》《上海市建設100+智能工廠專項行動方案(2020-2022年)》等政策,加快智能製造的普及。

“在智能工廠的評選中,我們看到智能製造是企業的主動選擇,以應對工藝複雜、管理效率提升、人員成本上升等現實問題。”陶傳亮表示,智能製造一方面能提升上海現有企業的生產水平,另一方面,設計複雜、生產難度大的產品製造比如商飛、商發等高端裝備產業,也會加快向上海集中,進一步,也爲上海工業的持續高質量增長帶來新的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