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了4顆牙,用的是進口耗材,各種費用加起來花了6萬多元。”肖女士告訴《財經國家週刊》記者。

隨着民衆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醫學的發展,和肖女士一樣通過種植牙解決“缺牙”煩惱的人越多越多。與此同時,“不看牙,牙疼;看完牙,心疼”“一口牙一輛寶馬”“種口牙等於縣城買套房”等說法流傳甚廣,種植牙高昂的費用,也確實將不少有需求的人拒之門外。

推動高值醫用耗材降價是助力緩解老百姓“看病貴”難題的重要舉措之一。好消息是,隨着心臟支架、人工關節等高值耗材陸續被納入國家集採,實現大幅降價,現如今價格高昂的種植牙集採也已正式提上日程,費用有望大幅下降。

2月11日召開的深化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改革進展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透露,今年上半年,針對牙科種植體,由國家主導,力求推出地方集採的聯盟改革。

那麼,通過集採,種植牙費用到底能降多少?對口腔醫療行業而言,集採舉措又將帶來哪些影響?

種植牙到底貴在哪?

首先要明確的問題是,種植牙究竟有多貴?換口牙的價格真的相當於一輛寶馬車、縣城一套房嗎?

種植牙也稱爲人工種植牙,種上的並非真正的牙齒,而是通過醫學辦法,將與人體骨質兼容性高的純鈦金屬經過精密設計加工,製造成類似牙根的圓柱體或其他形狀,以外科小手術的方式植入受損缺失牙區的牙槽骨內,經過1-3個月後,人工牙根與牙槽骨密合後,再安裝牙冠。

“種植牙單顆價格從3000元到數萬元不等。”某民營口腔醫院人士對《財經國家週刊》記者介紹,要依據全面系統的口腔檢查,瞭解患者缺失區骨質和骨量等情況,從而確定是否適合做種植牙手術,以及什麼樣的種植牙方案是較爲適宜的。

上海市東方醫院口腔科某主治醫生介紹,公立醫院和私立診所工作室價格稍有區別,公立醫院的種植牙價格一般在8000-25000元/顆,其中國產和韓國種植系統一般爲8000-10000元/顆,美國和德國系統在12000-15000元/顆,瑞士和瑞典系統在18000-25000元/顆。

也就是說,如果選擇了單顆牙萬元級的種植方案,一口牙下來確實費用不菲,“相當於一輛寶馬車、縣城一套房”的說法也並非誇大。

單從醫院手術收費看,種植牙費用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在於種植體、牙冠等耗材產品上。

上述民營口腔醫院人士表示,種植牙前期檢查和手術都是免費的,醫院主要收取耗材費用,常規種植包括種植體、基臺加牙冠的費用,特殊情況會涉及到補骨、植骨、骨粉骨膜、提升等項目,需要額外付費。

例如,肖女士提供的收費單顯示:種植體、基臺、牙冠這三種耗材總價格佔種植牙手術總費用比重高達94%。

不過,這只是明面上的費用構成。

“種植牙的費用,實際上涵蓋了醫生技術服務價值和醫院運營成本等項目。”瑞寧齒科主治醫師詹昭坤告訴《財經國家週刊》記者,患者選擇種植牙服務,並不等於直接買耗材,這些耗材如何能安全穩定地植入,需要精細的個體化方案設計和手術治療,這非常考驗醫生的技術水平。

他介紹,培養一名牙科醫師至少要七八年的時間,不少醫生爲了提升專業領域的水平和能力,還要不斷參加進修培訓學習,時間和資金投入比較高。

此外,口腔醫療機構運營前期場地、器械設備等投入,也都屬於開展種植牙業務的前期成本。

“綜合考慮下來,種植體、基臺、牙冠等耗材費用佔種植牙總費用的實際比例在40%左右。”詹昭坤說。

而根據通策醫療發佈的調研紀要,在其種植業務中,種植正畸的耗材費用佔比要更低,僅佔25%左右。

國海證券研報則顯示,從消費者支付端看,種植體佔比預計在10.4%,修復材料佔比9.6%,牙冠佔比3.5%。該研報還披露了口腔醫院部分種植體進貨價:歐美品牌種植體費用在1600-3000元,韓國在500-800元,國產在400-450元。

集採降價空間有多大?

種植牙價格不菲,有需求的人羣卻不在少數。

缺牙數量與年齡有較強的相關性,正常人在換牙後有恆牙32顆,其中28 顆在換牙後長出,4顆智齒在成年後長出或者不長。根據原國家衛計委2017年發佈的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情況,在35-44歲的中青年人羣中,缺牙率大約爲36.4%,平均牙量爲每人29顆;在65-74歲老人當中,86%存在牙缺失,全口無牙的比例爲4.5%,平均牙量22顆。

招商證券研報預計,從缺牙羣體的種植牙滲透率看,城市中,中年人缺牙羣體的種植牙滲透率爲20%;農村中,中年人缺牙羣體的種植牙滲透率爲5%,老年人缺牙羣體的種植牙滲透率僅0.1%。

滲透率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於種植牙費用高昂,而且,目前種植牙項目尚未納入我國醫保報銷,需患者自費。

毫無疑問,將種植牙納入集採,是順應民衆期待的暖心之舉。

今年1月1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將逐步擴大高值醫用耗材集採覆蓋面,對羣衆關注的骨科耗材、藥物球囊、種植牙等分別在國家和省級層面開展集採。

陳金甫透露,種植牙集採從去年初就已開始部署,由四川組織省際聯盟,研究種植牙體集採規程,現在方案基本成熟,也廣泛聽取了臨牀、企業和各地意見,準備今年上半年力求能夠推出牙科種植體地方集採的聯盟改革。

那麼,通過集採,種植牙價格到底能降多少?

從近年來國家層面組織開展的心臟支架、人工關節帶量採購來看,中標產品平均降幅分別達93%和82%。據此,有醫藥行業專家預測,隨着未來集採落地,種植牙耗材降價幅度有望達到60%至90%,不同材料、不同品牌產品降價幅度有所不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過去集採藥品、耗材的銷售以公立醫院爲主,集採報量有保證,企業降價意願比較高。而種植牙一半的市場在民營機構,因此民營機構對集採的參與度、報量多少,對於最終價格降幅也有影響。

此外,集採降價的僅是耗材費用。如上文所述,在種牙費用中,耗材成本只是其中一部分,還包括專科醫生醫療服務價值、醫院運營費用等。因此,從整體費用看,集採之後,種植牙費用降價幅度相較於耗材降幅要低一些。

也就是說,假如單顆牙種植總費用爲1萬元,其中耗材費用佔比按40%來算,也就是4000元,如果集採後耗材降幅在70%,那麼種植總費用則降至7200元,降幅爲28%。

可以明確的是,種植牙費用中佔大頭的耗材降價,將明顯有助於降低患者的醫療支出,減輕就醫負擔。

以進口爲主的市場格局有望打破

對廣大患者而言,集採將實實在在帶來降低醫療費用的紅利,而對於種植牙行業來說,集採或將影響現有市場格局,對相關企業而言機遇與挑戰並存。

“種植牙耗材需要長期留存在口腔,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手術,沒必要再來一次,更願意多花錢選擇有臨牀數據支持、穩定性和持久性更好的產品,進口種植體的品質和性能更受信任。”詹昭坤錶示。

據瞭解,目前我國口腔醫療機構所使用的口腔種植體系統中,進口產品佔主流。其中,中高端產品被歐美進口產品佔據,以瑞士、德國、美國等歐美品牌爲代表。韓國品牌則主要走性價比路線,價格相對較低。國產種植體和韓國品牌價格相近,但是起步較晚,市場份額還比較小。

國海證券研報顯示,以種植牙中的核心耗材種植體爲例,歐美系廠商爲種植體鼻祖,在表面處理技術、種植體材料、產品設計上均有優勢,受公立醫院和高端市場偏好;韓系種植體品牌消費端價格大約爲歐系1/3,憑藉價格優勢有較廣的受衆面,近年來市場份額不斷提升至58%;國產種植體定位和韓系接近,但起步較晚受到韓系價格壓制,市場份額預計在7%。

有業內人士稱,前幾年,國產品牌幾乎進不去經濟發達地區的公立醫院,主要聚集在民營醫院或診所,專注於低端消費市場。

詹昭坤介紹,從臨牀成功率來看,歐美系產品確實有一定優勢,不過對於口腔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患者,醫生也願意推薦其嘗試性價比更高的國產種植體。而且,種植牙效果也不完全取決於耗材,種植方案設計、醫生的技術也至關重要。

對國產種植體來說,擴大用戶數量、補充臨牀數據依然是推廣的必經之路。而參與集採無疑是絕佳的機會。

多位業內人士認爲,集採將加速國產種植牙耗材替代,有望打破以進口爲主的市場格局。

“進口種植耗材從國外到國內醫療機構,大多需要經過層層代理,流通成本較高。而國產產品從廠家到醫院,中間流程要少很多。”詹昭坤說,隨着種植牙耗材納入集採,有利於國產種植牙相關企業進一步打通銷售渠道。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