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絡安全上升爲國家戰略,這一條隱祕賽道,火了。

作者:張繼文 劉凱程

來源:天天IPO

田溯寧依然人在江湖。

投資界消息,今日(2月9日),亞信安全正式登陸科創板。此次IPO發行價爲30.51元/股,開盤一度漲超30%,截止上午10點市值超150億元。

亞信安全背後,是一位許久不見的創投傳奇人物——田溯寧。他的人生履歷堪稱精彩,原本是生物學出身,卻偶然踏入IT行業,成爲中國第一個“互聯網先生”;後來又轉戰VC圈,創立了寬帶資本。2015年,田溯寧通過收購公司再創業,成立了亞信安全,其中由何政出任董事長,正式踏入了網絡安全領域。

在以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這是一條鮮爲人知的賽道。然而這兩年,這裏卻擠滿了投資人,一筆筆融資應接不暇。僅2021年,包括微步在線、青藤雲安全、安芯網盾、全知科技等先後完成了融資,身後不乏CPE源峯、紅杉中國、高瓴創投、IDG資本、GGV紀源資本等知名VC/PE的身影。當網絡安全上升爲國家戰略,這已經成爲一塊不能丟失的“戰地”。

59歲田溯寧鮮少露面

剛剛收穫一個IPO,市值150億

亞信安全的故事,要從田溯寧說起。

1963年,田溯寧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供職於中科院,均是業內著名學者。18歲那年,他考上了遼寧大學生物學專業,後來到中科院攻讀資源管理學研究生。彼時,國內掀起一波留學潮,1987年,田溯寧赴美留學,拿到美國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的博士學位。

不曾想,非IT出身的田溯寧,日後卻成爲了中國互聯網的開拓者。在美國讀博期間,田溯寧在做實驗時無意間接觸到計算機,還陰差陽錯地瞭解到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1993年,田溯寧在光明日報上發表長文《美國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對中國現代化的意義》,將美國當時最火的概念帶到國內。同年,田溯寧與志同道合的丁健,一同創建了中國第一代電信軟件供應商——亞信科技

1994年,田溯寧與丁健帶着亞信科技回國,並接下世界三大電信設備運營商之一Sprint承建的分包單;1997年起,亞信以自主研發打破國際廠商壟斷,填補了中國通信行業定製化軟件的空白。可以說,他親手參與並建成了中國的互聯網。2000年,亞信科技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爲第一家在美上市的中國高科技企業。由此,田溯寧確立了江湖地位,更收穫了“互聯網先生”的稱號。

這只是田溯寧精彩人生的一個開端——亞信上市前夕,田溯寧受邀出任中國網通總裁,成爲了國內電信業第一個空降的國際經理人,開啓了在中國網通七年的“寬帶之旅”。2004年,中國網通成功上市,並逐步走向國際化。兩年後,42歲的田溯寧揮手告別了中國網通。

回顧這兩段經歷,田溯寧曾感嘆,科技行業最大的敵人是想象力不足、勇氣不足、堅持不足。沒能做成一家像阿里、騰訊、百度那樣的大公司,是我個人的一大遺憾,精力不允許我從頭再創建一家公司,但我可以用我的經驗和資源支持入股公司獲得成功。

於是,他轉戰進入了VC圈。2006年,田溯寧成立了寬帶資本(CBC),聚焦於電信、互聯網、媒體和科技產業,重點關注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成立十餘年,寬帶資本先後投資了世紀互聯、途家、分衆傳媒、百視通、LinkedIn、airbnb等多個熱門項目。

當然,這些項目並不能滿足田溯寧的野心。2009年,田溯寧又一次找到一個代表未來的賽道——雲計算。多年來,田溯寧保留着一個習慣:每年在硅谷呆上一兩個月、深度吸收新技術潮流。那一年,雲計算剛剛在美國興起,田溯寧察覺到這一風向後,訪遍了硅谷的創新型中小企業。

隨後,田溯寧回國不遺餘力地佈局投資雲產業。2010年,田溯寧主導建設雲計算基地,以推動雲計算、雲服務產業發展。在此期間,寬帶資本投資了剛進入中國的亞馬遜AWS雲項目,並押注了七牛雲、青藤雲、視界雲、塗鴉智能等初創公司。其中,塗鴉智能於2021年成功赴美上市,市值一度破千億。

在創投圈,田溯寧向來有着極強的號召力。2012年,寬帶資本與紅杉中國、金沙江創投、北極光創投等共同成立一個1000萬美元的雲天使投資基金,主要專注於雲計算、大數據的早期投資。

隨後這幾年裏,雲計算在國內開始火爆,甚至發展成一片紅海。但田溯寧,卻漸漸消失在大衆視野中。

沉寂背後,這位大佬聯合中信資本對亞信提出私有化建議;2014年,亞信科技完成私有化並從美國退市,後於2018年再次登陸港股。

私有化結束後,創始人田溯寧也迴歸亞信科技出任董事長。2015年,亞信收購趨勢科技,將其融入新品牌——亞信安全,何政出任亞信安全董事長。資料顯示,何政生於1960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歷任福建瑞迪軟件公司總經理、北京亞大通訊網絡有限責任公司總裁、萬國數據服務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等職務。

2020年9月,亞信安全變更爲股份有限公司,由此開啓了上市之路。今日,亞信安全正式登陸科創板,市值150億元。

一年進賬超12億,VC/PE助陣

他拆出一張亞信系版圖

7年磨一劍,這便是亞信安全的創業故事。

時間回到2014年,田溯寧重回亞信後,與好友丁健一直在討論和思考:下一個十年,世界將會如何發展?而亞信又將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最後,他們得出一個結論:互聯網的下一幕是產業互聯網。

退市後,田溯寧便對亞信業務和產品線進行了梳理,將成熟業務、成長性業務和創新業務進行分拆。早在2000年,亞信便有從事網絡安全業務的板塊,主要爲運營商提供安全防護。於是,該板塊分拆爲“網絡安全事業羣”。2015年,亞信科技收購趨勢科技在中國的全部業務,同時宣佈成立亞信安全公司,正式進軍信息安全產業。

隨後幾年,亞信安全發展迅猛,曾積極配合國家網絡安全保衛工作,參與了兩會、APEC 會議、G20 峯會、一帶一路高峯論壇、金磚五國峯會、進博會等重大活動的網絡安全保障工作。

如今,亞信安全在終端安全、身份安全、雲安全、安全管理、高級威脅治理及5G安全等領域形成自身獨特的技術優勢,客戶廣泛分佈於電信運營商、金融、政府、製造業、醫療、能源、交通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行業。其中,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長期位列其前三大客戶,來自運營商的收入佔比約60%。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6月,亞信安全的營業收入分別爲8.73億元、10.77億元、12.75億元及4.86億元。其中,2019年及2020年增速分別爲23%及18%,增速放緩。

2020年7月,亞信安全完成一輪融資,背後包括先進製造基金、中網投、融合發展基金、人民日報傳媒、人民網、華蓋資本、深創投、中科院資本、清控銀杏、中金甲子等身影。

隨着亞信安全成功IPO,田溯寧背後的版圖次第展開。除了亞信安全,亞信還分拆了亞信軟件、亞信數據、亞信在線和亞信國際等業務和子公司。談及分拆的理由,田溯寧曾解釋說,產業互聯網時代,軟件、數據越來越重要,因此,亞信軟件和亞信數據公司應運而生。與此同時,我們注意到軟件交付正在從許可制走向在線制方式,亞信在線部門也成立起來。而亞信國際將承擔起亞信走向海外的重任。

對於亞信的二次創業,田溯寧曾在一次公開採訪中坦言:“迴歸亞信兩年的時間,每天都充滿了危機感。對自己最大的擔心就是瞎指揮,因爲如今技術變革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我感覺到有強大的責任,一個1.5萬人的公司,做錯一個決策,可能會影響到幾百人或者上千人的職業生涯。”

一聲鐘響敲開一個新的征途。如今,亞信安全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只是一個新開始。在不遠的將來,隱身多年的田溯寧有望帶着越來越多亞信系公司,登上IPO敲鐘舞臺。

這條隱祕賽道火了

紅杉中國、高瓴、IDG都在投

就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對網絡安全的認知或許僅停留在電腦上裝個殺毒軟件,攔截騷擾信息等等。事實上,網絡安全的內涵遠不止於此,隨着現實世界日益“數據化”,網絡已經構成了從個體到企業,到政府、國家在內的“萬物互聯”世界中的基礎設施,其正常運轉一直面臨巨大威脅。

想象一下這些畫面:當你坐在一輛高速行駛的自動駕駛汽車上,突然車載系統網絡被劫持,所有按鍵都不能操作;工廠生產一批高精密器件,設備數據一夜之間被遠程黑客篡改,造成鉅額的損失;即將昇天的火箭或武器,遭遇網絡病毒入侵,改變了預定軌跡……

以上種種源於網絡漏洞的問題均給現實世界帶來潛在威脅。2021年5月,美國管道運營商 Colonial Pipeline 被勒索軟件攻擊,導致數百萬加侖燃料運輸的中斷,並引發美國東海岸大部分地區的短暫性天然氣短缺。更廣爲人知的一例發生在2021年12月,Apache Log4j2遠程代碼執行漏洞攻擊爆發,報道稱全球近一半企業受到影響,包括阿里、騰訊、百度、網易、新浪等國內互聯網大廠,甚至還波及到國家安全,比利時國防部報告包括郵件系統在內的一些業務癱瘓,全球數千萬程序員爲此加班加點,連夜修Bug。該事件被業內定性爲“核彈級”、“史詩級”,而後美國白宮將其上升爲「國家安全」高度,並出臺規定:發現漏洞後必須向政府報告。

我們把目光望向國內,對於網絡安全的重視更是早已有之。2014年2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首次提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成爲行業內外耳熟能詳的一句話。

也正是從這時起,在三六零、深信服、啓明星辰巨頭環伺的網絡安全領域開始湧現出新一波創業潮,例如在2014年,三六零創始人齊向東與周鴻禕“分家”,出走創辦了奇安信,同樣專注網絡安全領域。2020年7月,奇安信登陸科創板IPO,當日市值突破 800 億;時任崑崙萬維管理層的張福也看到了機遇,放棄接近3000萬元價值的股權,辭職創業,同樣於2014年創辦了主打“自適應安全”的青藤雲安全,如今該企業躋身中國雲主機安全第一梯隊。

時間來到現在,新冠疫情大爆發,遠程工作成爲衆多企業的業務策略,更多設備連接、更多數據流動,間接讓網絡安全行業再迎來一波發展浪潮。這一次,VC/PE大舉入場,其中不乏紅杉中國、高瓴、IDG資本、深創投、GGV紀源資本等知名頭部機構的身影。

2021年12月,極盾科技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IDG資本投資;同年11月,全知科技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由紅杉中國、GGV紀源資本聯合領投;8月,安芯網盾宣佈完成超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高瓴創投領投;6月,青藤雲安全完成6億元C輪融資,GGV紀源資本領投,博華資本、萬物資本和老股東紅杉資本、寬帶資本、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紅點創投、真格基金跟投;更早之前的3月,微步在線宣佈完成E輪5億人民幣融資,由CPE源峯領投……不勝枚舉。

據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數據,2021年1-11月,我國網絡安全領域非上市投融資事件共110起,披露金額超115億元。相較2020年1-11月,投融資事件數量上漲近90%,投融資金額增長約1.5倍。

二級市場更爲熱鬧。2021年1月,360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結果暨股份變動公告》,擬向包括中國人壽、中發壹號(中關村發展集團下屬投資基金)等大型國資機構爲主的國有資本發起定增,共募集資金49.3億元。2022年1月,周鴻禕發佈內部全員信稱,360將全面轉型數字安全,開啓面向政企服務的“增量市場”。

這是十分罕見的一幕,放在以往,網絡安全並不是容易被投資人看到的賽道。面對如今突如其來的關注,爲此不少從業者自嘲:“終於從十八線行業熬成了一線。”

不過,在投資人看來,出手網絡安全項目更像是基於“時機到了”的判斷。高瓴創投合夥人李強表示,數據安全對現代企業發展至關重要,並預判以攻爲守的AI智能攻擊模擬技術BAS(Breach and Attack Simulation)將成爲未來網絡安全技術的主流。

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則認爲,隨着國家越來越重視網絡安全並持續投入,市場將迎來持續高速增長。紅杉中國董事總經理翟佳也表示,網絡安全是國家重點關注和發展行業領域,也是紅杉重點關注的科技賽道。

據瞭解,2021年7月發佈的《網絡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徵求意見稿)》首次把“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概念引入了網絡安全產業,將針對網絡安全產品細分市場優秀企業,加快培育網絡安全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此外,該文件還提到,到2023年,我國網絡安全產業規模將超過2500億元。

當網絡越來越成爲構建現代生活的基礎設施,網絡安全由此被提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很顯然,這是一塊不能失守的“戰地”。

騰訊安全專家陳顥明曾這樣比喻行業現狀,如果把網絡安全企業比作“醫院”,在過去二十多年時間裏,國內只有少數的“大型綜合醫院”,治療基礎性“疾病”。隨着社會步入數字化軌道,它們遠遠不再滿足與日俱增的需求和各種“疑難雜症”。

可以預見,亞信安全成功上市,將帶動一大波“專科醫院”的誕生,一大批VC/PE正在趕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