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孟慶偉 北京報道

2022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2021年中國經濟數據,其中,2021年中國人口總量有所增加。

“2021年,我國人口保持了平穩增長。其中,人口總量還在繼續增長。2021年末,全國人口14.13億人。其中,出生人口1062萬人,死亡人口首次達到千萬級,人口淨增長48萬人,自然增長率是0.34‰。”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就未來人口走勢以及三孩政策影響,寧吉喆還表示,我國目前仍有3億多名育齡婦女,未來隨着三孩政策效果逐步顯現,以及人口的預期壽命持續提高,未來一段時期,我國人口總量將保持在14億人以上。

2021年較上年少出生138萬人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141260萬人,比2020年末增加4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人口出生率爲7.52‰;死亡人口1014萬人,人口死亡率爲7.18‰;人口自然增長率爲0.34‰。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2021年新出生人口創近年來新低。2016年到2020年,我國每年新出生人口分別爲1883萬人、1765萬人、1523萬人、1465萬人和1200萬人。也就是說,2021年出生人口較2020年減少138萬人。

“2021年出生人口低於2020年是肯定的,這個出生人數大體對應的總和生育率在1.1左右,這一方面是受疫情影響,另一方面是生育水平變動內在規律和長期趨勢的反映。”2022年1月17日,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人口學、人口預測研究領域專家王廣州向記者表示。

據瞭解,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爲1.3。根據生育水平研究的歷史經驗和跨國(地區)比較研究,1.3的總和生育率是屬於超低生育水平。

2022年1月20日,在國家衛健委的發佈會上,就出生人口下降原因,國家衛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長楊金瑞稱是多重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包括育齡婦女特別是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規模下降;年輕人婚育觀念顯著變化;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偏高加重了生育顧慮;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也對部分羣衆婚育安排產生一定影響。

其中,“十三五”時期,我國20~34歲生育旺盛期婦女年均減少340萬,2021年相比2020年減少了473萬。“這是帶動出生人口數量下降的重要因素。”楊金瑞表示。

生育意願也在持續走低。楊金瑞稱,育齡婦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2017年調查爲1.76個,2019年調查爲1.73個,2021年調查降到1.64個。

“國際上多項調查研究發現,疫情發生以來,多個國家和地區生育水平有所下降。2020年,日本和韓國出生人口均比2019年減少。”寧吉喆說。

三孩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

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婦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人口學者何亞福向記者表示:“由於女性從懷孕到分娩通常需要40周(即9個多月),即使在2021年5月31日就懷上三孩,也要到2022年纔會出生,所以三孩政策對2021年的出生人口基本上沒有影響。”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特約研究員、人口專家陳劍也向記者表示,2022年上半年三孩政策會有所顯現,但短期內對人口增長影響有限。

人口問題是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楊金瑞強調,人口再生產的週期長,影響因素多,生育決策的因素很複雜,涉及方方面面。目前,三孩生育政策實施時間還不長,配套的積極生育支持措施也在陸續出臺中,短期內很難顯現出明顯效果。

“最近幾年會在零增長附近波動,有時候正,有時候負,但總趨勢是向持續負增長髮展。”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向記者表示。

記者注意到,在中央明確決定實施三孩政策後,2021年,各地紛紛制定出臺了具體實施方案,多地還出臺了生育鼓勵政策,包括要求用人單位設立育兒假,政府將實行育兒補貼制度,增加育兒供給、金融政策支持等。

就如何讓三孩政策發揮實效,楊金瑞表示,下一步,各地各部門將着眼於羣衆最期盼的生育、養育、教育等工作,推出一系列配套支持措施,出實招、出硬招,進一步推動中央《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和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具體包括:紮實推進相關政策法規的修訂工作,加快出臺各項生育支持措施,加強優生優育服務保障水平和積極推動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等。

“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地方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聚焦羣衆在生育養育教育方面的急難愁盼,加快研究出臺積極的生育支持措施,共同營造生育友好的政策氛圍和社會環境。”楊金瑞強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