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26日報道 俄羅斯《觀點報》網站1月24日發表題爲《英國將自己的邊界推向第聶伯河》的文章,作者是俄羅斯財經大學副教授格沃爾格·米爾扎揚。全文摘編如下:

倫敦近日成爲基輔在西方世界中最積極的“捍衛者”和遊說者。它在該領域所作的努力某種程度上甚至超越了美國。英國對烏克蘭爲什麼如此上心?這與英國對俄羅斯和烏克蘭歷史的可笑認知有何關聯?

脫歐後,英國淪爲戰略和地緣政治上的孤家寡人。對於在輻射軟實力和操控世界進程方面有着厚重傳統的核國家來說,這令其無所適從。於是,英國人開始爲自己尋找既能夠積極參與,又不用付出過高代價的全球性項目。

因此,倫敦在高加索、中東和中亞與土耳其沆瀣一氣,在烏克蘭希望在扶持當地政權方面扮演主要角色。英國人打心眼裏認爲,這個政權不會要求特別大的投入。

基輔則對英國人的活躍喜聞樂見,至少它對西方目前的“觀望”行爲感到不滿。在烏克蘭精英看來,德國政府給基輔的東西太少,對打擊俄羅斯合理性的質疑太多。

烏克蘭外長德米特羅·庫列巴忿忿不平:“德國不久前的聲明——不能向烏轉讓防禦性武器(包括通過授權第三方)、收復克里米亞無望——以及在將俄開除出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問題上的搖擺,不符合我們的關係水平和當前的安全形勢。”

烏克蘭對美國人也有意見——儘管高調發表各類支持言論,但華盛頓對烏政權過分的侵略性極爲不滿,甚至暗示,倘若俄羅斯因烏方挑釁出兵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基輔將無法指望美國兌現其對俄實施所謂“地獄般”制裁的承諾。

而恨不得聲援一切反俄倡議的英國則不然。如今,它極力使自身在烏克蘭的存在“制度化”,又是談判,又是送武器。俄羅斯著名政論家謝爾蓋·馬爾科夫寫道:“近幾周來,英國儼然已是最大武器輸送國。僅最近三天,就有10多架滿載武器的大型運輸機抵達。美國在該國的外部託管者地位也已被英國佔去大半。”

這個大力滲透的過程卻出了洋相。倫敦還未來得及展現政治意志,就在公開講話中鬧了笑話。英國外交大臣伊麗莎白·特拉斯在公開演說中講道:“烏克蘭是歷史悠久、充滿自豪的國家。其民衆多次遭遇外族入侵——從蒙古人到韃靼人。他們曾飽受當局策劃的饑荒之苦。”

俄羅斯外交部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回顧歷史的機會。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寫道:“俄羅斯同行對英國外交官有三個問題:1。蒙古人和韃靼人的兩場入侵相隔多久?2。對法西斯鐵蹄下烏克蘭人民的苦難隻字未提,是因爲這微不足道,還是因爲20世紀40年代前,英國王室不僅支持,還同情德國納粹?3。哪所學校向特拉斯頒發的畢業證?”

英國當局在傳播所謂俄羅斯的“侵略”神話中發揮了主要作用。特拉斯說:“克里姆林宮沒有吸取歷史教訓。他們夢想恢復蘇聯或‘偉大的俄國’,同時按照語言和民族特徵劃分領土。”英國人有些用力過猛。該國政治高層——不是小報,而是外交部官員——聲稱,俄羅斯不光打算組織“侵略”,而且已經在爲基輔準備傀儡政府,其首腦似乎將是烏克蘭前議員葉夫根尼·穆拉耶夫。

但英國政客們應該“選擇”更合適的傀儡總統候選人。穆拉耶夫本人表示:“因爲和梅德韋丘克(烏克蘭親俄政黨領袖——本網注)的衝突,我從2018年起受到俄羅斯制裁。我家人在該國的資產被凍結。我倒要問問,英國情報機構和外交部門何以判斷俄羅斯打算任命我爲‘佔領政府’領導?”

俄外交部在聲明中說,假如英國不能建設性地參與保障歐洲安全,它可以做點不那麼複雜的事。“奉勸英國外交部停止挑釁活動,不再散佈無稽之談,集中精力研究一下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