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丨網售處方藥“開閘”提速 千億元市場有望重新洗牌

原標題:深圳將試點網售處方藥 電子處方中心能否解決互聯網醫療“四化”痛點?

1月26日,《關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出臺(下稱《意見》),主要涵蓋科技、金融、醫療、教育文化、交通和其他等6大領域。在醫療領域,共4條特別措施,包括放寬醫藥和醫療器械市場準入限制、試點開展互聯網處方藥銷售、優化人類遺傳資源審批准入服務、放寬醫療機構資質和業務准入限制。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司長徐善長解讀稱,試點開展互聯網處方藥銷售的措施備受關注,將建立深圳電子處方中心,將與已批准試點的海南電子處方中心實現信息互聯互通,條件成熟時在全國更大範圍內推廣處方藥互聯網銷售,讓網絡購藥惠及更多羣衆。

另據深圳互聯網醫藥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深圳電子處方中心或由騰訊聯合深圳本土龍頭醫藥零售企業參與建設。

北大縱橫管理諮詢集團高級合夥人王宏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分析指出,深圳建立電子處方中心無疑能解決處方流轉不暢的問題,但是互聯網醫藥和醫療領域平臺建設分散化、應用條塊化、信息割裂化、服務碎片化的現象依然還十分嚴重,如果不進行更大範圍的信息集成和功能整合,處方中心的作用是有限的。

電子處方中心應如何建?

《意見》指出,試點開展互聯網處方藥銷售,建立深圳電子處方中心(爲處方藥銷售機構提供第三方信息服務),對於在國內上市銷售的處方藥,除國家明確在互聯網禁售的藥品外,其他允許依託電子處方中心進行互聯網銷售,不再另行審批。

《意見》規定,深圳電子處方中心將對接互聯網醫院、深圳醫療機構處方系統、各類處方藥銷售平臺、廣東省國家醫保信息平臺、支付結算機構、商業類保險機構,實現處方相關信息統一歸集及處方藥購買、信息安全認證、醫保結算等事項“一網通辦”,探索運用數字人民幣進行交易結算。

據深圳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郭子平介紹,深圳將建立電子處方信息共享平臺,強化處方流轉過程監管,保障處方真實、全程可追溯,實現患者處方可查、可用;同時對接海南電子處方中心,共同探索建立信息互聯互通互認機制。

企業互聯網醫院慧醫天下CEO陳華表示,繼海南之後,深圳電子處方中心獲兩部委支持建立,爲全國範圍內高效、安全地推行互聯網處方藥銷售奠定了基礎。特別是處方藥醫保結算購買等關鍵鏈路的進一步打通,爲互聯網醫療在數字經濟時代下的價值升級起到了極大的示範和推動作用。

王宏志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表示,互聯網醫療信息系統碎片化問題是十分嚴重的,目前的互聯網診療和互聯網醫院其實主要是問診功能,並不包含處方流轉、藥品配送和支付結算功能,沒能形成完整的線上問診業務閉環,好比互聯網電商平臺只有下單系統,卻沒有支付結算系統以及物流系統;除此之外,多數互聯網醫院沒有跟現有區域內各醫療機構的電子病例系統和居民健康檔案系統實現對接,醫療資源無法實現共享,線上和線下還沒有打通。

王宏志介紹,當患者去互聯網醫療,尤其是平臺型的互聯網醫療就診時,醫生應當參考電子病歷、健康檔案等信息,其中電子病歷系統儲存在各個醫院,健康檔案系統則儲存在社區,因信息系統過於碎片化,導致其無法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建立電子處方中心將有效改善互聯網醫療信息系統碎片化的問題。王宏志指出,深圳建立電子處方中心應思考平臺需具備的功能,首先,可以把全市的電子處方歸集、流轉起來。“但這只是最初級的功能,僅解決了處方流轉問題。”

王宏志認爲,建設區域性的互聯網醫療平臺有利於互聯網醫療的發展。王宏志分析認爲目前互聯網醫療發展動力不足,超過90%的互聯網醫院處於建而不用的“殭屍”狀態,公立醫院互聯網業務幾乎均入不敷出,收支嚴重不匹配。王宏志認爲動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醫院單獨建設和運營是重要原因。目前70%的互聯網醫院是由公立醫院單體建設的,因互聯網醫療信息安全要求比較高,一家醫院需承受的建設成本、運營成本、引流成本均較高。如果建設一個共用的集成的平臺,有利於節約建設和運營成本,引流成本,促進互聯網醫療的發展。王宏志認爲如果不解決動力不足問題,處方中心將面臨“無源之水”的窘境。

另外,深圳電子處方中心要實現藥品全程追溯。王宏志指出,目前我國藥品流通環節還沒有完全實現信息化,而其他行業正在進入數字化、智能化的升級,醫藥供應鏈管理水平已經遠遠落後於其他多數行業,目前沒有一個信息系統能夠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既沒有一個系統可以連接從藥廠到患者的所有環節,沒有一個系統可以覆蓋某一個地區所有的醫療機構、批發企業或零售企業。

造成醫藥供應鏈管理水平落後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原因是建設的分散化。

深圳電子處方中心實際上是一個公共平臺,如果頂層設計做得好,應該可以爲政府各部門共享,爲所有醫療醫藥服務商共享,可以大大提高醫藥供應鏈的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那麼能滿足多個需求的平臺應如何建?王宏志表示,如果涉及支付結算、追溯,甚至供應鏈管理等專業問題,這對平臺建設主體有一定要求,政府或某一家公司建設都不太合適。

王宏志表示,結合國內外經驗,大概有幾種模式。一是由政府建設和運營,目前醫療醫藥領域許多信息系統是這樣建設運營的,其特點是重監管、輕服務、低效率。二是政府與私營機構合作,即PPP模式,這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常用的模式。三是行業共建。國內的中國銀聯和中國鐵塔採用這種模式,在醫藥領域國外的GHX採用這種模式。

另外,王宏志表示,上述平臺具有公共屬性,政府選擇特定的藥品經營企業或生產企業合作是不合適的。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數據治理非常迫切。實際上,大量患者信息數據也有很大的商業價值,如供應鏈管理的公司可通過藥品流通數據管理,縮短庫存週轉天數,節約成本,大大提高供應鏈管理效率。數據的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使用權要在項目規劃階段設計清楚。

推廣真實世界數據應用

此外,《意見》明確放寬醫藥和醫療器械市場準入限制。允許採信由國家認監委會同國家藥監局認定的第三方檢驗機構出具的醫療器械註冊檢驗報告。支持在深圳本地藥品、醫療器械的全生命週期臨牀評價(包括新藥械上市前審批註冊、已獲批藥械說明書修改、上市後安全性研究與主動監測)中推廣真實世界數據應用,重點覆蓋臨牀急需、罕見病治療、AI醫療算法、精準醫療、中醫藥等領域的臨牀評價,進一步加快新產品上市進程,及時發現和控制已上市產品使用風險。加快AI醫療算法商業化和臨牀應用水平。

對此,郭子平表示,深圳將在本地醫院探索推廣真實世界數據應用試點,擴大藥品和醫療器械的試點品種,支持國內外先進產品在深圳優先使用;同時,深圳將建設真實世界臨牀數據平臺及數據管理體系,規範真實世界數據的採集、處理、存儲、監管工作,保障數據真實性,推動真實世界數據註冊審批工作開展。

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藥品治理體系專業委員會祕書長張昊發文介紹,真實世界數據是患者使用醫療器械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重要證據來源之一。臨牀試驗在發現罕見事件方面存在固有的侷限性,通常情況下,醫療器械臨牀試驗缺乏普遍性,無法完全獲取使用醫療器械人羣的有效和安全狀況,以及對真實世界數據的分析,如醫院信息系統數據、醫保支付數據、疾病登記數據、公共衛生監測數據等。

國內手術機器人企業天智航總裁馬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醫療器械真實世界的數據應用已經在博鰲開展,可以省去創新產品臨牀試驗的流程。“創新產品的臨牀試驗是整個醫療器械上市前最耗費時間和成本的過程,真實世界是指只要在國外拿到相關的認證,比如CE或者FDA的認證,就可以在先行先試或者允許做真實世界研究的地區,直接爲患者診療。”

值得關注的是,馬敏指出,這與海南博鰲樂城先行先試製度的整體思路相符,勢必會加速推動醫療器械企業的審批註冊和臨牀推廣,儘早惠及患者。

據悉,樂城先行區在全國率先開展的臨牀真實世界數據應用試點,爲國際創新藥械加速進入中國市場提供“綠色通道”。截至目前,樂城先行區真實世界研究先後推動3款創新藥械產品在中國獲批上市,包括青光眼引流管、飛秒激光眼科治療系統、普拉替尼。

自樂城真實世界研究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共有22個產品列入真實世界數據應用試點品種,其中藥品8個,主要集中在腫瘤用藥、罕見病用藥等領域;醫療器械14個,主要爲眼科、耳科等創新性產品。

(作者:魏笑 編輯:徐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