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好時否認退出中國市場,身陷經銷糾紛下一步怎麼走?

近期,知名糖果品牌“好時”天貓經營店無法搜索到,京東旗艦店多種產品顯示無貨且客服不存在,還被曝關聯公司撤離中國。

好時公司則在2月12日晚間發佈澄清聲明,均予以否定,表示將持續在中國市場投入,並與經銷商與合作伙伴一道,推進在中國市場的生意和業務。

不過,一個事實是,近年好時在中國區的業績表現不佳。專家分析,好時的業績表現或與其品牌定位有關,難以融入低高端市場,未來應做好高熱量巧克力市場萎縮準備,進行差異化、多品類發展。

好時發聲明否認退出中國

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糖果市場,部分商超已沒有“好時”巧克力上架。北京東城區家樂福廣渠門店一名售貨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近兩年很少見“好時”的巧克力產品。2月10日,新京報記者在電商平臺發現,好時天貓官方旗艦店已經搜索不到,其京東旗艦店頁面顯示多種產品無貨且客服不存在。

2月11日,新京報記者撥打“好時巧克力”微信公衆號客服電話,一名客服工作人員稱,目前不知道相關消息,天貓旗艦店之後是否會繼續經營,還沒有收到公司的指令。京東旗艦店部分缺貨產品後續會補足,客服只負責處理產品事項。

新京報記者還注意到,天眼查信息顯示,好時(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好時中國”)已於2021年11月產生清算信息。該公司還關聯10餘項訴訟,案由涉及買賣合同糾紛、銷售代理合同糾紛等。此外,該公司法定代表人ROHIT GROVER還擔任好時(上海)食品研發有限公司、好時商業(上海)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前者已於2021年3月產生清算信息,後者在2021年12月註銷。

此外,根據《北京商報》報道,好時從2021年初開始大面積裁員,當時不少員工收到公司解除勞動關係通知書。

一時間,關於好時要撤出中國市場的消息不斷傳出。2月12日晚間,好時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好時巧克力銷售(上海)有限公司通過“好時巧克力”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衆號發佈聲明稱,“多地撤櫃關店”“線上旗艦店終止運營”“撤出中國市場”等信息不屬實。中國一直都是好時公司的重要市場之一,好時將延續在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戰略不動搖。好時公司會持續在中國市場投入,並與經銷商與合作伙伴一道,繼續推進在中國市場的生意與業務。

對於電商平臺的問題,好時回應稱,春節期間產品銷量激增,導致好時京東自營店部分產品供不應求,處於缺貨狀態。好時正與經銷商們全力解決供貨問題,隨着春節的結束和新經銷商的供貨,後續貨品會陸續跟上。好時天貓旗艦店在進行優化調整並重新裝修,預計新官方旗艦店於2月底上線。

營銷專家路勝貞向新京報記者分析,好時的表態是向市場表達積極的信號,展現自身對市場的信心,以便進行渠道模式和品牌經營模式安全轉型和着陸。“但這不代表市場會如好時所願,從巧克力產品整體市場趨勢上看,包括瑪氏在內近年都呈現市場下滑趨勢,且難以逆轉。”

牽涉經銷商糾紛

好時被傳撤出中國市場的消息,原因之一或許是好時在線下和“好時甜品店”中國代理商的糾紛。

新京報記者查詢到,1月19日,有微信公衆號“好時甜品概念店”(賬號主體爲“深圳市聯合天空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就發文稱,好時中國已從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新梅聯合廣場的辦公點撤離,在渠道遺留問題的處理上,好時中國與多家原經銷商存在糾紛。該文章還稱,好時公司因調整中國大陸地區發展策略,擬縮減公司人數並調整中國市場規模,好時公司在無理由、無預警通知下要求解除雙方合作關係。

關於該事項,2021年10月21日,好時公司(The Hershey Company)曾通過“好時巧克力”(賬號主體爲“好時(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微信公衆號發佈聲明稱,2021年5月11日,好時公司中國關聯方好時中國根據與深圳市欣拓實業有限公司(“欣拓”)之前簽署的商標許可協議,向欣拓送達通知函,商標許可協議於2021年7月10日提前終止。

這意味着“好時甜品店”不得繼續運營,但新京報記者在大衆點評App發現,上海仍有相關門店正常營業。

2月13日,“好時甜品概念店”深圳經銷商馬曉東(化名)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合同原本是2025年到期,2021年5月突然收到好時的商標許可終止協議,導致他旗下多家甜品店閉店,其中上海地區就已關閉5家店鋪。他表示,合同如果終止,前期店面裝修費、押金、設備的投入打了水漂,其損失將會達到七千多萬元。

馬曉東還稱,很多零售經銷商也收到了該商標許可終止協議,多數人損失慘重,目前已經聯合多數經銷商起訴好時中國。對於現存正常經營的店鋪,馬曉東說,合同簽到2025年,不認可收到的終止協議,現存經營的店鋪要等到提起訴訟之後另行安排。

對於好時方面的否認退出中國,馬曉東表示懷疑,他稱,好時中國目前已經沒有人了,只有一位律師在處理經銷商的糾紛問題,此前也曾向好時美國總公司發送郵件,均未得到回覆。

中國市場業績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好時是北美地區巧克力及巧克力類糖果製造商,生產零食、巧克力和非巧克力糖果,總部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1995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旗下糖果品牌有Hershey's、KISSES等。

儘管好時表示繼續看好中國市場,但近年在中國市場的綜合表現欠佳。財報顯示,2017年,好時收入17.15億美元,同比增長1.01%,中國市場同比下滑18.1%。2018年,好時收入77.91億美元,同比增長3.7%,中國市場下滑20.5%。2020年,好時收入81.5億美元,同比增長2%,中國市場銷售額則下滑46%。值得一提的是,好時2014年至2016年期間收購了國內糖果品牌金絲猴,但因爲經營等問題,又在2018年將其出售。

同時,好時中國的市場份額也遭遇挑戰。英敏特數據顯示,2015-2018年,好時在中國巧克力零售市場的份額由8.5%下降至5.1%,市場份額被瑪氏進一步擠壓。據智研諮詢《2019年中國巧克力行業現狀及市場格局》分析,德芙、士力架的母公司瑪氏集團,費列羅佔據了中國巧克力市場約1/3的市場份額。其中,德芙市場佔有率爲26%,費列羅、雀巢市場佔有率分別爲13%、9%,好時只有6%。此外,市場數據顯示,在2020年中國巧克力市場,好時市場佔有率僅爲3.2%,遠低於瑪氏的32.8%、費列羅的22.3%。

打破“尷尬定位”或是關鍵

在食品產業專家朱丹蓬看來,好時在中國市場的不佳表現,與其尷尬定位有關。路勝貞則表示,如果好時在中國市場的產品侷限於現有產品系列,那未來的業績表現將長期處於下行通道。

如今,國內巧克力市場有國際品牌費列羅、瑪氏、億滋等,也有國內企業中糧金帝、雅克等以及新晉巧克力品牌每日黑巧等。由於定位不同,形成了以歌帝梵(Godiva)、諾好事(Neuhaus)等爲代表的高端市場,以瑪氏旗下的德芙、費列羅的健達、億滋等爲代表的中端市場,以徐福記、馬大姐等爲代表的低端市場。

“好時在高端領域抵不過歌帝梵、費列羅等品牌,低端領域不敵國產巧克力的迅猛發展,在中端市場,瑪氏旗下的德芙市場基礎雄厚。好時在品牌定位、產品定位、消費者定位上存在很大問題。”朱丹蓬向新京報記者分析。

儘管好時面臨衆多問題待解決,但從其回應不難看出不想捨棄龐大的中國市場。據智研諮詢發佈的《2021-2027年中國巧克力及製品行業市場運營格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國巧克力及製品市場特點呈現穩定增長,預計2027年中國巧克力及其製品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78.06億元。

好時的下一步該如何走?在路勝貞看來,好時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已穩定固化,想要在中國獲得長久發展,一方面要做好高糖高脂產品在大衆市場萎縮的市場預期,進行必要的戰略收縮,同時對巧克力產品進行技術研發,或者向其他多方向品類例如烘焙、軟體飲料等延伸。朱丹蓬也建議,好時未來發展應該做好差異化,既要有高端產品,也要生產大衆化產品,在品類上建立產品金字塔。

關於好時對中國市場的具體規劃和組織架構,與相關經銷商的糾紛問題等,自2月9日起,新京報記者多次試圖聯繫好時相關負責人,致電好時中國方面,但電話均無人接聽。

(文中馬曉東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