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界面】

  春節後的就業市場,亟待用人企業、應屆畢業生、外出務工人員加快供需對接——

  節後用工“窗口期”,就業機遇何處尋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奇

  正月十三,廣東佛山製造業企業在忙碌的招工中開啓了火熱的一天;北京的應屆畢業生正在篩選着合適的就業崗位,緊張準備着線上線下的面試;來自內蒙古興安盟的工友們在晨曦中坐上了開往天津的包車,懷揣着一年增收的希望……冬去春來,復工復產、招工就業的節奏步奮蹄急。然而,面對着企業招工難、大學生就業難等困境,用工缺口與龐大的就業人羣如何有效對接?如何保障外出務工人員順利就業?

節後用工“窗口期”,就業機遇何處尋

  1.用工企業——“搶人”成爲重頭戲

  一條看不到盡頭的長隊在工美大廈門口折過幾道彎,向北延伸了幾百米。這是這個冬天裏,北京市東城區一家奧運商品特許經營店鋪門前的火熱場面。北京冬奧會開幕後,網上的奧林匹克官方旗艦店內“冰墩墩”毛絨玩具、徽章、鑰匙扣等商品被瞬間“秒空”;線下實體店鋪中,“冰墩墩”也“一墩難求”。

  這是一條熱火朝天的產業鏈——一頭是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另一頭是工廠裏的“加急”生產。新消費熱點背後,是製造業對工人的大量需求。沒等春節假期結束,一些特許生產企業就開始緊急召回工人開工,開足馬力完成不斷增長的訂單。

  隨着節後復工,各地工廠搶抓生產,“搶人”也成爲重頭戲。許多製造業工廠紛紛亮出“大招”:位於河南鄭州的某工廠,對介紹人和入職者給出總計8000元的返費獎金;位於湖南長沙的某工廠在招工海報上開出了最高17000元的返費獎金。

  在廣東佛山順德區,大批家電工業園發展形成了我國小家電產業帶,也帶來了大量就業機會。隨着節後復產,招聘、入職正在這裏熱火朝天地進行。“目前已經進入春季大規模招聘階段,需要大量招聘產業工人,主要崗位以一線生產工人及技術人員爲主。”新寶股份人力資源中心招募部副經理溫志堅告訴記者,“招聘從大年初五就已經啓動。”

  “爲了滿足訂單能夠按時交付,我們對務工人員的需求量確實比較大。目前入職員工大部分來自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新寶股份第八製造羣人事綜合部高級經理尹美英表示。

  “春節假期後企業招工難問題突出,與季節性因素以及農民工城鎮化不充分、流動性大有關。”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丁賽爾指出,因爲許多返鄉農民工還未回城返崗或重新擇業,企業補員性招工量較大,一些企業因短期突增的訂單急需用人趕工,造成用工荒加劇。

  整體而言,近年來製造業確實呈現出用工荒狀況。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總量將接近6200萬人,人才需求缺口約3000萬人,缺口率達48%。2021年,國家統計局對9萬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調查顯示,約44%的企業反映招工難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該比例也是近幾年來的新高。

  在招聘現場,尹美英也遭遇過不少困境:“過去在工廠上班是件極爲光榮的事情,現在不少人認爲到工廠上班沒有前途。剛畢業的學生羣體同樣也不願意進廠。相比在工廠上班,一些年輕人更願意加入美容美髮等服務行業。哪怕員工已經入職,也會面臨一線人員穩定性及外來工子女上學等問題。”

節後用工“窗口期”,就業機遇何處尋

  2.高校畢業生——技能人才好就業

  打開手機,各類求職招聘App給周晴推送了幾十條信息。“有的是和招聘工作人員溝通的消息,有的是推送來的新崗位。”從去年9月進入秋招以來,北京某高校應屆畢業生周晴就進入了海投簡歷、筆試、面試的高強度求職中。每天查看新的內容,與招聘工作人員溝通,積極準備線上線下面試,成爲她從年前持續到年後的生活日常。

  “目前我收到了3家公司的入職通知,有的公司給的待遇還超過了我的預期薪資,但是還想試一下有沒有更好的機會。”春節後,雖然沒到返校時間,周晴已經開始篩選新發布的崗位,爲春招做準備。

  而在這場積極“備戰”中,周晴也確實感覺到了就業壓力。“之前報了某‘大廠’的校招,發佈的幾十個校招崗位中,研發類就佔了一半以上。”對學習工商管理的周晴來說,市場類職位不多,同時要面臨來自衆多求職者的競爭。“我報的崗位招聘2人,在招聘工作人員拉的消息通知羣裏,報名的人大概有50多人。”周晴告訴記者。

  2022屆高校畢業生將迎來一個就業壓力頗大的畢業季。數據顯示,2022屆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1076萬人,首次超過千萬人。

  近年來,在就業壓力下,除了直接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去向更加多樣。此前,智聯招聘發佈的《2021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參與調研的2021年應屆畢業生中,56.9%的大學生選擇畢業後加入就業大軍,較2020年收縮18.9個百分點;15.8%選擇自由職業,同比上升8.1個百分點;12.8%選擇慢就業,同比上升6.6個百分點。

  而在行業選擇上,互聯網類受到超過25%的畢業生青睞,成爲畢業生最期待從事的行業;房地產類、文娛類、金融業緊隨其後;生產、加工、製造類佔比7%,排在第五位。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指出:“在結構方面,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是並存的。”

  據丁賽爾分析,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因素,一是畢業生就業總量壓力大;二是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三是就業服務還有短板,就業渠道存在堵點。助力大學生就業,需要推動高校教育與產業需求相適應,多渠道拓寬就業門路,優化就業服務,減少結構性、摩擦性等因素影響。

  與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相比,在這個招聘旺季,很多中高級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往往還未畢業,就被各大企業爭搶一空。不久前,“職校學生人手2到4個offer(入職通知)”“職業技術院校學生未畢業就被搶空”等話題登上網絡熱搜。數據顯示,近5年,高職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穩定在90%左右,中職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穩定在95%左右。

  “現在,企業需要熟練的流水線工人,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也非常緊缺。”尹美英分析說,“在製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整體趨勢下,員工不只是簡單的作業員,還需要有一定的相關專業知識,入職門檻也在逐步提高。希望職業院校能夠結合市場就業行情更好地引導學生們的就業選擇,同時,結合企業對技術工人的要求,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技能技術教育,提升專業技能,更加契合未來製造業用工需求。”

  3.外出務工人員——就業得到多重保障

  正月十三,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好力保鎮新勝村村民馬成與同村的6個朋友一起,坐上租好的車前往天津。“現在我們去外地務工,本地服務和保障很到位,不僅租車不用花錢,工作也不用我們自己聯繫,到了那邊幹活兒就行。”談起外出務工“直通車”政策,馬成說。

  一二線城市產業發展快,提供了大量工作機會。像馬成一樣,春節假期結束後,許多地方的工友們已經踏上返程務工路。日前,來自貴州遵義的600餘名務工人員免費乘坐返崗務工專列從遵義站出發,前往廣州、珠海的企業返崗復工。福建福州、泉州等地也通過包機、包車、開行專列等方式,點對點接回務工人員,確保他們安全返崗。

  外出務工能賺錢,但風險也不少。“一些企業在試用期後,工資不能兌現承諾,有的外出務工人員拿不到合理收入。有的人找不到穩定的工作,一年要換幾個地方。”內蒙古興安盟外出務工工作站站長李立東說,“在內蒙古興安盟,對村民外出務工統一的勞務幫扶,可以保障外出務工人員遇到困難時,由政府託底買單拿到保底收入,爲村民外出務工打消了擔憂。”

  “在外出務工之前,人社部門還專門組織人員對我們做了1個月培訓。現在我在天津一家鋼結構工廠做電焊工,掙得可比沒技術的工友多。”馬成告訴記者,以前家人都在當地從事農牧業,年收入大概是3萬元,而在天津做技術工人,年收入大概有10多萬元。

  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的技術培訓讓外出務工人員實現了有效增收。在今年春節期間,河南加大網上職業技能培訓教程供給,上線一批適合務工人員的培訓課程,引導有就業意願的人員參加技能培訓;廣東廣州推出“新春技能免費學”活動,精選了總數超過200門、時長超過2000小時的優質課程,爲務工人員提供技能提升保障。

  在今年春節假期前後,各地對外出務工人員還提供了更多保障,通過“直播帶崗”“春風行動”等活動搭建起用工對接的橋樑。從1月27日至29日,在安徽來安縣舉辦的直播招聘活動中,當地35家企業通過各網絡平臺爲求職者提供了上萬個工作崗位。在湖北襄陽“春風行動”保用工促就業大型現場推介會上,近千家優質企業、7萬餘個就業崗位,解決了企業招工難和求職者找崗位難,推動一季度保用工、促就業“開門紅”。

  丁賽爾指出,目前,我國經濟長期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就業優先政策持續完善加力,就業服務更加精準,就業環境更加公平,就業形勢總體平穩。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7日 15版)

原標題:節後用工“窗口期”,就業機遇何處尋

值班主任:田豔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