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晚間,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影600977 SH,收盤價:12.14元,以下簡稱“中影股份”)發佈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年度淨利潤爲2.05億元~2.75億元。

電影行業遭到疫情重創之際,“國家隊”的這份成績單意義非比尋常。觀衆的迴歸需要頭部影片的帶動,行業的復甦需要頭部企業的拉動,在A股影視企業普遍虧損的2021年,龍頭電影公司率先扭虧,向市場傳遞了可貴的信心。

2021年,從春節檔爆款《你好,李煥英》到清明檔小黑馬《我的姐姐》、“五一檔”的《懸崖之上》,再到“十一黃金週”《我和我的父輩》……中影股份全年出品並投放市場各類影片24部,累計票房239.6億元,佔同期全國國產影片票房總額的60.01%。

與疫情正面交鋒,中影股份副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坦言“難關難過”。2020年,中影股份整體業績較2019年差距較大,但到了2021年,公司已扭轉頹勢。中影股份是如何做到的?新的一年這家公司又該如何謀篇佈局?近日,傅若清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

2021年出品影片總票房240億

每年30~50部影片儲備持續滾動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前幾年行業熱火朝天時,外部的資金、繁多的影片,都想擠進電影行業分一杯羹。但當疫情改變人們的生活娛樂習慣,讓幾代電影人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大衆觀影習慣漸漸淡去時,那些無論外界冷暖都持續深耕的電影企業,才真正彰顯出其價值。

2021年,中國電影市場以470億元票房收官,中影股份也迎來了大豐收。中影股份出品並投放市場各類影片24部,累計票房近240億元。細看去年的每個節點,中影股份都拿出了得力作品,以自己的擔當將觀衆拉回影院。

2021年的春節檔票房突破歷史紀錄,《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兩部影片,以不同的類型講述新中國故事,成爲票房主力。“春節檔共上映7部影片,背後都有中影股份的身影。”傅若清回憶道,“7部影片品質都很好,類型特別豐富,是百花齊放而不是一枝獨秀。”

當時,7部影片激烈競爭時,傅若清就很看好“李煥英”,認爲它有春節檔黑馬的潛質。“因爲它是普通人視角,能讓觀衆產生共情共鳴的影片。裏面的魂、人物、情感,是未來我們在創作中一定要抓住的。”

事實果然如此,繼春節檔高光時刻後,2021年,中影股份持續推出的影片,都將視角放在大時代裏的平凡人物。

到了國慶檔,《我和我的父輩》上映,這也是“我和我的”系列的第三部作品。根據貓眼專業版,“我和我的”系列共斬獲票房接近75億元,成功驗證了一種新的主旋律影片創作模式,即由多名導演執導的同題電影。

作爲“我和我的”系列背後的操盤手,傅若清坦言,回顧來看,最滿意的是影片在社會上產生了非常好的反響。“從電影本體講,所謂的集錦式電影,無論國內外,一直以來沒有什麼太成功的案例,當然也沒有很好的票房。”

“我和我的”系列,定位都是在大歷史背景下,呈現出普通人甚至是全民的記憶。

“《我和我的祖國》是7個段落,《我和我的家鄉》是5個段落,《我和我的父輩》是4個段落。這3部影片的每1個小片段,我們把的都是魂。例如《我和我的父輩》,4個故事雖然沒有人物的連帶關係,但是它有命運和情感的連帶關係。”

傅若清總結,“我和我的”系列的一大成功因素便是情感,另外在關鍵歷史節點下,全民都在爲祖國驕傲。“天時地利人和,集結了全電影行業人的智慧和精華,加上我們精心的策劃和發行,它最終的結果,我想也是值得的。”

“2021年一系列影片的供給,是我們2019年到2020年不斷籌劃拍攝創作、到2021年開花結果的過程。”傅若清透露,中影股份每年大約有30~50部的項目儲備,陸續籌備上映。

影片扎堆放映

搶奪的是有限市場

傅若清紮根行業一線30多年,參與過“我和我的”系列、《峯爆》《你好,李煥英》等數百部優秀影片的出品發行,也見證了行業的起起落落。

電影獲得成功,在傅若清看來,關鍵因素在於與觀衆產生共情共鳴。不同於電視節目的被動性觀看,每一部電影都需要觀衆付出時間與金錢成本。“電影是一個需要你打動說服觀衆的產品。所以從創作上說這肯定不只是導演作品,而是導演爲觀衆拍的作品。”

過去兩年,整個電影市場與疫情“正面交鋒”,傅若清坦言“難關難過”。但讓他欣喜的是,看到了真正的電影創作者精誠團結抱團取暖。“我們的片量供應並沒有減少太多,還有很多優秀影片待映。”

主營業務一直聚焦於電影,平時的積累也讓中影股份平穩上岸。“無論企業還是行業,必須具備的是可持續發展,高速發展和短期快跑不是我們的目的和目標,無論從電影類型、品種還是表達方式,都應該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傅若清認爲。

2021年湧現出多部大片,《長津湖》《你好,李煥英》刷新中國影史冠軍和季軍的紀錄,令人震驚。在疫情爆發之後獲得這樣的成績,完全證明中國電影行業的潛力。可傅若清也有遺憾,沒有在每一個時間節點更好地釋放影片。

“有創作層面、發行層面和上映檔期多方面的問題,很多重量影片聚集在一個所謂的熱檔期裏頭,相互分解了能量。電影不是去趕着做一頓飯,它要保持相應的藝術規律、商業規律和技術規律。如果長期不符合這種客觀規律,它未來沒有更長的生命力。”

影片扎堆放映,搶奪的是有限市場,傅若清更相信,如果選擇更多的放映檔期,乃至創造新的檔期,票房會取得更好的結果。

“傳統的檔期是放假,但也有影片帶來了新檔期,比如2020年《金剛川》是在10月底,大家最不看好的時候上映的,《少年的你》也是在接近11月份上映的,都取得了10多億的票房。只要有觀衆需求,並不是說一定要在某些傳統檔期裏纔好。”傅若清表示,“我們的製作應該更從容一些,檔期選擇可能就更多一些。”

衆所周知,《長津湖》原定於2021年8月份上映,因爲疫情反覆延遲至國慶檔,最終《長津湖》以及國慶檔都獲得了很好的票房收益。傅若清表示,如果不是因爲疫情的原因,《長津湖》在暑期檔上映,原定國慶檔的影片可能會產生更好的票房。“全年影片總票房就不止470億元了,可能是500億元。”

酒香也怕巷子深

“零宣發”絕不會出現“李煥英”、《長津湖》

冷靜觀察中國電影產業的現狀,新的一年裏,仍有很多亟待提升的板塊留給中國電影人。

“我覺得電影的類型還是偏少,主流商業大片太集中在相似的題材上。”傅若清表示,“一集中起來是戰爭題材,全是戰爭的;一集中起來是情感的,都是情感的。我們應該有更豐富的類型,百花齊放中牡丹才能更嬌豔,否則全是牡丹,看着也不覺得它美了。觀衆不只需要紅燒肉,也需要青菜豆腐,想喫辣的,也想喫甜的,各種各樣的菜色搭配才能讓整個電影大餐更有品位。”

在電影創作之後,緊接着就是全方位的宣發工作。“這幾年宣發的作用尤其重要。”傅若清認爲,“一開始大家說一部電影宣發得好,能爲電影增加15%~30%的票房。其實不盡然,如果這個作品最終票房達到了15億元以上的體量,那它在宣發方面一定有一個出圈的事件,使這部電影變成了一個社會話題,纔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如果沒有宣發,把一部片子直接丟到影院去放映,絕不會出現《你好,李煥英》《長津湖》這樣的爆款。”

在傅若清看來,未來的宣發工作需要更適應網絡時代,用網絡語言、網絡敏感度,去擊中目標人羣。

“最後,就是電影的技術升級。”傅若清表示,“爲什麼我們不在手機和電視上看電影,我們要去電影院看電影,因爲在電影院觀影是視聽產品裏最好的觀影體驗,所以要具備沉浸式的觀影體驗,技術就一定要做起來,而且還要做強做大、不斷進步。”

電影誕生百年,歷經無聲到有聲、黑白到彩色的變化,但視聽效果卻並未達到質的飛躍。傅若清希望,能以高格式電影技術的發展,推動電影工業騰飛。

2021年6月,中影股份收購了CINITY相關公司股權。CINITY,是高幀速催化的新一代放映系統,融合了4K、3D、高幀率、高亮度、高動態範圍、廣色域、沉浸式聲音等電影放映領域的最新技術,是目前電影放映領域的最高技術規格,能全方位提升觀衆的觀影體驗。目前,全國運營的CINITY影廳共計60個,覆蓋29個城市,已製作並上映的CINITY版電影,包括《長津湖》《唐人街探案3》《明日之戰》等上百部中外影片。

從《阿凡達》開始,高規格影片一直推動着放映終端的技術革新,而放映系統的升級又將反過來促進電影工業的整體提升。李安的《雙子殺手》上映時,影評人稱,如果說以前的電影是“看故事”,享受劇情,CINITY電影則帶來真正的臨境感,讓你覺得你不再是觀衆,而是身處電影之中,能看到導演看到的所有場景和細節。“毫不誇張地說,威爾·史密斯與克隆人近身搏鬥時,空氣中揚起的塵埃彷彿都會飄到你的臉上。”

“電影從誕生之初就是技術的產物,如果不能有更多的技術儲備和技術更新,電影企業的發展也就依託於別人,一旦別人不給你提供相應的技術或者技術供應變慢時,企業優勢就會下來。”傅若清說,“所以我們一定要牢牢把握好技術的承載。總結而言,就是創作、發行、放映、技術、服務這幾大板塊一定要協同發展,這是中影股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也是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方向。”

記者手記 丨 春節檔又將是怎樣一桌“年夜飯”?

作爲中國觀衆,對中國電影始終抱有期待。作爲行業記者,採訪越多,對這個行業越是心生欽佩。

市場化改革前,電影院一度在有或沒有之間掙扎,白天賣毛衣晚上放電影,電影在社會上的存在感稀薄。二十多年後的今天,疫情對電影產業又是一個嚴重的打擊,衆多電影院又一次在開或關、生與死之間搖擺……

好在,仍有一批電影公司、電影人沒有放棄對行業的深耕與堅守,好在仍有可愛的中國電影觀衆在疫情得到控制時仍喜歡到影院享受光影時光……種種這些,就是構成中國電影產業的韌勁所在。

虎年的鐘聲即將敲響,2022年我們迎來新冠疫情防控下的第三個春節,春節檔影片將會帶來怎樣一桌“年夜飯”?我們拭目以待!

記者:畢媛媛 丁舟洋

編輯:董興生 宋紅

排版:董興生 王蜀傑

視覺:蔡沛君

視頻編輯:祝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