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芮

截至2月10日,除個別公司外,非上市保險公司2021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已經相繼發佈。

2021年的保險行業挑戰環伺,資產、負債兩端均遇到挑戰。上市險企是整個行業的頭部縮影,隨着2月開始非上市險企的淨利潤紛紛披露,對2022年行業的預期又迎來了新的觀察和思考。

由剛剛披露的上市險企保費數據一觀,壽險保費改善和車險保費回暖明顯。2021年1至12月,7家上市壽險公司的累計原保費收入合計爲1.73萬億元,同比增長0.20%,增速較去年同期減少2.23個百分點。5家上市財險公司的累計原保費收入合計爲9193.71億元,同比增長0.94%,增速也較去年同期減少2.83個百分點。

銀河證券的研報分析顯示,2022年開門紅新單承壓,壽險改善仍需時日;隨着險企大力推動非車險業務發展,優化產險結構,非車險佔比將進一步提升,未來產險增長將主要由非車險業務推動。

再看超過130家披露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保險公司,其中淨利潤、償付能力排名喜憂各異,壽險企業盈利分化、財險企業利潤靜待轉折,這也是行業2021年發展的縮影、以及2022年預期的依據。

壽險:行業利潤總額下滑 崑崙健康、合衆領虧

2021 年,行業監管環境變化顯著,新冠疫情“黑天鵝”降臨,整個行業都飽受負增長之困,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在非上市壽險公司的表現上,由淨利潤和保費增速兩個指標可一觀。

根據2021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統計,淨利潤排名前十的非上市人身險公司分別爲泰康人壽、陽光人壽、中信保誠工銀安盛、中郵人壽、招商信諾、中美聯泰、中意人壽、中宏人壽和中英人壽。

相較2020年的排名情況,淨利潤排名前三無變化,而跌出淨利潤前十的有民生人壽、合衆人壽、前海人壽,去年在前十的恒大人壽尚未披露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反觀淨利潤虧損排行前十,崑崙健康、合衆人壽和富德生命位居前三,其他分別爲德華安顧、滙豐人壽、鼎誠人壽、北京人壽、復星保德信、國富人壽和招商仁和。

虧損第一名的崑崙健康在2021年連續遭遇股權問題。此外,數據顯示,2011年至2020年十年間,崑崙健康僅在四個年份實現盈利。

在虧損榜上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合衆人壽,變動最大。2021年合衆人壽虧損7.57億元,銀保業務的激進發展和非標投資是其發展路上的兩大挑戰。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在去年9月發佈的合衆人壽2021年資本補充債券跟蹤評級報告中稱,合衆人壽風險資產規模較大,計提比例有待提升。

據一位中小壽險公司人士分析,“壽險行業整體在回暖,但挑戰也非常多。縱觀2021年的數據,中小保險公司的經營壓力加劇並且壓力增加,從產品和業務角度看,年金險值得關注。未來想要逆襲的壽險公司需要抓住差異化服務和專業化隊伍的機遇,在一線隊伍和產品創新上下功夫。”

國壽股份戰略部最近的一份分析中顯示,受多重因素影響,2021年人身險行業利潤總額出現負增長。人身險公司全年實現利潤總額1570億元,同比下降47.4%,較2020年同期增速下降63個百分點。主要原因爲:一是行業整體保費收入與投資收益增速放緩;二是行業退保金及賠付支出快速提升;三是保險合同準備金計量基礎變動,人身險公司繼續增提準備金。

財險:中小險企車險承壓 亞太財險虧損最多

相較壽險行業,財險行業壓力更甚。

保費增速來看,財險公司的全年保費增速遠低於5%,在2%上下徘徊。據一位中型財險公司人士表示,“財險行業2021年太難了,業務發展壓力非常大,行業綜合成本率已經上浮到了99.5%上下,車險更是接近100%,行業難中小公司更難。”

從非上市財險公司淨利潤排行來看,前十名分別爲鼎和財險、英大財險、國壽財險、華泰財險、中華聯合、陽光財險、中石油專屬財險、中銀保險、紫金財險和國元農險,其中僅有鼎和財險和英大財險淨利潤超過10億元。

非上市財險公司的盈利第一是鼎和財險。

近日,鼎和財險發佈的2022年1號重大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報告顯示,該重大關聯交易涉及鼎和財險與股東相關方簽訂的相關保險合同,涉及保費金額約10億元。據瞭解,2021年鼎和財險實現保費收入52.6億元,其中,關聯交易佔比約爲47%,市場業務佔比爲53%,市場業務同比增速達到13%。

鼎和財險方面還表示,在關聯交易中,公司嚴格遵循監管規定,按照公允和市場化的標準進行定價和交易,並及時履行關聯交易報備和信息披露的義務,爲股東提供優質和專業的保險服務。同爲高度依賴股東的英大財險2021年披露的數據顯示實現業務規模過100億元。

相較去年,國壽財險、陽光財險淨利潤都有所下滑,在排行榜上的位置亦有所下降。

虧損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別爲亞太財險、渤海財險、海峽金橋、安盛天平、長江財險、都邦財險、東海航運、安心財險、陽光信保和北部灣財險。

在虧損榜單上,亞太財險成爲“虧損王”。作爲泛海系旗下的財險公司,其業績並不理想。根據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2015至2021年,亞太財險淨利潤分別爲-9700.49萬元、-4.47億元、1366.39萬元、3426.62萬元、4315.81萬元、6137.59萬元、-4.96億元。股東問題更是亞太財險所面臨的挑戰,因股權變更問題亞太財險曾備受行業關注。

而虧損榜上的財險公司所面臨的問題亦有代表性,渤海財險近年來償付能力頻頻逼近監管紅線,虧損亦成爲常態,轉型路上仍舊問題重重。此外,都邦財險連續虧損4年、海峽金橋、安盛天平、長江財險等虧損都超過2億。

據上述財險人士分析,“中小險企的虧損大多因車險承壓。”大背景下,非車險業務成爲關注焦點。受到車險綜改影響,業內車險業務增長普遍受挫,險企們都在調整發展思路,發力非車險業務。2021年,廣義財產險、責任保險、農業保險、健康保險都有不錯的增長表現。

雖然仍在高壓下行進,但財險行業仍舊被看好。2月8日財險市場迎來4年來的首個新設主體,中國融通財險,註冊資本爲30億元。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融通財險的股東和高管陣容強大,給業界帶來諸多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