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東方海洋相繼暴雷之後,面對漁業股,投資者們永遠要問一句,你跟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於是,亞洲漁港帶着生鮮食材供應鏈新模式,朝着創業板而來。

但是,錯失供應鏈電子商務風口,疫情打壓餐飲行情影響公司業績,以不穩固的合作模式推進新業務,它還能講出新的故事嗎?

新模式

漲價、預製菜等概念輪番炒作之後,又一家海鮮企業即將登陸A股市場。

2月18日,衝擊創業板上市的亞洲漁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亞洲漁港”),即將迎來首發上會。

公司來自海鮮之都大連,但商業模式與獐子島、金槍魚釣等同城企業不同。亞洲漁港自稱是一家品牌生鮮食材供應鏈企業。

簡而言之就是,公司不養殖,大部分原材料向上遊採購,自產較少,重用外協加工模式,主要通過自己的倉儲和冷鏈系統,將加工後的生鮮產品供應給下游的餐飲相關企業。其連鎖大客戶包括宜家、華萊士、湊湊(呷哺呷哺旗下)等。

傳統水產品加工業,效率低、損耗高、穩定性弱,導致A股漁業板塊飽受詬病。但亞洲漁港的新模式,提升了效率,以銷定產轉嫁了風險,能夠穩定提升產業鏈的整體價值。

同時,供應鏈穩定運行後,還能將產品從原來的海鮮類拓展至麪點、牛羊肉等品類,企業的生長空間不斷拓寬。

不過,疫情打亂了亞洲漁港的創新方向。

2018年-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9.14億元、12.03億元、8.97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6408.89萬元、6904.87萬元、5352.14萬元。

2020年營收淨利雙降的主要原因爲,疫情對餐飲行業的整體衝擊,以及大連零星疫情對公司業務的影響。

根據未經審計數據,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爲8.72億元、5550.83萬元,雖強勢回暖,但仍然未能恢復到2019年的正常水平。

同時,2021年11月大連再次出現疫情,冷鏈相關企業暫停生產經營,預計公司去年業績或將繼續萎靡。

生鮮食材供應鏈之外,公司還投資了總部位於大連的彤德萊火鍋。亞洲漁港間接持有彤德萊15.69%的股份,爲該公司第二大股東。

數據顯示,彤德萊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分別虧損了2765.25萬元、851.08萬元。

錯失風口?

主營業務之外,亞洲漁港較早地佈局了供應鏈電子商務。

2015年,公司設立面向終端餐飲企業的一站式供應鏈電子商務平臺亞食聯發展。

當年末,亞食聯發展與陳林達成合作協議。陳林及其一致行動人控制的公司,早期建立了覆蓋東北三省的餐飲食材銷售網絡。

陳林創立瀋陽亞食聯,亞食聯發展通過增資成爲瀋陽亞食聯的大股東。之後,陳林逐步將其原業務轉移至合資公司。瀋陽亞食聯實際經營管理仍由陳林執行。

供應鏈電子商務,初創便小有斬獲。亞洲漁港招股書顯示,2016年,瀋陽亞食聯及其下屬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09億元。

2016年之後,互聯網巨頭們開始佈局餐飲食材供應鏈的萬億級市場。公司覺得無力與阿里巴巴京東、美團等企業競爭,便接過美團扔來的橄欖枝。

在2017年6月和2018年5月,公司分兩次向美團轉讓亞食聯發展100%股權,合計對價1.32億元。

當時,亞食聯發展盈利穩定,合資公司瀋陽亞食聯的虧損業績大步收窄。

轉讓亞食聯發展之後,亞洲漁港獲得了一筆現金和不菲的利潤,卻失去了一次站上風口的機會。同時,也親自培養了一個頗具實力的競爭對手。

美團在收購亞食聯發展後,在餐飲食材電商平臺業務領域進行了大規模佈局,推出了餐飲食材電商品牌“快驢”。

當然,美團與公司的關係也沒這麼簡單。

2017年6月,美團投入巨資參與亞洲漁港股改。截至目前,美團系的天津衆美和龍珠投資持有公司14.93%的股份,爲第二大股東。

同時,美團系還是公司的重要客戶。報告期內,美團下屬企業一直穩定進入公司全五大客戶名單,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的交易金額分別爲2017.11萬元、6095.82萬元、6263.60萬元、3300.56萬元。

合資不穩

對外出售供應鏈電子商務業務後,亞洲漁港試圖加碼上游。

2018年底,亞洲漁港通過全資子公司亞漁管理與祝海紅合夥設立海燕號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爲51%和49%,從事進口蝦類初加工產品業務。

自然人祝海紅系濟南維爾康市場較大的南美白蝦經營者,具有長期從業經驗。

雙方的計劃是,祝海紅將其進口渠道等資產轉移到海燕號旗下,通過亞洲漁港拓展餐飲類客戶。

海燕號的業績承諾爲,2019年及2021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50萬元、180萬元、210萬元。

2019年,海燕號淨利潤415.31萬元,第一年便超額完成業績承諾。業績承諾取消後,2020年該公司虧損了1248.35萬元,2021年上半年扭虧爲盈賺了242.02萬元。

2021年4月,海燕號召開股東大會,同意祝海紅將持有的海燕號49%股權轉讓給亞漁管理,對價120萬元。

不過,雙方最終還是陷入糾紛。去年7月,因海燕號少數股東未履行約定購買海燕號的部分庫存,亞漁管理在前期支付50萬元庫存商品的基礎上,剩下70萬不給了。

2019年上半年,以同樣的模式,亞漁管理與細分行業老手王命耀合資設立海鷹號公司,加強鮑魚類初加工產品業務。

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海鷹號淨利潤分別爲-87.37萬元和-18.55萬元。

所幸,到目前爲止,海鷹號的經營仍在正常開展。

因爲海燕號和海鷹號兩家公司,近幾年亞洲漁港的存貨規模急劇飆升,報告期各期末分別爲4316.98萬元、1.02億元、9974.01萬元、1.07億元,佔流動資產的比例從7.67%上升至18.09%。

2020年末,公司的存貨跌價準備餘額爲1543.02萬元,較2019年末增加1542.81萬元。

現在更棘手的問題是,失去了祝海紅,海燕號原來的業務還能否持續?另外,前車之鑑猶在,海鷹號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