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謝陶

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舉行後,吉祥物“冰墩墩”迅速走紅,一躍成爲冬奧“頂流”。一時間,一“墩”難求儼然成爲一種普遍現象。

對此,北京冬奧組委回應稱,已和各生產企業進行了溝通,採取積極措施推進產品生產,將有產品源源不斷供應市場,同時還提示大家,“不要忘記雪容融哦”。

就在全網蹲守“冰墩墩”這隻大熊貓之際,手速快的網友已經將手伸向另外一隻大熊貓——成都大運會(即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吉祥物“蓉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到,與“冰墩墩”一樣,“蓉寶”近日的熱銷除了藉助賽事東風,迎合了當下“萌文化”的審美風向外,更折射出這座城市在“賽事名城”深入推進的背景之下,體育消費年輕化、細分化的趨勢。

“冰墩墩”火了 “蓉寶”來接力

“冰墩墩”的搶購熱潮帶動2022冬奧會的紀念品銷量一路走高。

2月4日,天貓數據顯示,5000個“冰墩墩”手辦15分鐘之內火速售罄。2月5日,北京冬奧會紀念品日銷量突破百萬。據預測,整個北京冬奧會週期,特許紀念品銷售額將達到25億元。

近日,在“冰墩墩”持續火爆的同時,成都大運會吉祥物“蓉寶”也開始踏上了“出圈”之路,話題度在社交平臺持續攀升。

來自北京的奧運紀念品收藏愛好者張文全,儘管已坐擁一整牆的“冰墩墩”,卻還想要個“蓉寶”。

從夏季奧運會、冬季奧運會、青奧會,到大運會的紀念品,張文全已累計擁有5000多件藏品。他表示,“我一直很想要成都大運會的吉祥物‘蓉寶’,現在有了一些成都大運會的紀念品,但就是還沒有‘蓉寶’!”

隨着大運會的臨近,消費者對於“蓉寶”的購買熱情正明顯升溫。

成都大運會組委會表示,“近來,越來越多的網友私信詢問,通過什麼正規渠道購可以買到‘蓉寶’正品。”

“像是蓉寶公仔類和徽章鑰匙扣類的商品已銷售超過8萬件,其中蓉寶公仔(大/小)是最熱銷的單品之一,已銷售12068件。”大運會特許商品有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許多系列商品都接近售罄,正在加緊備貨。”

據悉,目前可在大運會官方微店和吉祥物特許經營商的網店,以及各大線下零售店買到“蓉寶”周邊。

在談到最新的產品上新計劃時,大運會特許商品有關負責人透露,“於2月14日發佈成都大運會數字會徽;於2月15日發佈成都大運會數字火炬;於2月底發佈蓉寶彩繪主題冰箱貼。”

“千里挑一”的蓉寶 未來大運會“頂流”

吉祥物是大型賽事中必不可少的象徵標誌。

從1990年亞運會吉祥物盼盼、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晶晶、2018年平昌冬奧會吉祥物“熊貓隊長”、到成都大運會吉祥物“蓉寶”,再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這些以大熊貓爲原型創作的吉祥物,融入了不同的賽事精神及地方文化特徵,令大熊貓這一國民IP豐富和多元化起來。

2019年底,以大熊貓爲原型創作的吉祥物“蓉寶”正式在成都亮相。除手中“31”字樣火焰的大運火炬,其面部構思參考了川劇臉譜樣式,耳朵、眼睛、尾巴呈現火焰形態,代表了成都人的熱情似火和大學生的青春熱血,體現出天府文化熱情包容的特徵。

據悉,吉祥物的遴選歷時3個多月,收到近1000件來自全球各地的投稿。經過重重關卡,在評審委員會初評和終評、全民網絡投票、專家把關、優化設計後正式誕生。

在2008北京奧組委官方顧問單位、奧美集團中國區經營合夥人周曉俊看來,“大運會口號、會徽和吉祥物傳遞的美學理念十分豐富,傳達了成都致力於辦好大運會的決心和全力打造體育賽事名城的願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蓉寶”的原型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貓“芝麻”,這是世界型大賽上極爲少見的“真實版”吉祥物。

無疑,“吉祥物經濟”或是“萌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引流”,而隨着接下來持續的運營推廣,“蓉寶”有望在這個夏天成爲成都大運會的“頂流”。

值得一提的是,知名演員、歌手許魏洲還是本次大運吉祥物的形象代言人,賦予了“蓉寶”更高的知名度和推廣度,讓越來越多人感受到大運會的魅力。

體育消費持續興起 更加年輕化細分化

事實上,與“冰墩墩”一樣,“蓉寶”近日的熱銷除了藉助賽事東風,迎合了當下“萌文化”的審美風向外,更折射出這座城市在賽事名城深入推進的背景下,體育消費年輕化、細分化的趨勢。

2020年8月,成都成功入選首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其體育消費市場活力與導向作用進一步提升。

一大批年輕化、細分化的體育消費場景與地標持續湧現,以府青運動空間、WePark玩湃社區足球公園爲代表的“網紅”運動打卡點層出不窮,成爲了周圍社區居民的首選運動場所和“社交基地”。

隨着去年3月,“成都體育消費新場景100+”榜單正式“出爐”,城市公園、工廠文創、戶外營地、全民健身、訓練基地等8大類型共計110個成都體育消費類場景躍然而現,遍佈全城,織密成網。

像是融創水雪世界,打造出諸多運動消費場景,跳脫了傳統文旅項目形式單一、體驗感不足的短板,成功吸引了來自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衆多滑雪愛好者,以及國家單板隊等專業滑雪訓練隊前來,迅速佔據了成都年輕消費者心目中的C位。

而尖峯旱雪四季滑雪場這樣專業化、細分化的體育消費場景,更是在去年底吸引了谷愛凌這種冠軍級別選手前來成都特訓,爲其在此次冬奧會摘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事實上,無論是打造特色運動IP,還是建設天府奧體公園、天府綠道、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等重要載體、還是加快培育體育消費新場景,其背後都反映出成都體育消費市場更加細分化、年輕化的趨勢。

去年底,成都再度發力,出臺了《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賽事名城建設規劃》,提出將對標國際一流、全國領先的著名體育城市,構建與世界賽事名城定位相匹配的現代體育產業發展格局,聚焦打造100個以上體育消費新場景,爲成都體育消費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