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部很忙。

作者 | 秦章勇  編輯 | 王妍

來源:36氪-未來汽車Daily

繼起訴車頂維權女車主之後,特斯拉的法務部又上線了。

近日,特斯拉方面表示已正式起訴自媒體人陳振罡(抖音賬號名稱“小剛學長”),訴其侵犯名譽權。在抖音平臺上,“小剛學長”的認證是“資深汽車領域創作者”,截止1月29日發佈了574條作品,關注其人數超過1470萬。

爭議的開端始於小剛學長在2021年4月29日、30日發佈的兩條視頻,主要內容是對特斯拉Model 3和小鵬P7兩款車進行緊急制動測試。從視頻中的測試結果來看,小鵬P7全面勝出特斯拉Model 3。目前這兩條視頻累計點贊數量超過60萬,評論超4.5萬,轉發超2萬。

根據媒體報道,特斯拉認爲小剛學長在測試實驗中數據作假,僞造特斯拉剎車失靈,以及由此利用網絡實施誹謗行爲,侵犯了特斯拉的名譽權。

作爲當事人,1月27日,小剛學長在社交平臺上回應稱“我知道了”,並在之後發佈視頻表示自己會積極應訴,坦然面對。目前相關測試視頻尚在,不過其表示將在過年當天刪除,“不想再被有心人利用和對車主造成影響。”

截至目前,雙方均未透露更多關於起訴的詳細信息。

真剎不住還是假測試?

過去一年,特斯拉因爲“剎車失靈”問題多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之後關於其剎車能力的相關討論、測試層出不窮,爲何時隔近一年,特斯拉法務部又盯上了這條視頻?

從視頻內容來看,小剛學長將Model 3和小鵬P7作爲對比車型,分別測試其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制動功能。測試方式是在50km/h的速度時鬆開加速踏板,不踩剎車,徑直駛向提前準備好1:1大小的車型立牌和充氣假人,以測試車輛剎停狀態。

小剛學長在測試之後總結稱,特斯拉麪對車型立牌做緊急制動時,3次中只有1次成功,另外2次則沒有任何的剎車反應。在假人測試過程中,車輛有剎車但沒剎住,徑直撞向了假人。

相比之下,小鵬P7在兩次測試中,面對車型立牌90公分的距離時實現了制動剎停,面對充氣假人的剎停距離爲30公分。視頻最後,小剛學長還接到來自小鵬服務中心的電話,對方稱收到總部發來的用戶碰撞預警信息,所以跟進一下情況。

“我沒有爲了踩誰或者捧誰,這兩臺都是我自己的車。”爲了強調測試的客觀性,小剛學長在視頻中強調稱,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測試,並將它記錄下來。

彼時特斯拉身處山呼海嘯般“剎不住”的輿論爭議中,小剛學長給出的測試結果,似乎也印證了該質疑。視頻一經發出,便引發了大量的討論。

對於這一結果,有不少網友調侃小剛學長收了“廣告費”。也有人認爲其測試方法並不合規,有刻意抹黑特斯拉的嫌疑。不過也有網友表示認同並選擇支持他。

不止雙方各執一詞,有多位特斯拉車主也對視頻中的細節提出了質疑。在特斯拉Model 3的車機屏幕上,會顯示電門和動能回收狀態。測試視頻中的Model 3在撞向障礙物時,車機屏幕上仍顯示出能量條,這代表車輛此時還有動力輸出。而這一細節也指向小剛學長在車輛碰撞前疑似踩了一腳“油門”。

面對質疑,小剛學長在之後回應稱,如此做的原因是爲了滿足當時50公里時速的測試標準,之前收油太早,動能回收把速度降了下來,“爲了嚴謹纔會把速度給提上去。”

此外,他稱輕點油門並不影響自動緊急制動介入,並表示正是因爲第一次測試有些失誤,所以才進行了第二次測試。

對於這個回覆,不少網友並不買賬。而有的車主則表示,這個結果與自己的實際經歷並不符。

一位國產特斯拉Model 3車主告訴未來汽車日報,自己曾在駕駛時遇到過幾次突發狀況,“車子都剎住了,直接停。”他回憶最驚險的一次是,自己以每小時60公里的速度駕駛,前車保時捷突然剎停,就在自己以爲要撞上時,“瞬間剎停,車子聲音特別刺耳。”

“如果未剎住車的原因是大V(小剛學長)操作不當造成的,其抖音平臺上發佈的視頻與事實不符,則可能構成對特斯拉名譽權的侵害。”在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特邀研究員朱界平律師看來,如果法院認定小剛學長的行爲對特斯拉公司造成了侵害,刪掉視頻的行爲只能是針對刪除以後達到了停止侵害的效果,對刪除之前的損害仍需要承擔責任。

特斯拉法務部很忙

目前事件仍在發酵。雖然事實的真相以及孰對孰錯仍有待於挖掘和法律的裁決,但對於特斯拉來說,或許在拿起法律武器的那一刻,就已經達到其目的。

“特斯拉起訴是公關行爲,是給公衆看的。”在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看來,對於智能汽車的一些新功能來說,目前法律法規並不完善,在司法取證時很難還原現場,這也意味着在做最終判定時很難理清責任。

事實上,和其他車企在面對負面輿論時的息事寧人或是置之不理的態度相比,“硬剛”似乎已經成爲特斯拉獨有的標籤。

2021年5月,在特斯拉“剎車失靈”事件尚未有定論時,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一番“需加強消費者教育”的言論再掀輿論風暴。在引發輿論強烈反彈後,從6月1日起,特斯拉先後在多個社交平臺上開通“特斯拉法務部”帳號。

有意思的是,不少網友發現在其某個平臺的關注列表中,有不少此前發佈過特斯拉負面的媒體和個人賬號。這也被外界視爲特斯拉正式進入“反向維權”的開始。

之後的特斯拉,則開始了“拳打不聽話”的車主,“腳踢”自媒體博主的模式。

2021年9月,特斯拉憑藉“認賠150萬,起訴車主索賠500萬元”的話題登上熱搜。起因是當事車主韓潮購買了一輛特斯拉官方認證的Model S二手車,但行駛過程中車子出現各種安全問題。車主認爲這是一臺事故車,起訴特斯拉要求“退一賠三”,最終法院判特斯拉退賠車主韓潮151萬。

雖然法院駁回了特斯拉的上訴,選擇支持車主韓潮,但前者並未停下來。特斯拉認爲韓潮長期發表低級、貶損二原告(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相關言論 ,以此向其索賠505萬元。

2021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一位來自河南安陽的女車主衝上特斯拉車頂現身維權,控訴特斯拉存在剎車失靈的問題,一時間,也引發了關於特斯拉剎車可靠性的討論。在不久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1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中,“特斯拉車頂維權事件”位居首位。

一個月後,特斯拉客服支持官方微博發佈多張自媒體的致歉信,這些自媒體表示對於特斯拉的不當視頻或言論進行道歉,部分自媒體還將致歉聲明置頂主頁30天。

2021年6月,特斯拉又以惡意詆譭特斯拉和特斯拉生產的“特斯拉”牌車輛爲由,將一位溫州車主陳某告上法庭,並要求索賠50萬元的侵權損害賠償金。隨後法院一審判決要求該車主在抖音平臺其使用賬戶上置頂90天對特斯拉道歉和5萬人民幣賠償。

兩個月後,車頂維權的女士車主也收到了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寄來的訴前調解意見徵詢書,特斯拉方面要求其賠禮道歉並賠償名譽權損失500萬元。

縱觀過去一年,對於負面纏身的特斯拉來說,這些或許也只是其法務部工作內容的冰山一角。而這種強硬解決輿論爭端的風格,很大程度上,也跟其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管理風格有關。

馬斯克曾表示,其他公司把錢花在廣告和操縱公衆輿論上,而特斯拉會更專注於產品。一位特斯拉內部人士告訴未來汽車日報,即便是在中國,特斯拉的公關團隊也沒有相關預算。不過在一些網友看來,看似用法律手段維權的特斯拉實則是爲了警示負面聲音。

態度強硬的背後,是其亮眼的銷量表現作爲支撐。1月27日,特斯拉公佈了2021年全年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特斯拉全年交付新車93.6萬輛,同比增長87%。上海超級工廠則全年實現了48.41萬輛的年度交付量,在總交付量中佔比高達51.7%。對於2022年的交付表現,馬斯克表示將會“輕鬆”實現50%的增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