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胡丹萍

假設政府每個月補貼1000元(自出生後至3歲),您願意生育二孩/三孩嗎?

近期,浙江省3歲以下嬰幼兒養育成本調查問卷中的一個問題引發關注。此次調查是浙江省爲深入瞭解3歲以下嬰幼兒養育成本,爲政府制定相關生育政策提供科學支撐而開展的一次網上調查,目前調查問卷已經結束。

除了浙江省外,海南省衛健委近期也進行了生育政策調查問卷,在生育補貼方面同樣提出“每月給二孩/三孩補貼500元的標準是否願意生育二孩/三孩”等問題。

對於多地探索發放育兒補貼先行發放問卷調查的做法,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人口學系主任楊凡2月16日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指出,針對嬰幼兒養育成本調查問卷是非常有必要,也是科學的,可以對政策實施效果有預判,同時方便後續精準施策。

但楊凡也表示,目前各地都在探索積極支持生育的措施,單一的育兒補貼政策很難達到鼓勵生育的作用,還需要托育服務、家庭津貼等等一系列組合拳一起發力,才能使政策效果更爲明顯。目前許多地方在探索各自生育支持政策,效果如何需要3年才能顯現。

育兒補貼解決部分“奶粉錢”

事實上,探索發放育兒補貼來鼓勵生育已經有地方走在了前面。

去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在全國率先爲生二孩、三孩的家庭發放育兒補貼,每月每孩發放500元育兒補貼金,直至孩子3歲。

四川省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許軍峯在今年1月20日的國家衛健委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回應稱,攀枝花根據實際出臺了針對性比較強的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家庭,每個月可以補助500元的育兒補貼金,錢雖然不多,但是可以解決部分“奶粉錢”。

浙江省此次發放的嬰幼兒養育成本調查問卷中提到的育兒補貼標準達到了每月1000元,按照這個標準計算,一個二孩家庭三年的補貼可以拿到36000元,這一補貼力度是以往沒有的。

根據浙江省日前公佈的2021年GDP數據,浙江省去年GDP總量突破7萬億元,位居全國第4位,人均GDP 113661元(1.76萬美元)。

在楊凡看來,各地的支持生育政策也是和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無論育兒補貼是500元的標準,還是1000元的標準,都需要和當地居民收入水平相掛鉤。

“500元錢對有些人來說可能就能起作用,對有些人來說覺得並不是很高的數額。”楊凡表示,還是要根據各地的財政承擔能力,以及和當地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相掛鉤。

財政這筆育兒補貼的支出是否會對當地的醫療、教育等其他公共支出產生影響?在楊凡看來影響是不會很大的,因爲畢竟拿育兒補貼羣體非常有限,給付的水平也不是很高。

楊凡認爲,從財政預算盤子裏劃撥一部分來專門支持生育,它其實是體現政府政策作用的重點。

“現在生育對整個社會來說是一個具有正外部性的行爲,應該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支持這樣的政策,所以不用過分的擔心。”楊凡對澎湃新聞表示。

多地探索優化生育政策,效果需3年才能顯現

對於浙江和海南在探索育兒補貼政策前進行問卷調查的做法,楊凡認爲這是非常有必要也是科學的。

浙江省3歲以下嬰幼兒養育成本調查問卷中的問題還包括讓被調查者選擇並排序不願意生二孩/三孩的原因,是否需要爲照護嬰幼兒的祖輩支付勞務費用等,涵蓋嬰幼兒養育照護支出、教育支出、醫療、保險支出等各種情況。

“如果不去調查,在制定政策時等於兩眼一抹黑。”楊凡對澎湃新聞表示,做這樣的問卷至少可以對政策的效果有一個預判。也可以區分政策對哪些羣體會有作用,對哪些羣體的作用大小可以摸查清楚,這樣可以方便以後政策的精準實施。同時這樣的調查也可以爲今後政策調整,提供科學依據。

而在許多低生育率的發達國家,都已經探索過育兒補貼的發放。國外的育兒補貼政策效果如何?哪些經驗值得借鑑?

楊凡對澎湃新聞介紹,由於不同國家歷史背景、政策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文化氛圍都有比較大的差異,而且各個國家出臺的具體的政策和實施的時間也不同,所以對於育兒補貼政策效果很難說有一個統一評價,但能夠觀察到的一點是想依靠單一政策起作用是很難的。

“一些政策效果明顯的國家,肯定是對家庭提供托育服務、津貼等等全方位的‘組合拳’,只有一起發力,它才能使政策效果更爲明顯。”楊凡說。

不管是浙江還是四川攀枝花,都在生育配套支持措施上開始探索各自的路徑。

1月20日的國家衛健委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浙江省衛健委副主任曹啓峯介紹,浙江省將女性在享受國家規定產假的基礎上,一孩延長產假60天,二孩、三孩延長產假90天;在子女2週歲內,夫妻雙方每年各享受10天育兒假;除產假待遇由生育基金保障外,其他假期的工資、獎金和其他福利待遇照發。照顧兩孩及以上家庭子女在同一所幼兒園、小學、初中就學(入園)。在社區、鄉村規劃建設中全面植入托管服務功能。優化保障性住房配給機制,對多孩家庭予以傾斜,提高三孩家庭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並予優先放款。

四川省攀枝花市打出了優化生育政策的組合拳。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許軍峯介紹,全面落實基本產假98天、四川省延長生育假60天以及每胎多生育一個孩子增加15天的產假規定,並予發放生育津貼,解決產假期間待遇問題。符合條件的育兒家庭,每個月可以領取500元的育兒補貼金。新建了婦幼保健院,讓適齡婦女能得到優質的衛生健康服務,包括孕產婦住院分娩的免費服務,通過醫保的報銷、財政的兜底,來解決分娩費用的問題。通過增加托育牀位數,解決年輕父母沒有時間帶孩子的問題。

楊凡表示,不同的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生育支持政策,有的是生育假,有的是生育基金,有的是生育服務建設,各地會有一些自己探索的重點。

如何評價各地政策的效果?楊凡認爲,最明顯的就是人們生育意願和生育行爲的改變,經過一段時間是能夠直接就觀察到的。

楊凡還表示,各地政策實施效果顯現需要3年時間。“不是說政策出來大家馬上會生孩子,需要一個週期,三年的話差不多能夠觀察到人們比較完整的對政策的反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