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讓中國“插手”?從南海打撈F-35C有多難

美國海軍25日發佈的最新聲明稱,“卡爾·文森”號發生“降落事故”的F-35C艦載戰鬥機已經從航母甲板邊緣落入海中。

立即,如何搶在中國之前從南海打撈起這架高度機密的F-35C隱形戰鬥機成爲美國媒體熱門話題。以美國人的偏執心態,擔心“中國和俄羅斯會搶先打撈F-35”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且不談中俄會不會這麼做,首先需要關注的話題是:落在南海的這架F-35能不能打撈出來呢?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發言人林戈表示,“美國海軍正在採取措施從海底打撈 1 月 24 日在‘卡爾•文森’號航母甲板上發生事故墜入南海的F-35C戰機……我們無法揣測中國在這件事上的意圖。”

但美國海軍並未透露墜機的具體位置和回收作業的具體計劃。

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夏威夷聯合情報中心行動主任卡爾·舒斯特認爲,美國海軍可能會在墜機發生的大概位置保留部分艦艇或軍機。他預測稱,美國打撈船抵達墜機現場需要10至15天,回收作業還需要大約120天。“具體取決於F-35C戰鬥機墜入海洋的深度”。

南海的平均深度超過1000米,在美國航母習慣演練的南海南部海域,水深更是超過3000米。根據美國海軍通報,目前“卡爾·文森”號航母已經離開事發海域,從這點可以判斷,事故海域的水深可能相當深,打撈難度相當大,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因此美國航母才放棄了原地固守的想法,繼續其預定航行計劃。

美國“動力”網站26日稱,要打撈這架F-35戰鬥機,首先需要確定它的狀態。2019年日本航空自衛隊F-35A戰鬥機墜入太平洋後,美日雙方也曾以“防止中俄竊取機密”的理由,興師動衆地展開打撈行動,但最終一無所獲。

報道稱,除了2019年那次F-35墜毀事故海域的水深過大之外,當時該機是高速撞擊海面,機體解體嚴重甚至已經成爲碎片,因此美國方面認定該事故泄露F-35關鍵航電設備等核心機密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才放棄了打撈作業。

而這次F-35C是在航母降落時衝出甲板邊緣墜海,由於速度相對較小,因此機體很可能保存完好。類似的情況可以參考去年英國一架F-35B戰鬥機從“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起飛失敗的案例。從該機後來打撈出海的照片上可以發現,整個機體保存相當完好。

因此,這次墜海的F-35C可能同樣保存完好,具備非常高的情報價值。美國這次表現得如此緊張,也就可以理解了。

“動力”網站稱,如果F-35C在落海時基本完好無損,很容易成爲任何有辦法將其全部或部分打撈的“外國勢力的情報獎品”。“俄羅斯擁有一支規模雖小但能力很強的特種任務潛艇部隊,能執行深海打撈和水下間諜任務”,“中國主張幾乎整個南海都是其主權範圍,並經常批評美國在該地區的海軍和其他軍事活動,如果可能的話,對打撈這架隱形飛機當然也有興趣。”

那麼在深海中打撈這樣的飛機難度高嗎?報道提到,英國F-35B戰鬥機墜海後,英國政府出於類似的泄密擔憂,成功從海面下約1英里的海底將其打撈出水,基本保持了該機的完整性。

報道提到,要執行類似任務,需要專業的深海打撈艦艇以及可以支持此類任務的專用潛艇。2020年,美軍一架MH-60S“海鷹”直升機在沖繩附近墜毀,沉入水下19075 英尺(約6000米)的深海。去年,美國海軍動用了專業的CURV-21深水遙控無人潛航器,後者的最大作業深度可達20000英尺,最終將這架直升機完整地打撈出水。

據稱,這次打撈創造了世界打撈作業最深的最新記錄。

從這架“海鷹”直升機的情況看,它保存得非常完整,甚至讓美國軍方的事故人員也驚歎不已——哪怕是在海底6000米的水壓也沒有將其壓垮。因此美國海軍擔心這次墜海的F-35C,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但正如美國專家所言,這次打撈費時甚久,即便美國海軍早已確定事故位置,但打撈團隊在2021年1月就抵達現場,但最終將直升機撈出水面,已經是3月18日的事情了。

從以上的打撈經驗可以初步判斷,在“防止泄密”的政治前提下,美國海軍一定要打撈這架F-35C的決心恐怕是非常大的,同時也具備相關能力。但從作業經過來判斷,這可能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美國艦機未來將長時間在該海域執行監視任務,恐怕會持續擾亂南海安寧。

來源:樞密院十號/老司機馬識途

相關報道:

墜海F35C打撈時間或達數月,分析人士:美軍害怕中國搶先(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齊倩]美軍F-35C艦載機24日在“卡爾·文森”號航母上發生“降落事故”後墜入南海,造成7名船員受傷。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6日報道,現在,美國海軍正設法打撈F-35C。有分析人士預估打撈時間可能長達數月,擔憂或被中國搶先。

F-35C聯合攻擊戰鬥機是美軍首款艦載第五代戰鬥機,該機具備打擊能力好、隱身性能強、傳感器水平高等特點,是美國海軍目前唯一一款能夠彈射起飛的艦載隱身戰機。美國防部2015年相關文件顯示,第一批F-35C型戰機的飛離成本爲1.107億美元,後續批次的F-35C價格隨着採購量的提升有所降低。

CNN報道稱,在這架價值超1億美元的戰鬥機墜入南海後,美國海軍已經開始着手打撈回收。

“美國海軍正在爲涉及‘卡爾·文森’號航母事故的-35C戰鬥機做出回收作業安排。”當地時間26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發言人林戈(Lt。 Nicholas Lingo)如此告訴CNN。

除此之外,美國海軍並未透露墜機的具體位置和回收作業的具體計劃。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夏威夷聯合情報中心前任行動主任卡爾·舒斯特(Carl Schuster)預估,美國海軍可能會在墜機發生的可能位置保留一部分軍事存在,而打撈行動預計需要數月的時間,具體取決於F-35C戰鬥機墜入海洋的深度。

舒斯特說,美國打撈船抵達墜機現場就需要10至15天,到達現場後,回收作業還需要大約120天。

相關分析人士稱,回收作業的難度不止於此,他們擔憂中國會搶先一步,先於美國打撈出墜海的F-35C。因爲,儘管美國對中國南海的主權主張持有異議,但中國海軍在南海海域持續保持存在。

舒斯特聲稱,中方有可能根據其在南海的領土主張提出打撈權。他繼續揣測道:“中國將嘗試使用潛艇及深潛潛水器對F-35C進行定位和調查,並通過海岸警衛隊或商船,從自己領海回收這個具有潛在環境危害的外國軍事裝備。”

不過CNN也補充稱,在F-35C墜機後,中方並未就此事發表評論。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RSIS)研究院許瑞麟(Collin Koh)也說,這只是美方的揣測,中方不會做“加劇中美緊張關係”的行動。

當被問及美國是否會用魚類或炸藥炸燬墜海的F-35C時,許瑞麟表示這不太可能,因爲炸燬後的殘片“也可能存在潛在的重要情報”。

美國海軍當24日證實,一架F-35C艦載機當天在“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CVN-70)甲板上降落時發生“降落事故”,造成7名航母船員受傷,F-35C的飛行員“安全彈射”。這架戰機隸屬於“卡爾·文森”號航母上的第2艦載機聯隊(CVW2)第147艦載攻擊戰鬥機中隊(VFA-147)。

這是美國海軍F-35C機隊首次在海上部署任務中發生降落事故,但不是F-35系列戰機首次出現墜海事故。英國防部去年11月證實,“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上一架F-35B艦載戰鬥機在地中海墜毀,飛行員彈射逃生。

實際上,並非所有墜海的F-35都被回收。2019年4月9日,日本一架F35A在青森縣三澤市以東135公里處墜海。由於出事海域水深達1500米,這架飛機事後並未得到回收。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