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蕾

保險新牌照久攻不下,資本自然知難而退。1月26日,上市公司豪能股份發佈公告“終止參與設立西部農業保險公司”。不只上市公司,近年來多路社會資本搶灘保險市場遇阻,也相繼打“退堂鼓”。保險市場儼然進入“冷靜期”。

但唯獨這路資本卻選擇迎難而上:從寧德時代小鵬汽車,到特斯拉、蔚來,再到滴滴,這兩年來,無論是傳統車企、新能源造車新勢力,還是汽車生態圈相關公司,都頻頻昭告謀取保險牌照的“野心”,一副時不我待的樣子。

從記者瞭解到的情況來看,汽車生態圈紛紛下場逐鹿保險市場,主要基於兩點考慮:

一是相比其他各系資本,汽車系資本的主營業務與保險業務高度關聯,進入保險市場的訴求更強烈。近日擬申請成立保險經紀的蔚來就是典型。設立保險中介公司,可以借勢擴大新能源生態佈局,從而打造車主服務閉環,以達到牢牢抓住用戶、深度經營用戶的目的。

以二股東身份斥資5.33億元參與現代財險增資的滴滴,看中的也正是保險業務與其在汽車出行場景裏的優勢高度融合的空間。通過搭建保險場景,尋求流量變現入口,拓寬新利源,是滴滴參與保險公司的主要目的之一。

二是受多方因素影響,近年來部分行業景氣度下滑,導致部分企業自身實力下降,在主業收入和淨利都有所下滑的背景下,即使有跨界的想法,也已力不從心。但相較之下,在相關政策扶持下,以新能源車企爲代表的相關企業一直處於市場風口,這無疑爲其進軍保險行業增添了底氣。

車企在車險尤其是新能源車險市場的優勢顯而易見。新能源車企可憑藉技術優勢簡化新能源車理賠流程,提高整個車險理賠流程效率;新能源車企還可憑藉承保車輛的出行大數據、智能駕駛方面的信息優勢,設計出風險和理賠更匹配的創新性車險產品;新能源車企對新能源車銷售的場景壟斷,可直接獲取購買新能源車險的車主信息。

汽車系資本逐鹿保險市場已是大勢所趨。業內人士認爲,這一方面對保險公司帶來較大挑戰,但同時也是保險公司加速改革新能源專屬車險的機遇。業內人士預計,線下線上車險業務系統搭建所需的高昂成本,使得大多新能源車企仍會選擇和保險公司合作。

但保險公司不能被動等待,而是需要在把握現存基礎設施建設優勢的同時,在關於如何劃定理賠標準、車險定價等新能源車險的新問題上,與車企、電池廠等利益方協同確定定損標準,培養定損人才。同時,通過與新能源車企、出行平臺等多方共享數據,達到降低賠付率、減少保險欺詐的目的,提升風險識別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