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21年扎堆轉型新能源材料的投資浪潮,相關企業正“搶跑”兌現產能。

剛剛披露投建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用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項目半年後 ,龍佰集團(002601)就宣佈相關產能已建成試產。 

正式切入新能源材料領域

2月9日晚間龍佰集團公告,爲抓住新能源電池的發展機遇,公司全資子公司河南中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炭新材料”)擬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用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項目。

目前,中炭新材料投資建設的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用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項目一期(年產2.5萬噸)生產線已建成,目前進入試生產階段。

龍佰集團首度披露上述項目是在2021年8月,彼時該公司還同時披露了系列涉新能源材料項目。

其中,龍佰集團全資子公司河南佰利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擬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電池材料級磷酸鐵項目。項目總投資12億元,資金來源爲自有及自籌資金。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二期分別建設年產5萬噸磷酸鐵生產線,三期建設年產10萬噸磷酸鐵生產線。

同時,該公司全資子公司河南龍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擬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材料產業化項目。項目總投資20億元,擬分三期建設,一期二期分別建設年產5萬噸磷酸鐵鋰生產線,三期建設年產10萬噸磷酸鐵鋰生產線。該項目將利用公司 鈦白副產品硫酸亞鐵和氫氣、燒鹼、雙氧水等,結合公司在粉體材料研發及生產上掌握的經驗,持續在產業化中落實“大化工”和“低成本”兩大基本要求,製備高附加值的磷酸鐵材料,進一步生產磷酸鐵鋰。

對於此番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用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項目一期建成,龍佰集團表示,該項目未來正式投產後,將有利於公司形成更加完整的產業體系,標誌着公司正式融入新能源材料生產製造供應鏈,爲公司實現研發生產新能源電池正負極材料協同發展奠定了基礎;將有利於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豐富公司產品種類,進一步提高公司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將產生積極影響。

轉型產能“搶跑”兌現

伴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爆發,2021年以來,新能源電池上游材料價格飛漲,以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爲代表的細分產品迎來資本密集佈局。

這其中,鈦白粉、磷化工等領域的行業龍頭率先相繼投入大筆資金跨界,並表示通過產業協同,能夠在在生產環節產生每噸千元以上的成本優勢。

除龍佰集團外,2021年初中核鈦白(002145)就曾披露,將投資超130億元打造“硫-磷-鐵-鈦-鋰”耦合循環經濟項目,建設包括年產5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在內的多個項目。

而2021年10月,磷肥生廠商雲天化(600096)也宣佈進軍新能源領域,計劃斥資72.86億元在雲南省安寧市投建50萬噸/年磷酸鐵電池新材料前驅體及配套項目。湖北宜化(000422)同月宣佈與寧德時代合作,擬共同建設及運營30萬噸/年磷酸鐵、12萬噸/年硫酸鎳等材料項目。

資本的競相涉足,無疑將加大磷酸鐵鋰市場供應量。

上海有色網電池材料分析師魚桐此前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時就曾表示,在行業高漲時過於激進的擴產可能引發過剩風險。魚桐表示,隨着2021年底生產商開始擴產,並在2022年持續放量,預計2023年行業可能出現過剩,價格相應的也會走出拐點。

公告佈局磷酸鐵鋰產能的上市公司也在公告中提示,隨着磷酸鐵鋰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同行業公司紛紛啓動擴產計劃。同時,較多化工企業亦跨界入局磷酸鐵鋰行業。隨着行業新增產能的逐步釋放,磷酸鐵鋰市場的競爭將隨之加劇。

在此背景下,轉型產能能否儘快兌現,也成爲相關企業的新挑戰。

2021年末龍佰集團就公開表示,公司在焦作的新能源材料產能快速建設,預計2022年即可部分投產。該公司計劃打造35萬噸/年鋰電正負極材料產業板塊,建成國內前三的電池正極材料產業平臺,貢獻收入100億元,力爭分拆上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