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有錢沒錢,一年到頭總得聊聊薪酬 | 2021年公司人薪酬福利報告

編輯 | 孟佳麗

歲末將至,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會和大家一起聊聊過去一年的職場經歷和薪酬待遇——後者往往是反映一個行業或一家公司最直觀的參考之一。

2021年,疫情仍在持續,一系列硬核政策的出臺更是讓多個行業陷入震盪,公司人自然受到波及。從年中到年末,各大公司流出的裁員消息幾乎沒有停過,即便逃過被優化的噩夢,工資單上的數字也在提醒着我們,這一年有多不容易。

數據顯示,大多數人的薪酬漲幅越來越有限。根據中智諮詢發佈的數據,過去10年,企業平均調薪率整體呈現下降趨勢,2021年這一數字有了小幅提升,從2020年的6.3%上升到6.7%。

由《第一財經》YiMagazine發起的“2021年公司人薪酬福利大調查”(以下簡稱“調查”)也進一步驗證了薪資小幅回升的總體趨勢。在1546位填寫問卷的公司人中,超過7成的人薪酬上漲,然而近一半的人薪酬漲幅在10%以內;而薪酬不變和降薪的人數佔比分別爲15.98%和13.44%,都比上一年有所下降。

不過這種小幅回升也許只可被理解爲疫情衝擊後的短暫復甦。根據中智諮詢的預測,2022年整體調薪率將下降到6.5%。一個需要直面的現實是,大幅度漲薪的可能性,未來在大部分行業都不大。“發達國家也就是2%到3%的調薪率,哪怕未來國內薪酬漲幅只有5%到6%,和發達國家相比,這個比例也不低。”中智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晶說。

從企業角度來說,員工收入的變動就意味着人力成本的提升。中智諮詢的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人均人工成本平均值從2016年的12.94萬元上漲到2020年的15.94萬元。

經歷了人力成本尤其是一線員工成本的快速增長,企業對人力成本的管控愈發嚴苛。

公司人也普遍降低了對年終獎的預期。30.66%的公司人表示,和2020年相比,年終獎金額不變(含預計),21.54%的人表示2021年沒有年終獎(含預計)。

經歷過動盪的一年後,公司人大多學會合理管理自己的預期,對2022年所能獲得的薪酬預期比對2021年更爲審慎,43.14%的人認爲還能小漲一點,40.94%的人覺得維持現狀就已經滿足了。

這是我們做公司人薪酬福利調查的第13年,可以看到薪酬增幅整體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近兩年,在疫情和市場監管的雙重壓力之下,大部分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公司人也不得不適應各種不確定性所帶來的變化。

01

人在職場,習慣沉浮

“溫水煮青蛙”,張旭這樣形容自己2021年上半年在房地產行業中的狀態。

過去十幾年,房地產行業是享受時代紅利最多的行業之一。在行業發展最好的時候,大量房地產公司都採取了高負債、高週轉的風險模式,但隨着一系列政策調控的落實,這種高速擴張的紅利期已經結束。尤其是2020年年末央行出臺的“三道紅線”,更是讓不少公司陷入財務危機。

張旭真正感受到危機,是在各大房地產公司發佈年中財報之後,很多企業股價下跌,數字觸目驚心。

行業發生動盪,個體也必然受到牽連。在張旭的公司裏,原本一年一次的人事變動在去年變成了兩三個月一次,換崗、砍掉部門、團隊走空變得常見。爲了控制現金流,身爲營銷部門的中高層,張旭去年只拿到了計劃預算的一半,大部分支出都給了分銷渠道用來促進銷售。這讓他不免陷入懷疑,“房地產行業是不是要完了”,自己還有沒有發展前景。

房地產行業並不是2021年唯一倒黴的行業。從2020年年末螞蟻金服上市被叫停開始,針對互聯網巨頭的監管在2021年不斷上演。2021年7月,“雙減”政策的強勢出臺掐斷了幾乎所有K12學科類教育培訓的發展道路,讓整個行業陷入停擺。與此同時,遊戲行業和娛樂行業也未能倖免。

行業發展受限,公司增長放緩,最直接的解決方式就是裁員。從去年各大公司流出的裁員消息,就可以窺見公司在降本增效、應對危機上的果決——從年中教培業務牽涉到的公司直接倒下或大規模裁員,到下半年房地產公司部分爆雷,再到最後一季度愛奇藝、快手等公司接連傳出“內部優化”的消息,那些曾經站上風口浪尖的大公司,紛紛在過去一年裏參演了裁員的年度大戲。

“人員優化、人才結構調整是一個直接的人力成本控制方式,是唯一能改變(人力資源)存量的手段。”周晶解釋道。其他像是調整福利、加班費,或者調整薪酬機制等方式,都無法改變人力存量,本質上只能緩解成本上漲的速度。

“調查”中32.99%的公司人表示,自己所在的企業在2021年做了內部優化或裁員,25.61%的人表示去年公司縮緊編制、不再招人。而談到如何理解公司優化裁員等舉措時,公司人普遍認爲,經濟環境影響、公司業務擴張或運營不合理、公司合理的成本控制舉措是裁員的三大根本原因。

不管是旁觀者還是親歷者,身處職場的公司人正在學習適應各行各業的起落變化,以及隨之而來的人事調整。比起過去面對裁員時的情緒跌宕甚至自我懷疑,如今大家在面對裁員時,已經能更理性地結合市場和公司原因去理解這個結果,同時也學會了預判,在面對裁員時爲自己爭取更多合法權益。

這一年的職場沉浮多少會讓公司人產生負面的情緒影響。“調查”顯示,公司人的兩大焦慮集中體現在宏觀層面的“就業市場機會少,選擇不多”,以及微觀層面的“迷茫,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和2020年相比,兩者佔比都上升了10%以上。

這兩個選項也基本概括了朱珠曲折的2021年。她在一家廣州本地旅行社工作8年,公司在疫情暴發之前就出現了拖欠工資的跡象,這種現象在疫情開始後愈發嚴重。2020年年末,朱珠辭職,打算從零開始經營以本地生活爲主要內容的自媒體。

與其說這是一次目標明確的職業轉型,不如說是行業低迷下不得已的沉澱期。朱珠揣摩其他博主拍攝、修圖、文案的風格,要求自己每天必須製作一篇喫喝玩樂的圖文內容,發佈到攜程、馬蜂窩、小紅書和大衆點評上。一舉爆紅的博主顯然是幸運兒,朱珠花了大半年時間在各平臺積累了上千名粉絲,但沒有收入,只能依靠過去的存款生活。

離職時,朱珠認爲自己再也不會投身旅遊業了,畢竟國內疫情反覆,境外遊的恢復更是遙遙無期,旅遊業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2021年下半年,自媒體運營陷入瓶頸,朱珠試圖轉行,投簡歷卻屢次碰壁,反倒是她的自媒體賬號幫助她獲得了內推機會,得到一份在線旅遊平臺的工作,自媒體也得以延續下去。

“今年很多互聯網人都在說逃離大廠,我自己就進了大廠。”朱珠有點自嘲地說,她甘願降薪10%接受這份工作,也沒有拿年終獎,“現在有一份工作就先做着,珍惜工作機會。”

02

有技術的人不缺機會

儘管漲薪放緩是大勢所趨,在部分所謂的“風口”行業裏,高薪仍然存在,充當着搶奪人才、激勵創新的利器。

2021年,機會輪到了“硬核”技術領域。半導體、醫藥、新能源等相關行業不僅是過去一年,也將是未來幾年同時受到資本和政策傾斜的行業。雖然整體發展的速度不如此前依賴移動互聯網的公司發展那樣迅速,人們已經意識到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相應地,掌握這些行業關鍵技術的人才成爲搶手標的。

前程無憂公開的2021年4個季度薪酬調研數據中,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在其中3個季度中排名薪酬漲幅前五。拿半導體來說,設計、製造、封測、材料設備等領域都對人才有旺盛需求,尤其是工程師這類高端人才。除了從海外引進成熟人才,行業也同樣需要微電子、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等專業的國內高校生。周晶告訴《第一財經》YiMagazine,行業給一個985高校對口專業的研究生年薪可以開到30萬到40萬元,幾乎比往年翻了一倍,而按照正常市場水平,研究生每年的薪酬增幅約在5%到10%之間。

原本就走勢向上的醫藥行業,因爲疫情的警示而加速,相對小衆的分支也得到重視。

2021年9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在一家醫學檢驗上市公司做研發的荔枝接到了二三十個獵頭的電話。獵頭受託的客戶不少爲中小型創業公司,熱錢的湧入讓它們得以大舉招聘,最高一家向她開出了30萬元的年薪,比她目前的薪資高出了60%。“以前第三方醫學檢驗或者獨立的醫學實驗室,(社會)能見度並沒有這麼高。”荔枝說。而如今,外部機會增多,也加速了公司的人員流動,僅在過去一年內,她所在的科室就更替了60%的人員。

外部要搶人,內部也想留人。公司不僅在2020年給研發人員增加了疫情補貼,還給其他基層員工提升了年終獎,是原來的2.5倍。薪酬之外,公司也開設了一些新崗位,滿足員工不同的發展需求。荔枝就在去年主動要求往市場方向轉型。在和上級主管反覆協商後,公司設立了一個全新的職位,作爲溝通臨牀醫生、市場端和研發端的橋樑。現在,荔枝正忙着爲2022年的“新”工作補習臨牀醫學方面的知識。

熱門行業總是在變,但不意味傳統產業的高薪機遇完全消失。傳統產業的重心放在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上,試圖用機器人來代替人力,增加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人力成本。

來看看這些傳統行業熱門崗位的新鮮名字:汽車行業的電驅動軟件開發、電驅動硬件設計、智能網聯工程師,製造業中的機器人調試工程師、仿真工程師……

那些傳統技術崗位已經不在熱門人才之列,比如汽車行業裏,與發動機有關的崗位招聘需求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新能源與車聯網方向需求的上升——汽車公司正在和能源行業以及互聯網行業爭搶人才。科銳國際在《2021人才市場洞察及薪酬指南》中分析,爲了從外部引入轉型人才,車企加深了與外部招聘平臺和獵頭公司的合作,以此擴充新型崗位的人才庫,而這些熱門職位薪酬跳槽漲幅普遍在20%以上,年薪基本超過30萬元。

03

除了薪酬,公司人正在關心更多

除了情理之中的高薪和福利、行業前景外,2021年的“調查”中,“工作穩定性”排在了公司人再擇業時看重因素的第3位。認識到行業波動的常態,考慮到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公司人傾向於選擇穩健、合規的企業。

在“調查”中,制度成熟的外資及合資企業再次成爲公司人的跳槽方向,穩定的國有企業緊隨其後。儘管根據中智的數據,民企調薪率高於其他企業,但它已從公司人擇業方向的前三位中退出,這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公司人一種新的擇業態度和人生選擇。

薪酬固然重要,但能否從工作中獲得價值感、能否在生活和工作找到平衡,這些問題越來越多地被公衆反覆討論和深思。反996、反內卷的聲音層出不窮,尤其在經濟整體放緩的當下,公司人有了更多對勞工矛盾的質詢,和對工作價值的反思。

陳昂在一家互聯網大廠工作了5年,並於去年年初辭職,不僅是她,身邊很多人都在2021年離開了大廠。在和他們交流之後,陳昂發現,大家普遍都陷入了對工作價值感的懷疑,開始思考,在光鮮亮麗的大廠光環下,個體的意義是什麼?自己能否成爲一個更好的人?“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比錢重要。”陳昂說。

2021年年末,朱珠檢查出惡性甲狀腺結節,配合醫院的防疫措施,她一個人住院、動手術。工作壓力大、憂慮過多被認爲是這一疾病的成因之一。出院後,朱珠把一幅寫着“無所謂,沒必要,不至於”的裝飾畫放在工位上,還打算貼上病理分析報告。在健康面前,工作的好歹一下子顯得沒那麼重要。

對於每個在職場打拼的公司人來說,2021年確實算不上輝煌的一年,公司優化裁員、工作量激增、晉升機會減少,這些都讓本就崎嶇的職場路變得更加顛簸;但也未必是最差勁的時候,多元的職業選擇、更人性化的工作觀念正持續優化着職場環境,也給了公司人重新選擇的勇氣。在“調查”中,30.72%的公司人在2021年選擇了跳槽,這一數據在2020年僅爲19.17%。起碼,這一年的短暫復甦讓人們對重啓有了信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