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

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4.07萬億元,較上月末增持約700億元。

渣打銀行中國宏觀策略主管劉潔分析,由於人民幣資產日益突出的“避風港”效應,全球央行和國際投資者將繼續增持中國債市,預計2022年外資流入中國債市的規模將在7000億-8000億元人民幣左右。

“今年以來我們關注到外資仍然持續增持中國債市,增持的資金主要來自公共領域投資者(海外央行、主權投資基金)和國際資管機構在內的實錢投資者(real money investors)。”劉潔告訴記者,外資持續增持的主要驅動力包括2021年以來中國債市的出色表現,市場對於中國債市表現持續優於其他市場的預期,以及中國債市逐步納入富時全球政府債券指數(WGBI)所帶來的被動資金。

劉潔進一步指出,全球央行在過去2-3年間嘗試投資中國政府債券之後,正在逐步增加人民幣計價資產的配置比例。此外,在全球貨幣政策分化的背景下,一些全球投資者特別是多頭策略爲主的投資者,正在把資產從G10(十國集團)市場轉向中國市場,主要原因是中國市場利率更加穩定,具有“避風港”的效應。由於通脹壓力加劇,發達市場央行的鷹派態度日益激進,海外債券市場加速下跌,而中國央行是今年唯一一家持鴿派立場的央行。

渣打認爲,在三個主要原因的驅動下,中國債市今年表現將繼續優於全球其他債券市場:一是中國債券收益率仍然相對較高,二是中國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三是中國強勁的國際收支帶來的人民幣穩定的貨幣展望。

在此基礎上,預計2022全年流入中國債市的外資在7000億-8000億元人民幣左右,和2021年7550億元的規模相當,低於2020年的1.072萬億元的規模。WGBI相關的被動資金流入大約在每月30億-40億美元左右,此外中國債市更高的回報預期將吸引額外的結構性資金流入,吸引現有投資者增持和新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市。

中國經濟的強勢表現和人民幣出色的基本面,使人民幣資產日益成爲全球投資者的避風港。另一方面,劉潔也指出,今年外資流入預期低於2020年的主要原因是全球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和美聯儲可能執行的縮表政策,這些政策將提升全球的利率水平,使人民幣和發達市場資產的利差收窄,並收緊全球市場的流動性。

歷史經驗表明,當美聯儲和發達國家央行開始收緊貨幣政策時,資金往往會流出新興市場。“我們認爲今年中國不會出現淨資本外流,但是流入的速度會受到全球流動性收緊的影響。”劉潔表示。

此外,海外投資者增持中國債券的主要驅動因素仍然是中國市場優秀的基本面,包括中國佔全球GDP的份額不斷上升,以及中國佔全球貿易份額的上升。特別是RCEP生效後,將使RCEP成員國間的經濟和貿易往來更加緊密融合,使中國在地區經濟中成爲更加重要的合作伙伴。

緊密的貿易和經濟融合可能使RCEP成員國有更大的動力增持人民幣資產。劉潔指出,另一個相對小的積極因素是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權重將於今年7月進行重估。

“由於人民幣計價貿易的活躍和中國佔全球貿易份額的提升,我們估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這次SDR貨幣權重的調整中會提高人民幣的權重,這將進一步提升人民幣作爲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並使一些根據SDR權重進行資產配置的機構(比如多邊國際機構)提高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劉潔分析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