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荊玉

來源:巨潮WAVE(ID:WAVE-BIZ)

很難想象,中國互聯網美妝第一品牌——完美日記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經歷資本市場的大起大落。

回顧2020年11月上市首日,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股價大漲75.24%,市值高達122.45億美元,風頭一時無倆。作爲國內第一家上市的美妝品牌公司,逸仙電商試圖通過基礎設施與孵化能力打造一個多品牌的美妝集團,頗有顛覆行業的氣勢。

作爲逸仙電商的第二大股東,高瓴資本的張磊曾鼓勵創始人黃錦峯,“中國一定有機會誕生新的歐萊雅”。逸仙電商也被市場寄望成爲“中國歐萊雅”。

但在2021年2月股價攀升至25.47美元/股的高點之後,逸仙電商的股價開啓了一路狂跌模式。截至美東時間2022年2月4日休市,逸仙電商的股價僅剩1.55美元/股,較最高點跌去了90%還多。市值也僅剩9.79億美元。

逸仙電商股價表現(自上市至今)逸仙電商股價表現(自上市至今)

衆所周知,美國資本市場向來對於新經濟業態、新商業模式有着更多的耐心和包容,願意接受短期的虧損而謀求更高的回報。因而其對逸仙電商投下的罕見“看空票”更具有特殊意義。

對於新國貨品牌,對於“中國歐萊雅”的故事,資本的態度爲何發生變化?

完美日記靠燒錢換增長的模式已經遇到了瓶頸——花錢買流量的做法邊際回報在下降,完美日記卻出於對營收增長的渴求無法擺脫,仍然需要進行投入。

另一邊,品牌的建設則是一個相當長期的過程。在品牌勢能不足的情況下,無論是用戶復購還是高端化,短時間內都難有起色。在此背景下,資本選擇用腳投票,暫時逃離。

資本市場的“冷遇”不僅針對完美日記,也同時爲衆多國貨美妝品牌們敲響了警鐘。明明是一個坐擁全國消費能力最強羣體的萬億級大市場,爲何遭遇如此困境?行業的星星之火究竟在哪兒,何時可以重回燎原之勢?

在發展達到一定階段後,完美日記這種燒錢換增長的模式逐漸遇到了瓶頸。

覆盤完美日記的崛起,離不開其強大的營銷能力。

根據招股書,完美日記在所有主要社交平臺上大規模使用KOL(意見領袖),與包括李佳琦、薇婭在內的近15000個不同知名度的KOL有合作,其中800多個擁有超過100萬的關注者。深度合作的KOL資源被視爲其核心競爭力之一。

基於流量投放,完美日記形成了一套被稱爲“1990”的KOL投放原則——1%頭部KOL+9%腰部KOL+90%素人博主。

這種營銷模式帶動了完美日記規模的快速爆發,其營業收入從2018年的6億元人民幣擴張至2020年的52億元人民幣。“完美日記”品牌誕生不過3年時間,其母公司逸仙電商迅速在美股上市,創下了驚人的速度。

當然,驚人的速度對應的投入也是驚人的。2018年至2020年,逸仙電商在銷售及營銷上的花費分別是3.09億元、12.51億元、34.12億元,最高比例已佔到總營收的65.2%。

但在發展達到一定階段後,完美日記這種燒錢換增長的模式逐漸遇到瓶頸。

在完美日記成功的激勵之下,其流量打法逐漸被同行所模仿。花西子、Colorkey、HFP等新玩家都開始與KOL密切合作,它們都想實現如黃錦峯所說的“讓品牌成長速度更快一些”。

這導致流量成本越來越高,反過來又會侵蝕掉品牌的利潤。流行市場研究平臺PARKLU的信息顯示,2018至2020年,中腰部KOL和頭部KOL的價格平均漲幅超過18%,而在美妝等細分領域的漲幅又高於平均水平。

即使是逸仙電商,在當今的流量成本之下,也很難再複製出一個完美日記。

時尚消費品品牌孵化平臺OIB.CHINA吳志剛曾在一次分享中說道,如果關注一個品牌從0到1,你會發現基本上所有的品牌都賭對了一個渠道。而完美日記實現從0到1的過程,藉助的就是小紅書的早期流量便宜的紅利。

如今小紅書創立已有10年時間,早期紅利已經基本消失,流量越來越貴。相應的,品牌投放的回報率也會隨之下降。36氪的報道顯示,在2017年到2018年完美日記於小紅書平臺的KOL投放ROI(投資回報)值達到最高,之後逐漸走低。

但即便如此,迫於增長壓力的逸仙電商仍然不能停止KOL投放。

艾媒諮詢CEO張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假設完美日記第一季度不做營銷,那麼第二季度的收入大概會是第一季度減少至少25%;如果第二季度繼續不做營銷,第三季度的收入就會砍掉50%以上,“大概會以平方的n次方加速收入的減少。”

這就使得完美日記陷入到一個怪圈:如果減少營銷投放,收入很可能會下降,如果不減少投放,則高昂的流量成本會造成虧損,甚至可能陷入越燒錢越虧的負循環中。

逸仙電商的DTC模式並未形成高效的營銷和產品創新閉環。

回顧逸仙電商上市時的高光,很難把它與當下“越投放越虧損”的窘境結合到一起。

彼時,逸仙電商“引以爲豪”的是一種數字驅動型的DTC(Directto Customer)的商業模式。通過KOL的社交營銷,完美日記可以在線上直接觸達消費者個體,並能夠及時地收集品牌目標受衆的行爲與偏好(即將公域流量轉化爲私域流量),從而形成一個高效的營銷和產品創新閉環。

利用在原有品牌上鍛造出來的基礎設施與孵化能力,逸仙電商理論上就可以打造一個多品類的美妝集團,而資本市場也一度願意爲這個願景買單。

但隨後逸仙電商交出的成績單卻讓投資者大跌眼鏡——DTC模式理論上可以讓完美日記更懂消費者喜好,推出更受歡迎、復購率更高的產品,但實際的復購率卻不盡人意。

根據海豚社的數據,逸仙電商2019年Q2、2020年Q2的復購率分別爲38.9%和41.5%,且2021年Q2的復購率也維持在40%左右的水平,波動不大。

海豚社在花了3個月研究了100個完美日記的社羣后指出:逸仙電商的私域社羣並沒有將重點放在經營燈塔用戶和收集需求、改進產品上,而是將其作爲了一個出貨渠道,甚至是尾貨處理平臺。

也就是說,這套DTC模式並未形成高效的營銷和產品創新閉環,或者說仍然在建設當中。逸仙電商的增長還是要依賴不斷地燒錢推廣,且不得不面對投入回報下降的結果。

2021年前三季度,逸仙電商的銷售及市場營銷費用支出高達29.27億元,同比增長了43.9%,但營收僅同比增長了31.8%。尤其是第三季度,其營收僅同比增長了6%。

對於一個“新物種”來說,資本可以不要求盈利,但一定是要成長性的。僅個位數的收入增長速度,無論如何也無法讓投資者滿意。

此外,2021年雙十一,完美日記國內彩妝品牌榜首的位置也已經讓給了對手花西子。根據解數諮詢數據,2020年完美日記雙11的銷售額達到了6.02億元,2021年僅爲2.91億元。

外資品牌過去多年間建立的品牌和研發上的壁壘和優勢,短時間內很難撼動。

近幾年,國貨正在各個領域全面爆發。

隨着中國的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隨着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不斷提升,國人對國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資本市場也在支持着一個又一個的國貨品牌講述“國產替代”的故事。

不過至少在美妝領域,國貨品牌必須面對的事實是,外資品牌過去多年間建立的品牌和研發上的壁壘和優勢,短時間內很難撼動。黃錦峯自己也認可“別人花了幾十年做起來的東西不是國貨品牌一朝一夕可以拼贏的。”

完美日記遭遇的難題,也是國貨美妝品牌們共同的困局。即在營銷模式之外,國貨品牌必須找到第二張、第三張王牌。

有分析認爲,“大牌平替”的定位就是阻止國貨品牌向上發展的枷鎖。

以“大牌低價平替”起家的國貨品牌,前期可以通過低價標籤吸引許多新用戶,但這種低價產品較難培養客戶忠誠度。一旦低價平替固化成了消費者的固有印象,低價的標籤也就很難再撕下來了。

尤其是在普遍採用代工模式的美妝行業,產品的同質化問題較爲普遍。完美日記可以模仿大牌的爆款,其他國貨品牌就可以用更低的價格模仿完美日記。

實際上,這樣的問題並不在少數。2019年7月,完美日記就組建了專門的知識產權團隊,負責知識產權註冊、佈局以及打假維權。

因此,隨着國貨品牌在市場上站穩腳跟,高端化、多元化、補足研發短板,就成爲了國貨美妝品牌下一階段的發展重心。

作爲行業領頭羊的逸仙電商當下正在探索破局之路。在研發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逸仙電商的研發支出達到了0.99億元,同比增長了140%多。

此外,逸仙電商還通過收購試圖推進高端化,及涉足護膚品領域。繼2019年收購高端美容品牌Galénic之後,逸仙電商在前年收購了英國高端護膚品牌 EveLom。去年,逸仙電商繼續擴充,收購了DR.WU達爾膚(中國大陸業務)、EANTiM壹安態等護膚品牌。

不過,雖然研發投入佔比不算低,但年僅0.99億元的規模與外資巨頭如歐萊雅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但對於逸仙電商來說,如果其未來能夠最終翻盤,那麼起到作用的,很有可能就是這1億元的“星星之火”。

2020、2021年,可能是中國美妝行業史上從未有過的競爭時代。

高價的進口大牌、中端價位的國產“平替”,和參差不齊的模仿者們一起,激烈爭奪着有較強消費力的中產及以上消費者。而在城市和鄉鎮的下沉市場中,微商裹挾着中國社會的精明、貪慾和人情世故野蠻生長,行業陷入到從未有過的混亂與嘈雜中。

過度競爭和無序發展在透支了行業的“錢途”之後,終於迎來了強監管。

3月4日,國家藥監局發佈《化妝品註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4月9日,國家藥監局發佈《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範》;5月1日,化妝品智慧申報審評系統正式啓動運行;6月3日,國家藥監局發佈《化妝品標籤管理辦法》;8月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10月11日,國家藥監局發佈《關於開展化妝品“線上淨網線下清源”專項行動的通知》。

到2021年年底,最大的“頭部微商”之一張庭夫婦被查,一度轟轟烈烈的美妝微商行業遭遇重創。經過連續一年的各種政策法規完善,以及對行業亂象的整治之後,化妝品行業的競爭環境已有所好轉。

這對於正規運作、合法經營的國產美妝品牌來說是件大好事,也是轉機的開始。逸仙電商是否能抓住行業強監管帶給品牌商的市場機遇?在一個不如意的2021之後,也許可以對此樂觀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