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俄羅斯和烏克蘭過幾天會打起來嗎?

瞭望東方週刊

無論是“詐唬”還是真槍實彈,美俄可能都只是爲了下一步的戰略騰挪做準備。

記者:孟湘君

在俄羅斯與美、歐、北約三輪談判不歡而散後,美國進一步加強對俄攻勢。這幾天,美國一系列“拱火”操作,令俄烏邊境本已劍拔弩張的局勢緊張程度再升級。

難道,俄烏真到了“大戰”一觸即發的邊緣嗎?

美國拱火”:撤人、軍援、發通告

“大使館在俄協助美國公民的能力有限”。當地時間23日,美國國務院發佈通告稱,建議不要赴俄旅行,因爲美國公民可能受到俄安全官員“騷擾”,及面臨當地法律的“任意執行”。

就連發通告也不忘抹黑俄羅斯一把。美方特別聲稱,由於俄軍集結並展開軍事演習,勸阻美公民不要前往俄烏邊境。

美國務院還下令允許美駐烏使館外交官家屬、非核心僱員離開烏克蘭,並敦促在烏美國公民考慮乘商業航班離境。

上海大學特聘教授江時學表示,根據美國的以往做法,撤離外交官家屬和工作人員這一動作意味着,美國認爲,俄烏邊境形勢的確緊張。

另一方面,基輔稱,已先後收到美國兩批軍援。包括“標槍”反坦克導彈系統、180枚導彈和前線彈藥在內,至少170噸“致命武器”,已源源不斷送入烏克蘭。

俄羅斯“窩火”:無意攻烏,但北約威脅俄安全

對於美國的舉動,俄羅斯一直很窩火。

俄近來反覆強調,無意攻打烏克蘭。增兵是因爲,北約的活動威脅到了俄邊境安全。俄外交部指出,白宮及盟友發動了一波“有毒的宣傳戰”,將俄塑造成“侵略者、歐洲文明的敵人”。

24日,俄駐英國大使館指出,英國不僅追隨美國向烏供武,更鼓動基輔破壞在烏東部停火的明斯克協議。

英國當局的套路是“每天都指責俄準備‘馬上’入侵烏克蘭,以此虛構‘理由’試圖扮演‘自由世界’意識形態領袖的角色,保護自己免受‘獨裁者’侵害”,俄方指出。

烏克蘭“惱火”:誰來保證我的安全?

作爲蘇聯時期僅次於俄羅斯的第二大加盟共和國,重工業和海軍航母建設基地,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不可避免地成爲“兵家必爭之地”。

30年來,北約成員國不斷增加,擠壓俄戰略空間。普京曾多次要求北約,停止吸納烏克蘭這樣的前蘇聯國家。

江時學分析,一方面,北約東擴已到了危害俄安全的地步。如果北約不對俄承諾不吸納烏克蘭和格魯吉亞,俄方必然會做出反應。需要判斷的是,俄會做出什麼樣的、多大規模的軍事反應。

另一方面,就目前形勢而言,北約不急於要吸納烏克蘭。西方這邊,主要擔心“克里米亞危機”再現,即擔心烏東部地區的歸屬。其實,對於烏克蘭這樣的國家,最佳的外交選擇是保持中立。

17日,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態稱,北約“永不會同意”從1997年後加入北約國家撤軍的俄方提議。

兩天後,美總統拜登則說,如果俄僅對烏小規模“入侵”,美國反應會比“全面入侵”來得輕。此言一出,烏總統澤連斯基立即激烈抗議,拜登不得不改口稱,假設俄動武,“美國會讓莫斯科付出慘重代價”。

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在“玩火”?戰爭真會到來嗎

不過,新加坡《聯合早報》認爲,俄10萬大軍駐守烏克蘭邊境,已具備長驅直入的條件。一旦俄付諸行動,北約是否有效反應,將決定其戰略信譽。

拜登政府已公開表示不會派兵協防,因此俄即使攻烏,頂多會遭受更嚴厲的經濟制裁。

烏克蘭則不然。江時學對中新網記者指出,假設俄真對烏“動手”,或有幾種後果:

一是烏克蘭進一步衰落;

二是俄羅斯與西方關係進一步惡化;

三是西方的制裁將使俄羅斯經濟發展進一步遭遇困難;

四是對地區局勢的和平產生負面影響。

從總體來說,無論是“詐唬”還是真槍實彈,美俄可能都只是爲了下一步的戰略騰挪做準備。觀察人士認爲,美國、北約仍在“虛張聲勢”,通過“極限施壓”逼俄有所動作。

最膽戰心驚的,還要數烏克蘭這樣的小國。畢竟,一些“前車之鑑”還未走遠。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號“中國新聞網”(ID:cns2012),原文首發於2022年1月24日,原標題爲《俄羅斯和烏克蘭這次會打起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