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力穩增長 地方兩會圈定2022年經濟重點

來源:經濟參考報

虎年開局謀新篇,厲兵秣馬啓新程。

新的一年,地方經濟如何佈局?近期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釋放重要信號。《經濟參考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除天津外,全國已有30省(區、市)相繼召開地方兩會,敲定經濟社會發展路線圖。總體看,穩增長仍是2022年經濟工作的重心,各地均提出明確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在實施路徑上,穩工業、擴內需、促轉型成爲重頭戲,爲企業紓困減負、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成爲關鍵發力點,一系列具體舉措有望加快落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地方普遍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並明確了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30個省(區、市)中,21個省(區、市)2022年GDP增速目標設置在6%及以上。其中,海南和西藏分別提出9%和8%的增速目標,安徽和江西爲7%以上,湖北、貴州、雲南爲7%左右。不少地方在提出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的同時,還強調“在實際工作中儘可能爭取更好結果”。

如何確保穩增長?根據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穩工業、擴內需、促轉型等成爲重頭戲。

全力穩定工業增長成爲不少地方的重要任務。其中,湖南提出,實施“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行動,淨增1000家以上規模工業企業、10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遼寧提出,制定實施三年行動方案,以工業振興引領全面振興,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

擴內需也是穩增長的重中之重。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多地強調“適度超前佈局重大基礎設施”,圍繞“兩新一重”等加快重大項目建設進度,除了“鐵公基”等傳統基建外,新基建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不少地方明確了具體投資規模,比如,安徽提出“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2600個以上、竣工1200個以上”;河南提出“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萬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投資1.8萬億元”;江西提出“重點推進3453個省大中型項目,年度投資1.1萬億元以上”;寧夏提出聚焦“十大工程項目”“六個一百”重大項目,力爭完成投資2000億元。

促消費方面,穩定傳統大宗消費,發展新消費業態、擴大農村消費市場等得到強調。

不少地方將常態化開展促消費活動,採取精準投放消費券等方式,釋放居民消費潛力。其中,浙江提出,實施提升傳統消費、擴大新型消費政策。大力培育消費新熱點,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積極發展夜間經濟,促進旅遊市場恢復。福建提出,鼓勵發展宅經濟、夜經濟、直播電商,催生新型消費熱潮。推進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促進省級百大商圈錯位發展。

光大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穩增長成爲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核心任務。相比2021年,多地明顯上調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目標,如黑龍江、河南上調了4個百分點至10%,安徽、甘肅、四川也分別上調了1到2個百分點不等。從具體任務來看,基建投資、保障房建設和舊城改造是主要發力方向,其中,基建投資兼顧新基建和傳統基建。

“綠色消費、文旅消費、農村消費等領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發力方向。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頻頻出現在各地兩會文件中。從具體政策部署來看,內蒙古、遼寧、江西、廣西、雲南、陝西等地明確提出,推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推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等產品下鄉。”高瑞東說。

大力培育市場主體是夯實經濟發展的根基。不少地方提出落實好惠企紓困政策,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比如,江蘇提出,落細落實減稅降費和助企惠企政策,研究制定更多切合實際、解決問題、市場主體有獲得感的政策措施。安徽提出,出臺助企紓困、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政策舉措,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貴州提出,落實好國家新一輪組合式減稅降費和減租降息、普惠金融等紓困政策;完善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爭創一批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0戶以上。

科技創新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科技創新也着墨頗多。其中,北京、安徽、湖北等23個省(區、市)將科技創新放在重點工作的前3位。此外,各地還謀劃產業轉型升級,其中,智能製造、現代服務業、數字經濟等成爲重點。

“如何平衡好短期增長壓力與長期經濟結構的調整,成爲各地2022年經濟工作的重心之一。從產業轉型角度看,高端製造業投資的佈局、碳中和規劃下的綠色產業建設等將成爲重要抓手。”摩根士丹利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高瑞東表示,穩增長之外,北京、上海、廣東三個發展程度較高的省市,還將區域協調發展作爲重要目標,以達到“以點帶面”提振地方經濟發展的效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