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黃心怡) 1月24日,坐落於上海臨港商湯科技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簡稱”商湯AIDC”)正式啓動運營,其設計的峯值算力高達3740 Petaflops(1 Petaflop等於每秒1千萬億次浮點運算),會成爲亞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之一。

近年來,各地紛紛加快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佈局。據《科創板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1年,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南京智能計算中心已相繼投運。此外,還有成都、大連、瀋陽和佛山等地在建或計劃建設。除了商湯科技外,華爲是各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背後的建設主力軍。

多名業內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稀缺而昂貴的算力是阻礙人工智能發展的挑戰,也是影響數字經濟、元宇宙等領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起來後,還有待配套設施的進一步完善,才能真正用起來,促進AI規模化落地

算力成爲制約AI發展的門檻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介紹,人工智能的行業應用可分爲四大類:

第一類應用是圖像視頻的檢測類應用,以卷積網絡爲核心,可以應用到安防、醫療診斷、自動駕駛,城市治理等。

第二類決策類應用。以強化學習技術爲核心,應用於交通規劃、精準的行銷、個性化推薦。這方面最有名的例子是阿爾法狗。

第三類是自然語言類應用。以Transformer技術爲核心,應用於多種語言的翻譯,智能交互、文學創作、搜索推薦等。隨着自然語言處理大模型的出現,正在逐步成熟。而自然語言類型這一類應用需要非常強大的計算力。

第四類是AI與科學融合應用。人工智能與科學計算深度融合,可以解決前沿科學問題,如蛋白質結構的預測,這是AI與科學計算融合的最典型的應用。

隨着行業應用的不斷推進,人工智能正快速走向更大模型的發展。鄭緯民指出,幾乎每3、4個月所需要的計算機算力又擴大一倍。”

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導、多模態人工智能產業聯盟祕書長王金橋也認爲:“如今人工智能到了新階段,隨着數據越來越多,模型的參數量越來越大,要訓練一個模型依賴很大的算力支撐,人工智能科研和教學、產業都缺乏人工智能算力,大家有這樣的強烈需求。”

對於現已投運或正在開建、規劃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如何才能真正發揮算力價值,推動AI產業應用落地?

IDC中國助理研究總監盧言霞表示,主要看配套措施,比如人才、培訓等方面配套是否到位,如果真正用起來,就能對AI規模化落地有幫助

華爲昇騰計算業務總裁許映童指出,除了算力方面的挑戰外,人工智能的人才問題也是老生常談,“懂人工智能的不懂應用,懂應用的不瞭解人工智能技術,影響了AI在產業裏面落地。”

同時,高質量的數據集較難獲得,也是AI發展的一大瓶頸。“無論是在教學也好,科研也好,產業也好,大量的高質量的數據集還是來自歐美。目前的格式、公式、安全、交易等一系列基礎性的工作,目前還是比較滯後。” 許映童說。

AI產業化路徑怎麼走?

谷歌“AlphaGo”打敗李世石後,人工智能便開始成爲業界的焦點。目前,人工智能已在安防、汽車、製造、醫療、金融等領域得到一定的應用,但要實現產業化還面臨多方面挑戰。

2021年12月底,上海經信委發佈了《上海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規上產業規模年均增長12%以上,達到4000億元。而在此之前,全國多個區政府也相繼出臺過促進AI產業發展的意見及政策文件。

許映童認爲,人工智能一定要在產業落地,這也是目前整個產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和挑戰。

“這首先要發揮各方面的政策的引導優勢,指導性的規劃可能還不夠,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銀的投入,要加大支持力度,也幫助我們的傳統企業認識到人工智能它的價值,通過示範點的建設,來加強人工智能方案的推廣。”

許映童還強調,產業的縱向合作也非常重要。“包括交通、電力、能源、金融等,把一個個垂直場景打通,以國家的重大需求爲牽引,讓行業、企業聯合在一起,有效整合各方資源。而這不是靠單一的企業可以完成,這其中涉及到傳統的自動化設備、數據採集設備、人工智能算法、AI平臺等。通過把產業鏈資源聯合起來,面向場景,實現對行業的落地突破。”

鄭緯民則指出,隨着各地算力基礎設施發展完善,算力聯盟形成統一的調度是大趨勢。

“人工智能計算機我們已經有很多,武漢有、深圳有、西安有、鄭州有、成都有,這些機器有沒有可能把它統一成一個大的算力?把它連起來,變成統一的調度。這不僅是能解決大問題,對於國家來說,符合雙碳目標,碳達標,碳中和也是有好處的。”

打造人工智能的中國體系

算力,已經成爲中美科技博弈的焦點。

1月25日,Meta(Facebook前身)聯合英偉達正式推出了人工智能研究超級集羣計算機,其目標是最終運算速度達到220 petaflops(每秒22億億次),成爲世界範圍內最強大的AI超算。而Meta表示:開發超算的目的之一是爲了實現元宇宙願景,因爲在元宇宙平臺中,AI驅動的應用和產品將發揮重要作用

鄭緯民認爲,在算力方面,我們跟美國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嚴重製約了我國相關領域的發展。

目前,各地建設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正成爲了國產AI生態的孵化器。商湯方面透露,其AIDC可以爲國產芯片提供大規模應用環境,預計到2024年所有服務器全部到位時,AIDC國產化的硬件比例將超過50%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爲,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已經具備條件發展“中國體系”。但要在突破信息技術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完善AI芯片、AI框架、AI平臺、AI算法、AI應用等等。在這些領域,我國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需要發揮國家體制優勢、人才優勢、市場優勢,儘快攻堅困難。

許映童指出,“在應用層面,中國和美國確實做到了並駕齊驅,但具體到基礎的軟硬件平臺層,基本上國外的技術佔據了全球95%以上的市場,從面向未來的場景來看,也有建設中國體系的必要性。”

而王金橋對中國體系的前景表示看好。“現在中國體系正在邁向從可用到好用的過程。因爲我們現在有更多的應用場景,也有很多國產化芯片,從訓練框架到應用平臺,都是百花齊放的模式,所以這塊的發展空間非常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