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春節臨近歸心似箭,但“綠碼加星”讓一些人的返鄉之旅並不順利。

21日一大早,魏梅的丈夫和孩子收拾好行李,準備乘坐飛機從北方返回南方老家過年。出發前,她再次向老家社區工作人員確認防疫要求時,被告知返鄉需要“7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健康監測”。

儘管她所在的街道並沒有被列入國務院公佈的全國中高風險疫情地區名單,行程碼爲綠碼(但有星號),但是老家當地疾控工作人員告訴她,“只要你所在的城市有新增確診病例,就要執行這樣的防疫要求”。

事情一波三折,當晚又有了變化。“社區說低風險地區返鄉不用隔離了。”但魏梅退了的票卻不敢再買回來。“萬一又有變化,被就地隔離,會不會影響我年後返工?”

按照公開信息,行程碼有*(星號),表示此人在過去14天訪問過的城市中目前存在中等或高風險區域,但這並不意味着此人實際訪問過這些中等和高風險區域。那麼,歸鄉人行程碼是綠色但加了星,那麼重點是看“綠碼”而放行,還是重點看“加星”而管控,這對一些基層防控人員來說,並非一個簡單的問題。

行程碼“掛星”之後

21日清晨,當餘佳打開手機,發現單位的微信羣裏炸了鍋:“我們城市行程碼被掛上了星,回家過年會受影響嗎?”

20日,餘佳工作所在的北方城市,兩地被調整爲中風險區,雖然餘佳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並不在這兩處中風險區,但她還是有些擔憂。

“有同事說,21日打電話問老家那邊,說回去要被集中隔離,所以就退票了,打算就地過年。但我好不容易纔搶到了返鄉的機票並得到了單位的審批同意,我不想錯失這一年一度回家機會。”她告訴第一財經。

餘佳的老家在長三角某三線城市的一個小鎮上,相距超過1.5千公里的行程,讓回家過年變得更有儀式感。但憂心“城市越小管控越嚴”的她,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退票、留守出租房。

方方和葉子則是“南漂”一族,都在南部某大城市工作,前者的老家在中部某小村鎮,後者的老家在與工作省份毗鄰的某東南部四線城市的一個村子裏。

近兩週以來,該南部大城市面臨兩種新冠變異毒株的前後夾擊,出現了三起獨立疫情,部分區域被劃爲中高風險區。目前,當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而方方和葉子同在的市區爲低風險區,即行程碼爲綠碼,但被標註了星號。

“戴好口罩,守住綠碼,準備回家。”21日,當地衛健委發佈這條“暖心”公告。公告還稱,到訪地右上角的“*”星號標記表示過往14天行程中存在包含中高風險地區的城市,並不表示用戶實際到訪過這些中高風險地區。

這對於上述兩位獨自在當地打拼的年輕女性而言,相當於官方發佈了兩張“準出證”,但能否趕上年三十與家人團聚,還取決於老家的防疫政策。

“我23日返鄉,預計24日抵達縣裏。之間打電話向村裏報備時,村支書說,最近防控工作有所調整。只有工作地有確診病例,行程碼被帶上了星號,即便來自低風險地區,也屬於‘中高風險區返鄉人員’,需要在縣裏接受爲時7天的隔離,再在家中接受‘7天居家隔離+7天居家健康監測’。這樣算日子,年三十還在隔離呢。”方方說。

方方告訴第一財經,由於縣城和村鎮防控標準存在說法上的不一致之處,有已返回家中的同鄉,又被村裏防控人員統一帶到縣裏被隔離。

基層執行難題

行程碼爲綠色,相當於交通規制中的“綠燈行”,但加星後的綠色行程碼意味着什麼,這對於一些基層人員來說是個難題。

從一些地方的實際情況來看,面對複雜多變的疫情形勢、因城而異的防控規制,以及基層落地防控時,或存在的技術、人力資源有限等實際難點,讓“綠色”也不能全然被認定爲“放行”的標識。

第一財經採訪了多名春節返鄉人員,其中,因行程碼爲綠碼、本人居住在低風險區,但所在城市有新發疫情,或行程碼爲綠碼、所在城市無新增確診病例,但當地有近兩月從中高風險區降級爲低風險區的區域這兩種情形,不少“異鄉客”被堵在了和家人團聚的最後一道關口——到了家鄉,卻被要求隔離。

“我非常理解村裏和鎮上爲防控疫情拉緊神經,不敢漏放一人的心理。但執行層面卻有可帶商榷的地方。”方方稱。

她向第一財經展示了縣裏官宣的返鄉文件,按照該份文件,低風險地區的返鄉人員,只需進行14天居家健康監測等措施即可,只有中高風險地區返鄉人員需要執行“7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隔離觀察+7天居家健康監測”。

而當她和家人就“行程碼掛星,但工作地爲低風險區,也未實際途徑中高風險區,爲何要集中隔離”詢問村支書、縣疫情防控中心時,村裏和縣裏給出的答覆都是“行程碼帶星號的都是中高風險所在區”。

虎年春運開啓至今,多地落實的“硬核防控”引起了社會關切。面對“行程碼爲綠碼爲何還要隔離”的疑問,一些基層工作者紛紛告訴第一財經,“這是將風險降到最低化,最爲可行、有效的防控之舉。”

李雪是中部某三線城市的社區網格員。她告訴第一財經,新冠疫情爆發這三年,每逢春節假期,都是她工作最爲繁忙的時間。

今年元旦之前,李雪等當地社區網格員接到上級統一指示,要求挨家挨戶統計各戶返鄉人員名單、工作地、預計返鄉時間等。隨後,她們將這些人員列了張大表,表中有這些人員工作所在地近兩個月的疫情風險情況紀錄。

李雪稱,按照當地要求,近兩個月來,無論是中高風險區已調整爲低風險區的情況,還是行程碼帶有星號但身處低風險區的情況,返鄉後,均將被視爲中高風險區返鄉人員,進行居家隔離。

爲什麼?面對社區居民的困惑和不理解,李雪一次又一次的告知和安撫。“疫情的演變具有不確定性,而現在新型變異株潛伏期又有所延長,我們所做的一起工作,均是爲了將風險降至最低。”

由於星號標記會根據各地方衛健委最新發布的信息進行更新,數據更新會有一定時間差,通常在24小時內完成同步,這對於李雪這樣的基層防疫工作者而言,意味着,“時刻準備着。”

21日晚間,當李雪接到第一財經的採訪電話時,仍在陪同返鄉者等待覈酸檢測結果。她表示,元旦以來,陸陸續續有人員返鄉。繁忙的時候,一般要從清晨6點多工作至夜間11點許,手機也不敢調成靜音模式。“比如,北方某地昨夜(20日)新增了一處中高風險區,又如,南部某務工人員今天清晨抵達,但不懂得如何填報表格,這些工作都需要我們及時跟進、全程關注。”

和上一年相比,李雪稱,今年春運期間的各項防疫工作開展得更爲順利。“這既得益於上一年防疫工作中,我們已對每戶人家建立的信息網絡,並在實戰中逐漸摸索出了一條富有人情味又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也得益於三年防疫工作中與各戶人家對建立的信任。”

民衆期待防控更精準科學、更具人情味

在硬核防控的同時,推動相關防控工作更精準科學、更具人情味正成爲各地努力的方向。

葉子告訴第一財經,21日她接到縣裏通知,只針對近14天內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來(返)鄉人員,按照填平補齊原則,實行“14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健康監測”,並按要求做好核酸檢測。“這就意味着,與我同一城市工作的老鄉們,除中高風險區外,回鄉後只要做個核酸檢測,確認爲陰性後,居家監測即可。”

葉子的哥哥也在同一城市打拼,並已在當地成家,今年打算全家打算自駕返鄉。同一天,還和葉子分享了另一則好消息:“我縣高速路口出口設置了免費核酸檢測採樣點,返宜人員可提前掃碼預約,回來直接登記採樣,節約時間,避免造成高速路口車輛過多擁堵,請大家多多轉發。”

而在北方打拼的餘佳21日下午也受到了老家送來的溫暖。在行程碼上星後的12小時內,老家防疫辦打來電話,“只要覈實你本人居住、工作所在地沒被劃爲中高風險區,就不需要集中隔離,拿着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接受14天健康檢測即可,安心回家吧。”

“從早上發現行程碼上出現星號後,我收拾行李時一直處於忐忑和不安的狀態,還好有老家的疫情防控人員及時撥來的這則電話。這真是有驚無險,心情一波三折的一天呀。”22日午間,餘佳告訴第一財經,她的飛機已順利落地,現在她剛下了回縣城的高速,在路口做核酸,“離歸家只有一步之遙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魏梅、餘佳、方方、葉子、李雪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