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曾仰琳

桂林銀行多項經營指標“亮紅燈”。

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下稱“大公國際”)近期公佈了桂林銀行信用評級報告,披露了該行2021年前三季度未經審計的業績。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9月末,桂林銀行總資產4268.96億元,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9.63億元,淨利潤13.61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桂林銀行在貸款集中度、資產質量、資本充足率方面的多項經營指標已經逼近甚至觸及監管紅線。

在貸款集中度方面,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末,桂林銀行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爲9.55%,接近監管要求的10%;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例爲50.80%,已經超出50%的監管要求。

報告指出,桂林銀行貸款客戶集中度較高,不利於風險分散;該行資產減值損失較快增長,對盈利形成較大侵蝕,總資產收益率和淨資產收益率均較低,盈利能力有待提升。

在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1年9月末,桂林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爲1.89%,較2020年末的1.68%明顯回升;撥備覆蓋率爲131.23%,逼近監管要求的130%,顯著低於同時期我國商業銀行平均水平,面臨較大撥備計提壓力。

對於桂林銀行不良貸款率明顯回升,大公國際表示,該行主要是因爲公司信貸業務的服務客羣以廣西自治區內的小微企業和農戶爲主,而上述主體的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容易通過信貸環節將風險轉嫁至銀行。受客羣質量以及經濟下行影響,該行不良貸款規模持續增長,自2020年以來關注類貸款資產質量下遷較爲明顯。

大公國際進一步指出,截至2021年9月末,桂林銀行的小微貸款和涉農貸款分別爲1050.79億元和484.20億元,上述兩類貸款在貸款總額中的佔比合計爲70.63%,考慮到小微企業和農戶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該行的信用風險管理能力面臨一定挑戰。

在資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21年9月末,該行資本充足率爲11.43%,一級資本充足率爲8.85%,公司合併口徑和本部口徑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爲7.62%和7.50%,已分別接近和觸及監管下限。

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10.5%,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7.5%。

大公國際認爲,該行資本充足水平低,且本部口徑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已觸及監管下限,對業務擴張的支撐力度不足,該行面臨很大的資本補充壓力。

不過,大公國際同樣指出,預計未來1至2年,桂林銀行區域競爭優勢將有望繼續保持,各項業務有望穩步增長。因此,大公對桂林銀行評級展望爲穩定。

公開資料顯示,桂林銀行成立於1997年,截至2022年1月末,已在廣西12個地級市設立分支機構,在廣西和廣東深圳發起設立村鎮銀行7家,在廣西共設立分支行142家(其中縣域支行60家)、社區/小微支行489家(其中縣鄉社區/小微支行252家)、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6286家,服務覆蓋超兩千萬農村人口。

在經營指標逼近紅線的同時,桂林銀行原副行長也在不久前被調查。

1月28日,廣西紀檢監察網顯示,據桂林市紀委監委消息,桂林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卿毅新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桂林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履歷顯示,卿毅新出生於1963年6月,2007年12月至2020年4月擔任桂林銀行副行長。在其任職期間,卿毅新曾因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承接並處置不良資產等違法違規行爲被桂林銀保監分局警告,同時,桂林銀行因同種違法違規行爲被罰40萬元,處罰日期爲2019年7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