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對於中歐頂流基金經理周應波“奔私”已有預期,此前,他卸任中歐時代先鋒、中歐互聯網先鋒、中歐明睿新常態和中歐遠見4只基金的基金經理,僅保留中歐創新未來的基金經理職務,與周蔚文、邵潔、劉金輝組成管理小組負責該產品的投資管理,併爲今年4月產品開放申贖做好準備。

1月21日晚間,中歐創新未來披露四季報,該基金在報告期內淨值增長5.96%,產品運行情況良好,爲投資人創造了較好的投資回報和體驗。四季度,中歐創新未來保持高倉位運作,前十大重倉股舜宇光學科技、立訊精密、鹽湖股份、聞泰科技、華友鈷業、藍色光標芒果超媒德賽電池、快手—W、鵬鼎控股,分別佔淨值比例9.9%、9.65%、6.59%、4.04%、3.57%、3.46%、3.4%、3.38%、3.14%、2.86%。

更值得關注的是,四季報中周應波以罕見的近4000字長文闡述了產品的投資策略及運作分析,這份沉甸甸的報告很可能成爲周應波在中歐基金最後一次的報告披露。

他在季報中表示,覆盤過去六年多的基金管理,記憶最深的還是在投資中犯過的錯誤和教訓。廣闊的資本市場裏有長坡厚雪也有荒漠沙塵,我們常將自己的投資框架假想爲“能粘厚雪的圓形滾石”,但無數次發現只是“濾過砂礫的漏斗”。孔子說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查理芒格說過“確定自己能力的邊界是最重要的事”,多年基金管理最大的收穫是知道了很多自身不擅長、做不好的事。

四季度繼續跑贏基準

季報中,周應波首先回溯了四季度A股市場的表現:總體處於震盪格局,主要權重指數都呈現區間震盪局面,整體市場成交活躍,代表中小盤股票的國證2000指數表現最強。 他認爲,指數分化的背後體現了市場的“無奈”:

一是四季度宏觀經濟向下壓力加大,特別是地產行業出現銷售、拿地、開工同步下滑局面,大部分行業的需求增長有壓力;

二是對“碳中和、碳達峯”的態度,無論在政策執行還是資本市場,“一刀切”的做法和狂熱情緒都在消退,部分中上游行業單純依靠扭曲的供給側狀態推動價格上漲的局面改變了,市場開始更務實地面對“能源革命時代”的開頭;

三是整體居民理財市場,投資性房地產、銀行理財等原來體量龐大的市場正在萎縮,權益類基金持續擴容,市場新增資金較多,在部分中小股票中尋找突破口短期內成爲市場共識。

按照季度視角來觀察市場或者預判風格是比較短視的,如果回顧看2021年全年,行業景氣的分化格局是很清晰的,電力設備和新能源、基礎化工、有色金屬、煤炭、鋼鐵是五個2021年漲幅超過40%的行業。2021年確認成爲“能源革命時代”的啓動元年,光伏、電動車本身產業技術成熟推動了大規模推廣,“雙碳”的全球性一致訴求進一步推動了資本市場的認可--這樣的過程,伴隨着“房住不炒”國策和人口出生率下降帶來的20年“地產景氣時代”的結束,資本市場的反應預示了經濟結構的巨大變化。

季報中,周應波還提及了港股。他港股市場的顯著特點:

第一,離岸市場,流動性同時受到內地、全球的影響,市場在樂觀和悲觀之間的波動極大;

第二,高度市場化,吸引了一批國內爲主的新經濟龍頭企業上市,從優質上市公司供給來說是不可忽視的市場;

第三,國內機構投資者自身的投資經驗還不足,從過去4年我們的實踐來看,投資港股的效果不甚理想。以上總結的同時,我們在投資策略上,已經將港股配置的重要性在基金組合中放低,並希望在未來幾年更紮實地積累港股公司的研究經驗。查理芒格說過“確定自己能力的邊界是最重要的事”,現在來看香江還是我們一條挺重要的能力邊界。

創新未來基金四季度淨值上漲5.96%,跑贏比較基準。在配置上的主要調整包括:

第一,較大幅度降低了港股配置倉位,聚焦A股投資;

第二,行業配置上,因對汽車智能化、元宇宙等行業的看好,提升了消費電子、傳媒的配置比例,同時從“防範宏觀風險”出發降低了金融、有色化工的配置比例,從“降低擁擠交易方向風險”出發降低了新能源汽車、醫藥的配置比例;

第三,堅持聚焦個股,對看得懂的確定性成長、信得過的管理層繼續“委以重任”。整體上的投資策略,我們自創新未來基金2020年10月成立以來保持了連貫性,一是緊扣基金契約,真正聚焦“創新未來”主題相關行業,二是總體上不擇時,聚焦挖掘“差異化的成長股”,在基金管理團隊相對擅長的新能源、TMT等領域重點配置,三是重視18個月封閉期的基金持有人久期約束,結合絕對收益的投資目標,屏蔽“排名焦慮”、緊扣“掙錢目標”。

“耐心等待經濟築底、細緻甄別新能源泡沫、積極尋找新生動能”

展望2022年,周應波及周蔚文、邵潔、劉金輝組成管理小組的觀點是,“耐心等待經濟築底、細緻甄別新能源泡沫、積極尋找新生動能”。

“耐心等待經濟築底”,主要是出於擔心地產劇烈下行帶來的經濟硬着陸風險加大,全球央行也開始啓動疫情後寬鬆政策的退出,高基數下的外需不容樂觀,中國經濟的韌性很強,但增速築底需要過程,2022年需要保持耐心。從2015年末算起,棚改貨幣化和深度城鎮化推動的地產景氣週期已經長達5年多,人口出生率、城鎮化率代表長週期壓制因素,“房住不炒”國策代表中週期壓制因素,2021年下半年以來的民營房企大面積爆雷代表短週期壓制因素,長中短的角度理解都需要對僅下滑了2個季度的地產產業鏈保持謹慎。

“細緻甄別新能源泡沫”,並不代表周應波及管理小組看空新能源行業,而是希望在市場較爲擁擠的交易狀態下提高對風險的警惕。在“碳中和、碳達峯”的全球意志推動下,2020年代最明確的產業變化就是“能源革命”。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基本缺席,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中國作爲分工協作、外貿加工角色深度參與,第四次能源革命中國產業鏈以全面擁抱、產業鏈領先的狀態引領全球,這是近代以來的全新的局面,必然給未來的5-10年A股市場帶來全面的投資機會。但同時需要看到,經歷了2020-2021年的高速增長,無論新能源汽車、光伏產業鏈,各個環節都迎來了巨大規模的投資擴產,產業鏈不同環節的供需狀態未來都會發生很大變化。周應波表示,看好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10%之後的加速增長,也看好光伏在發電側的全面普及替代、新型儲能在改造電力系統中的巨大潛力,但2022年在產業鏈股票均預期樂觀的情況下,更多地需要在泡沫中甄別風險與機會。

“積極尋找新生動能”,經濟結構轉型已經到了舊動能退潮、新動能全面站上前臺的階段,除了“能源革命”之外,還注意到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元宇宙)、合成生物學等新技術應用也在接近成熟,相關產業鏈開始快速增長,是值得留意的未來投資機會。新時代的新機遇,在最初期看總是萌芽狀、難以計算、充滿了路徑不確定的,但他們最根本的特點,是充滿了生命力,未來的10年我們堅信是科技成長迸發生機的10年,中國的科技成長行業會深刻的改變中國乃至全球的社會生活、經濟體系,其中第一個線索是2020-2021年確立的“低碳&能源革命”條線,還會有第二、第三個線索出現。

系統闡述投資框架

周應波還在季報中系統性地闡述了自己對於投資框架的理解。

第一個角度是“變與不變”。不變的是,作爲基金管理人,應該有將持有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工作目標,保持勤奮、盡責的工作態度,求真務實地做研究。變化的是什麼呢,投資框架、投資理念並不是讀書讀過來幾句話就解決問題的,更不是人云亦云國內外的幾個公式就萬事大吉的。一是要結合國情、時代背景,公司制也就追溯到16-17世紀左右,股票市場在全球出現不過200年,再考慮到20世紀以來各個經濟體不同的發展軌跡,國情、時代背景是產業、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資本市場投資離不開的討論基礎。二是要結合所管理產品的資金屬性,脫離“時間尺度”談投資框架和理念是虛無的,作爲新興資本市場的新興機構投資者,都會經常提及學習很多歐美投資大師的經典理論,但非常重要的一個約束條件是資產管理產品資金來源的“時間尺度”問題,無論是基金管理人還是基金銷售渠道都任重道遠。三是基金投資本質是一種持有人對基金經理及整個基金公司團隊的信任,基金經理在迭代、應用自身投資框架的出發點,並非是投資框架有多精美、出彩,而是應從對持有人負責角度出發,從基金管理團隊本身優劣勢出發,制定適合特定規模、資金久期、持有人結構的投資策略。

第二個角度是應當把主要精力聚焦“企業的中長期價值成長”。無論是基金經理個人,還是管理規模不等的基金公司投資研究團隊,精力、能力圈都是有限的,面對複雜、寬廣的資本市場,應當有自己的取捨,不可能什麼都要。儘管存在各類短期主題投資、技術分析、政策信息等等機會,但機構投資者的主要精力應該聚焦“企業的中長期價值成長”。

第三個角度是希望把握的成長股,即尋求“差異化”。無論是可口可樂的口味,愛馬仕的心智定位,還是蘋果手機iOS生態的獨特性,都代表了在消費品層面創造的巨大差異化,帶來了公司利潤率和業務增長的長期領先。這裏面有天然稟賦的差異化,例如茅臺的歷史品牌、可口可樂的配方,也有技術研發、管理層創造出來的科技消費品的巨大優勢。希望尋求的“差異化”,一小部分是天然稟賦,但最主要的我們認爲還是,卓越的企業管理層、長期研發投入乃至正確的企業價值觀纔是帶來差異化的主要來源。“靜水流深”的歷史品牌能創造股東價值,但真正推動歷史進步、社會生活水平提升,帶來巨大的從無到有成長的,一定還是創新驅動、企業家精神驅動的“乘風破浪”。

“覆盤過去六年多的基金管理,記憶最深的還是在投資中犯過的錯誤和教訓。廣闊的資本市場裏有長坡厚雪也有荒漠沙塵,我們常將自己的投資框架假想爲‘能粘厚雪的圓形滾石’,但無數次發現只是‘濾過砂礫的漏斗’。”周應波指出,“孔子說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查理芒格說過‘確定自己能力的邊界是最重要的事’,多年基金管理最大的收穫是知道了很多自身不擅長、做不好的事。”

展望未來,周應波認爲,中國資本市場具備核心競爭力、能夠內生持續價值成長的公司越來越多,這是做好成長股投資的基礎。希望能夠繼續求真務實,在長期看好的新能源、TMT、高端製造業、醫藥創新中尋找好的“差異化成長股”,爲投資者創造回報。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