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球賽事獎金對比:體育界“性別之爭”遠沒有結束

2022年2月7日,時隔16年,中國女足再次奪得亞洲盃冠軍。中國男足則在不久前慘敗越南隊,告別卡塔爾世界盃。兩者的獎金差異卻與戰績相悖,“男女足同工不同酬”因此引發了諸多討論。

實際上,這種現象還出現在籃球、高爾夫球等運動的賽事中,但足球領域賽事擁有最大的男女運動員獎金之差——根據最新數據,英格蘭足球總會女子超級聯賽(下稱“女子英超”)和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下稱“英超”)獲勝者的獎金差距就超過3億元人民幣。

這類差距的誕生經常被簡單解釋爲“男性運動觀賞性更強”——男性速度、力量和對抗性更強,吸引的贊助更多,收入自然水漲船高。然而,這樣的說法往往忽略了不同性別在體育領域的發展、媒體曝光度、政府補貼、商業營銷等多重複雜因素的影響。長期的關注度不高是女性運動的一大困境。當我們談論體育界的“性別之爭”時,談論的也不止於男女的生理差異。

部分體育賽事的獎金差距仍在擴大

我們藉助BBC調查數據,對比了2014年至2021年,148個大型體育賽事中(注:含無獎金賽事)男女運動員獎金的差異。

進步的確是存在的。數據顯示,2014年,64.2%的體育賽事,男女運動員的獎金收入已無差距;到了2021年,這一比例提升至71.6%,共106個賽事爲男女選手提供了等量獎金。

不過,仍有部分賽事爲男運動員提供了更多獎金,比如足球、籃球、高爾夫球、板球等;具體來說,獎金來源包括電視轉播、門票銷售、特許經營權等。

足球與籃球是男女獎金差異最顯著的兩大領域。女子英超獲勝者在2014年時尚無獎金髮放,而男子英超獲勝者有將近2.1億元人民幣的獎金。根據最新數據,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和美國女子籃球聯盟(WNBA)總決賽的獎金差距高達2456.9萬元,WNBA獎金僅爲84萬元,NBA則有2540.7萬元。

但獎金只是構成男女運動員收入差距的源頭之一,國家隊層面的薪酬,也存在男女不同酬的情況。

2019年,美國28名女足球員將其僱主美國足協告上法庭,並向其索賠約6600萬美元,力爭“男女足同工同酬”。美國女足認爲,她們表現優異,產生大量利潤,但女足球員的收入卻只是男足球員的三分之一。美國足協反駁了該指控,認爲男女球員的薪酬差異不是受到性別因素影響,而是因爲男女足吸金能力不同,並且兩隊持有不同的集體談判協議。

此前,美國男女足吸金能力長期存在差距,但近年來該差距已近消失。美國足協財報顯示,自2016財年後,女隊貢獻接近或超半數的聯盟比賽利潤;從2016財年至2018財年,女足比男足多貢獻了90萬美元的利潤。在收入方面,根據華盛頓郵報拿到的美國女足集體談判協議,男足在一場世界盃預選賽中輸球的收入要比女隊獲勝的收入高出3000美元。此外,賽事獎金進一步拉大了雙方的薪酬差距。

2020年5月,受理該案件的法院駁回了女足的起訴。加州中部地方法院法官克勞斯納認爲,女足提供的文件不足以證明其受到不公正的薪酬待遇。不過這場起訴仍爲美國女足贏得部分權益:2021年10月,美國足協和美國女足達成協議,女足將在包機、住宿、場地和人員配置等方面,獲得與男足相同的待遇。

這遠不是美國女足追求“同工同酬”的終點,女足目前仍在繼續向美國第九巡迴上訴法院提起訴訟。

2.5萬名受訪者:女性運動的媒體曝光度低

從美國男女足的案例中,男性運動觀賞性更強因而更具吸金實力的邏輯,顯然很難站穩腳跟。但即便美國女足已如此風頭無兩,爲何仍難以與男隊獲得同等的薪酬待遇?

2020年,華爾街日報曾邀請三位專家,對男女運動員的收入差距展開討論,試圖解決女性運動的收入困境。聖十字學院體育經濟學家維克多·馬西森(Victor Matheson)表示,男運動員薪酬更多不能簡單歸因到市場機制,1990年以來,美國五大男子職業體育聯盟已獲得 300 億美元的公共補貼。美國大學生體育協會歷史上最成功的壘球教練卡羅爾·哈欽斯(Carol Hutchins)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舉例,在密歇根,女子壘球比男子棒球更成功,知名度和受歡迎程度更高,但當男子棒球隊參加2019年大學世界大賽時,他們獲得的關注卻是哈欽斯所在隊伍的三倍。

三位專家都認爲,社會各界應當給予女性運動更多的關注。馬西森稱,想要促進體育界的薪酬平等問題,每個人都能做的事就是成爲一名女性運動的粉絲,比如到澳大利亞看2023年女足世界盃,在電視上看WNBA賽事,買一張賽事門票;哈欽斯呼籲媒體增加對女性運動的報道;體育金融專家、舊金山大學經濟學家諾拉·阿加(Nola Agha)以WNBA爲例,指出儘管媒體報道、政府補貼、贊助收入等方面存在不足,但WNBA依然表現優秀,“想象一下,如果決策者能平衡在不同性別上的投資,那女性運動將會有多成功”。

公衆對女性運動投注的關注度不足,其實是各方角力後的結果。市場調研機構YouGov於2021年訪問了13個國家2.5萬餘名受訪者,試圖探尋這一現象的成因。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爲相關的媒體報道較少,是公衆不關注女性運動的主因,其次是不瞭解女性運動團體或運動員,選擇女性運動速度較慢、技術水平不高等原因的人數反而相對較少。該調查還詢問了受訪者認爲人們會開始關注女性體育運動的原因,觀看國際賽事和支持當地聯賽成爲首要選項。

媒體曝光少現象,也出現在此次中國女足亞洲盃比賽的電視轉播中。據悉,無論是中國女足擊敗越南隊,晉級亞洲盃4強,亦或是逆轉日本隊進入決賽時,均沒有電視轉播。美國南加州大學和普渡大學學者在一項長達30年的研究中發現,在美國ESPN體育中心電視節目和洛杉磯當地三大電視臺中,關於男性運動的報道數量遠遠超過女性運動,比如2019年,無論是在電視、在線或社交媒體上,超八成運動報道與男性有關,女性運動相關報道不足6%。此外,相比男性,女性進入運動領域的時間晚,職業化水平較低,體育賽事的粉絲和觀看者更多是男性,這些因素都影響了大衆對女性運動的關注度。奧運會各體育項目男女選手的最早參賽時間及歷屆參賽人數,均透露出女性在運動項目上的弱勢地位。歷史上,除了藝術體操等個別項目,男性參賽者的人數幾乎都多於女性,前者也更早在奧運會上進行比賽。

近年來,該現象有所好轉,多數項目的男女選手人數已趨於一致。但對於女性運動員而言,長期的關注度與話語權缺失,是更難補齊的部分;當女性運動員呼籲“同工同酬”時,她們常常被置於不平等的討論框架中,因而也很難在拉鋸戰中佔據優勢。但作爲普通觀衆的我們,或許可以發揚一下“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體育競技精神,從關注女性體育賽事和女性運動員開始,讓平等的對話更頻繁地展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