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作为传统纸艺人,北京纸娃娃家掌门人李依凡当天特地赶到现场打卡,看到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国家级的博物馆,她深感自豪。在非遗展厅,她发现一处面向市民的体验区,人们可以现场学书法、雕刻和传拓。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总建筑面积91126平方米,地上共六层,从2019年3月动工奠基仪式,到2022年2月正式开馆,历时近3年建成。

“回望近三年的工程建设历程,作为亲历者,我们百感交集。”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说,先后参与的该馆建设者有八千余人,整个工程历时1012天。

韩子勇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开幕展览精选的是最具文化和艺术魅力、并容易展示陈列的内容,1298件展品容纳了工艺美术、古琴艺术、传统乐器、传统戏曲、金石篆刻、木版年画、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传统表演艺术八个部分,以点带面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就。

凌空的藏宝阁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北京中轴线新增的文化新地标。展馆西侧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东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北侧为中国科技馆,南面有中国历史研究院、“鸟巢”体育馆等建筑。

从展馆外观看,是一个“凌空的藏宝阁”造型。外立面采用暖铜色幕墙材质,走近看,外墙的图案采用中国古建筑中的花窗及传统家具中的博古架多宝格构图。韩子勇介绍,“两馆”项目建设经费153592万元,列入国家“十三五”期间重点文化建设项目。

中国工艺美术馆最早成立于1990年,2008年搬离原址后,一直处于有馆无舍状态,业务基本停顿。韩子勇回忆,2007年常沙娜先生致信当时的国务院领导同志,呼吁重建中国工艺美术馆,许多文化界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也提议建设一所包括工艺美术在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立项“两馆项目”。

“两馆”建设工程与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建设工程,处于同一地块、共用一个场地,因此需要在建筑尺度、风格上相协调,竣工时间也要同步协调。

令他记忆最深刻的是,“两馆”工程破土动工不久,疫情袭来,本来就很紧张的工期变得更严峻,设计变动、社交隔离、用工紧张、原料涨价和运输困难、重大活动时交通封控和工程停工,都是工程建设里的难题。

20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史展览馆举行建党百年的重大展览活动时,“两馆”也于2021年6月完成了建筑外立面及周边环境整治。用韩子勇的话说,“不超概算、不超面积、不超工期”,安全、绿色、高效地完成建设目标。

走进馆内,其内部功能空间设计来源于“藏宝阁”内的“百宝箱”理念,布置动态、静态展示空间,动静结合,充分展示动态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静态的工艺美术精品。

70年累积的珍藏

在“中华瑰宝”的开馆大展中,超过80%的展品是第一次面向社会公众展出,大部分展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70年来累积的珍藏。

中国工艺美术源远流长、丰赡瑰丽,但近代以来,随着国运衰微,工艺美术也难逃厄运。直到新中国成立,工艺美术才重新复苏。

展览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艺美术的“小、散、乱”状态,直至改革开放初期民营和个体工艺美术生产迸发的新活力,由“薪火相传、推陈出新”到“百花齐放、欣欣向荣”两个章节,呈现工艺美术从业者从改革开放前的49万人发展到300多万人的历程。

“大国匠作”中展出的“四大国宝”,分别是翡翠山子《岱岳奇观》、翡翠花薰《含香聚瑞》、翡翠提梁花篮《群芳揽胜》和翡翠插屏《四海腾欢》。这四件作品从题材选定、形式设计到全部完成,历时八年。40多位工艺大师和数十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顾问团队一起合作,原料之贵重,创作之精美,都堪称国家珍品。其中翡翠山子《岱岳奇观》高88厘米,原料净重368公斤,采用了镂雕、圆雕、深浅浮雕等手法,体现层层叠叠的树木、小桥,中景、远景则采用浅浮雕、阴刻等手法。

“旷古遗音”集中展出了古琴艺术。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古琴艺术成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范例,迎来空前繁荣。展览从“器”“谱”“人”等角度全面展示古琴艺术三千余年的发展历程。

“丝路丹青”展厅,是国内在壁画临摹、研究方面规模最大、跨度最大的一次集中展出,在壁画技艺传承和艺术实践上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万方乐奏”展厅,观众能看到北方笙管、福建南音、潮州音乐、戏曲声腔以及芦笙和木卡姆各种中国传统民族乐器。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展览的还有很多戏曲、音乐、民俗表演。在开幕式上,北方昆曲剧院带来了《牡丹亭》片段,之后还将陆续邀约全国各地的剧团到这里上演藏戏、粤剧、京剧、皮影戏、木偶戏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