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甘落後!歐盟投入超430億歐元 出臺芯片法案提振產業 來源:智通財經

智通財經APP獲悉,2月8日,歐盟委員會出臺了《歐洲芯片法案》(A Chips Act for Europe),計劃投入超過430億歐元,提振歐洲芯片產業,降低對美國和亞洲企業的依賴。

據悉,曾在去年,美國同樣宣佈了一項520億美元的《美國芯片法案》(CHIPS for America Act),以鞏固和加強美國本土芯片生產實力。而在9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提出了歐洲芯片法案的想法。

根據相關報道指出,430億歐元的資金將包括從各國國庫中撥出的300億歐元,以及130億歐元的公共和私人資金。芯片法案支持芯片生產、試點項目和初創企業,涉及芯片設計、生產製造以及封裝測試,其中,生產製造是重點。

目前,歐洲芯片製造業佔全球產能的比例已從2000年的24%下降至8%,芯片製造商阿斯麥(ASML.US)曾警告稱,如果歐洲不採取行動,這一比例可能會降至4%。

而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SIA)數據顯示,美國公司目前在芯片行業佔據47%的市場份額位列首位,其次是亞洲,歐洲則遠居第三。

因此,這項芯片法案的出臺將助力歐洲解決市場份額問題,通過提供更深層次的補貼和國家支持,以在2030年前搶回全球產能的20%。

天平或向大國傾斜

有分析人士表示,歐盟委員會的《歐洲芯片法案》,可能會令天平向資源更大的國家傾斜,使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大國獲益良多。

Gartner芯片分析師Alan Priestley表示:“我不知道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因爲市場天性就是如此。就像在美國一樣,各州會提供不同的補貼,讓公司在特定的州內進行業務建設。”

業內人士指出,隨着芯片供應鏈跨越全球,在各個地區的全球性合作也將會更多。此前,英特爾(INTC.US)曾一直計劃未來十年在歐洲投資高達950億美元,而現在,該公司表示,預計芯片法案將有助於其擴大歐洲業務的計劃。據悉,目前這家美國芯片製造商一直在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物色地點。

與此同時,在早些時候,德國、法國和意大利還通過“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IPCEI)在微電子領域獲得了資金預算爲20億歐元的國家援助。

這令歐洲小國感到擔憂。這些國家認爲,着眼於歐洲大陸的國際公司可能不會考慮在小國建立超過200億美元的工廠。

分析人士對此認爲,雖然補貼是一個主要因素,但在建廠之前,人才、土地和研究機構的可用性也將是考慮因素。

不過,這項新法案也將支持規模較小的創新型企業獲得先進技術、行業合作伙伴和股權融資,分析師認爲,這些企業可能會選擇較小的國家開展業務。

ING分析師Jan Frederik Slijkerman表示:“在歐洲建立下一代半導體制造廠將產生積極的溢出效應,推動對歐洲供應鏈的投資,並吸引稀缺人才。“

歐盟競爭事務專員Margrethe Vestager也表示,第二項IPCEI泛歐計劃也將對芯片進行投資,涉及來自約20個歐盟國家的100多名參與者,重點投資方向是人工智能處理器和邊緣計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