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潮汕單叢美式來一碗!我的咖啡自由,在老家這座三線小城

走,帶上杯碗上咖啡店打咖啡。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 高秋榕/攝

“一杯潮汕單叢美式、一份帕尼尼。”工作日的清晨,林佳把自帶的杯子放在吧檯,對正在忙碌的咖啡店店長說道。

林佳是一個咖啡愛好者,這是她從廣州回到澄海的十天裏去的第五家咖啡店。最近兩年,這座三線小城市的咖啡店如雨後春筍般,遍佈在各個社區的角落。單單這不足800米的街上,便開了8家咖啡店。

“真的太誇張了。五年前的春節,我剛工作半年,想在家喝咖啡都沒叫到外賣,一回家就開始想念廣州的咖啡店了。”日常需要咖啡續命的林佳感慨,在廣州工作的時候,她常常要在上班前喝上一杯咖啡,五年前的她不曾想,這個習慣在這座小城市如今竟也能輕而易舉得到滿足。

而這不僅僅是消費者的感受,就連咖啡店店主,也對最近兩年澄海遍地開花的咖啡店“百思不得其解”。

譬如,杜小烏6年前第一次開咖啡店的時候,方圓500米只有2-3家咖啡店,但如今這一數字已經上升到10家。高中時期還在喝速溶咖啡的他,也沒想到現在的高中生會喜歡喝咖啡,在咖啡店一坐就是一下午。

3個月新開20家咖啡店

林佳開始關注到家鄉的咖啡,是由於她發現在廣州咖啡店買的咖啡豆,生產與發貨就在家門口。更讓她驚訝的是,澄海咖啡店的出品和售價,和廣州的咖啡店差不多。

“澄海真的有那麼多人喝咖啡嗎?消費水平有那麼高嗎?”據她觀察,在這家咖啡店裏,上午8點到10點是咖啡需求集中爆發的時刻,“不少人帶着杯子過來買咖啡,一看就是熟客。外賣單源源不斷,空間不大的店裏可能同時有好幾個外賣小哥在等待取餐。”

從深圳返鄉創業的許媛也發現,2021年的每個月裏澄海都有新開的咖啡店,“五一假期的時候,至少新開了快10家,小紅書一搜‘探店’都是新開的咖啡店。”

截至1月28日,某點評平臺收錄的澄海的咖啡店數量超過140家,而這其中有20家被標記爲“新店”,均是最近三個月內入駐該平臺。

在深圳染上“咖啡癮”的許媛看來,小城市的人未必是真的喜歡喝咖啡,而是“因爲有格調”。“好看的裝修環境和出品,吸引了很多人去‘打卡’”。

天眼查數據顯示,廣東擁有着全國最多的咖啡相關的企業,超過3.2萬家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含“咖啡”。其中,廣深、東莞等一、二線城市有超過2.3萬家,佔比72%。

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已經形成了日常喝咖啡的習慣,他們認可咖啡文化,消費能力也比較強,但隨着一二線城市競爭的白熱化,下沉咖啡市場成爲下一個資本爭奪的戰場。

蜜雪冰城旗下的子品牌幸運咖在最近兩年開啓了擴張之路,其定位縣城小鎮的平價咖啡,門店數量已經突破500家;一年前,瑞幸咖啡宣佈開啓0加盟費招募“新零售合作伙伴”計劃,第一批開放的157個城市中,絕大多數爲三四線城市。

“咖啡本該日常”

杜小烏進入咖啡行業,並非出於情懷,而是爲了養家餬口。在廣州求學的他回到家鄉後,仍然嚮往在大城市的生活,開始鑽研咖啡。

在學習咖啡烘焙和參加咖啡大賽的時候,他發現三、四十元一杯的精品咖啡,很難吸引大量的消費者,價高量少的模式,讓咖啡從業者難以變現,日子過得並不太好。

上海咖啡品牌Manner對杜小烏的創業有着深刻的影響。“Manner模式興起,而且被證明是走得通的,我就想開這樣的咖啡店,於是開始學習這種模式並進行本土化的改良。”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 高秋榕/攝

“我們能做起來,也是因爲合夥人對創業的認知比較一致,我們是一幫只能賣15元咖啡的人。”說起咖啡店的受衆,杜小烏認爲他的顧客是咖啡“剛需客戶”,他們需要一杯咖啡,而不是爲了拍照。

開店第二年,他們曾因一天賣出100杯咖啡造成轟動,有從事咖啡行業的澄海人表示,“杜小烏是澄海第一個提出‘咖啡本該日常’,把咖啡日常化,讓澄海出現像上海那種大叔大媽自帶杯碗去咖啡店打咖啡的現象的人。”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 高秋榕/攝

《2017-2021年中國咖啡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超八成消費者因功能性需求飲用咖啡,因社交需求飲用咖啡者約佔四成。這也不難理解,在杜小烏的咖啡店裏,每天有不少顧客帶着杯子去喝咖啡。

隨着規模的擴大,杜小烏2017年在澄海開設了烘豆廠,經過三年的發展,烘豆廠的月產能由最開始的500公斤增加到60噸,併爲不少咖啡品牌做代工。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 高秋榕/攝

在杜小烏看來,他之所以能把一間咖啡店發展到如今九店聯合並覆蓋咖啡產業的上下游,主要還是行業發展與自身發展的共振需求。

“咖啡店的普及是全國的現象,不僅僅發生在澄海。我剛入行的時候咖啡市場沒有現在這麼好,但如今三四線城市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畢業後返鄉,小城青年的咖啡消費意識也開始覺醒。”杜小烏認爲,咖啡文化的普及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而小城市較低的生活成本和慢節奏的生活,也讓咖啡消費變成日常。“全國的生活水平普遍在提高,在小城市,大家沒有那麼大的房租和房貸壓力,可以支配的錢多了,每天喝一杯奶茶或咖啡也不奇怪,這也許就是三四線城市的快樂吧。”

從上世紀80年代雀巢的速溶咖啡到90年代星巴克的“社交咖啡”,再到瑞幸的“O2O咖啡”,以及Manner等爲代表的精品咖啡和遍地開花的社區咖啡,咖啡從一二線城市逐漸下沉到三四線城市。

帶有咖啡因的風颳到這座三線城市,有咖啡店主表示,“澄海無三日好生意”,不過,一直以來潮汕人都帶着“天生會創業”的標籤,在這個87萬人口的小城裏,能否跑出一個“潮汕瑞幸”或者“潮汕Manner”,仍然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