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謝瑩潔

編輯 吳悅

作爲A股半導體行業“老將”,杭州士蘭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600460.SH,下稱“士蘭微”)行事頗爲低調。最近一年多以來,公司均未接受機構調研,最近一次投資者互動平臺上的交流停留在2021年7月。

數據顯示,年初至今,關於公司基本面分析的研報已有十餘則。消息面上同樣不平靜,繼董監高宣佈計劃減持不超過1355萬股後,公司公佈了最新業績預告:

2021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將同比增加14.5億元到14.64億元,同比增加2145%到2165%;扣非淨利潤同比增加9.36億元到9.49億元,有望創下上市以來業績新高。

不過,利好消息對股價的提振作用有限,截至2月16日,今年以來士蘭微在二級市場上已累計下滑8.38%。

淨利潤爲何波動起伏

公開資料顯示,士蘭微成立於1997年9月,總部位於浙江杭州,2003年3月成爲中國第一家上市的集成電路廠商,主營業務包括集成電路、半導體分立器件、發光二極管產品三大業務板塊,客戶包含了小米、海康、大華、美的、格力、LG等品牌廠商。

其中,分立器件產品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驅動領域,2021年上半年爲公司貢獻了54%的營收;集成電路覆蓋了MEMS傳感器等產品,營收佔比爲35.3%,發光二級管聚焦LED領域,佔比9.1%。

公司實際控制人爲陳向東、範偉宏、鄭少波、江忠永、羅華兵、宋衛權、陳國華,七位創始人共持有39.14%的股份。七人長期從事集成電路設計和半導體相關產品製造,經營理念一致,股權結構穩定。

梳理過往業績,2011年至2020年,士蘭微營收從15.46億元上升至42.8億元,但歸母淨利潤均未超過2億元,最高的一年也僅有1.7億元;扣非淨利潤表現波動,其中有四年出現虧損。

士蘭微對此向《投資者網》解釋稱:“公司採用IDM模式(設計製造一體化),有比較偏重的資產屬性,其利潤的波動跟公司所處的發展階段有較強的關聯性,前些年公司在產品技術研發、產線建設等方面持續進行高強度的投入,導致各項成本費用增加較快,而收入結構的改善和收入增長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才能體現。總體來看前期的投入已經逐步取得成效。”

IDM模式是指包含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業務環節在內的經營模式,優點是可有效進行產業鏈內部整合,但在產線產能未得到充分釋放下,相關設備折舊將大幅蠶食利潤。

2016年至2020年,士蘭微固定資產累計折舊額從11.26億元漲至21.42億元,2021年上半年末達到23.34億元。

與之相對應的是,2016年至2020年,公司研發支出從2.4億元增加到4.9億元,年均研發費用佔比營收超10%;2021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爲4.05億元,研發費用率7.76%。

由於項目建設加快,新產線爬坡、人員支出等管理費用增加較多,公司業績受到衝擊。2020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分別爲6760萬元和-2351萬元。

高研發是否存在後遺症

目前,國內IDM模式的企業業績增速普遍表現一般,不及其他經營模式的廠商。

但從長遠來看,我國擁有超過全球半導體市場一半的規模,而全球集成電路市場的60%依然由IDM廠商所掌握,在國產替代的背景下,國內IDM廠商將迎來新的機遇。

集邦諮詢數據顯示,國內2019年IGBT(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爲153億元,受益於包括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等下游需求快速來量,2025年國內IGBT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22億元,2018-2025年複合增長率爲19%。

MEMS傳感器方面,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2020年國內MEMS 行業市場規模爲736.7億元,預計2023年達到1270.6 億元,2020-2023 年複合增長率爲19.9%。

從士蘭微的研發進度來看,公司似乎野心不小,不僅謀求產能優勢與先發優勢,在產品種類和研發技術上也不甘人後。

根據美國市場調查公司 IC Insights 在2021年發佈的不同圓片尺寸集成電路芯片製造企業的產能排名,在“6英寸及以下” 的芯片製造企業中,士蘭微生產規模居全球第二位。

根據公告,士蘭微的5英寸、6英寸、8英寸晶圓產能共計312萬片/年,已明確在建的產能爲24萬片/年;12英寸廠已投產,預計年產24萬片/年。

不過,高研發投入也帶來了一些拖累。如在毛利率方面,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士蘭微毛利率分別爲19.5%、22.5%、32.8%,而同樣採用IDM模式的華潤微更佔優勢,毛利率高出士蘭微3至5個百分點。

由於集成電路和分立器件8英寸芯片的製造費用成本偏高,公司淨資產收益率(加權)長期徘徊在低位,2017年至2020年,該指標從6.65%降至2%,2021年前三季度突然暴漲達到18.83%;相較之下,華潤微該指標穩定在10%左右。

2019年與2020年,公司扣非淨利潤連續兩年虧損。如今,在全球芯片短缺的浪潮下,士蘭微業績終於迎來豐收季。

士蘭微告訴《投資者網》:“2021年,國內集成電路半導體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士蘭微繼續在特色工藝平臺建設、新技術新產品開發、與戰略級大客戶合作等方面加大投入,公司主要產品收入大幅度增長。隨着公司產能進一步釋放以及產品結構加快調整,預計今後公司營收還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2021年,公司預計歸母淨利潤將同比增加14.5億元到14.64億元,同比增加2145%到2165%;扣非淨利潤同比增加9.36億元到9.49億元。

研究機構對此分析,2021年公司產能穩步爬坡,同時在新能源汽車、光伏等市場取得突破,產品綜合毛利率顯著改善;控股子公司士蘭集昕8寸線基本保持滿產,士蘭明芯LED 芯片生產線高產,均實現全年盈利。

其它方面,2021年,公司持有的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增值較多:參股公司安路科技登陸科創板上市,淨利潤因此增加5.34億元;視芯科技2021年引入外部投資者,淨利潤增加5229萬元。

民生證券表示,剔除非經常損益影響後,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扣非淨利2.25-2.4億元,中值環比-18.75%,環比略有下降主要因研發費用等增加。

短期利空消息擾動

二級市場方面,士蘭微股價在2021年一路震盪上揚,並在7月27日最高見74.78元,在創下歷史高點後,股價在高位震盪橫盤了三個多月。2021年11月中旬之後開啓陰跌模式,股價從70元/股下滑至最低時的48元/股。

截至2月16日收盤,該股報49.66元/股,市值703億元,滾動市盈率93.6倍。

另一方面,機構也在減持。截至2021年年末,基金機構對公司的合計持股爲1.26億股,相比2021年一季度末的1.87億股減少約0.6億股。

此外,2021年11月士蘭微發佈公告,控股股東士蘭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陳向東、範偉宏、鄭少波、江忠永、羅華兵、宋衛權、陳國華,董事、副總經理李志剛,財務總監、董事會祕書陳越計劃在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合計減持不超過1355萬股,不超過總股本的0.95%。

不知是否因爲近幾個月股價調整較大,上述減持計劃進度緩慢。《投資者網》梳理公告發現,截至目前,僅有副總經理李志剛完成減持20萬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末,士蘭微即將迎來限售股解禁,解禁股數爲2166萬股,佔總股本1.53%。

2021年9月,士蘭微完成定增募資11.22億元,用於8英寸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二期項目和償還上市公司銀行貸款。彼時的定增發行價格51.8元/股,發行對象爲中國華融、博時基金、UBS AG、大家資產、諾德基金、景順長城等6名投資者,鎖定期爲6個月。對這批參與定增的投資者來說,其所持股份目前已處於浮虧狀態。

“總體來看去年公司的股價保持了較好的漲幅。市場的股價有其運行的規律,影響股價的因素是多樣性,相信市場投資者會作出正確的判斷。”士蘭微向《投資者網》回應稱。

針對股東減持及限售股解禁的問題,公司表示:“在士蘭微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管理團隊和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一貫支持企業的發展。因爲各自的需要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計劃對所持股票進行一定量的減持合乎常理,市場投資者應理性看待。相信參與公司定增的投資者是看好士蘭微長期發展前景,他們會根據自身的情況作出合理的安排。”

雖受短期利空消息擾動,也有機構依然看好公司長遠發展前景。

方正證券表示,預計公司2021-2023年營收73億元、100.4億元、120.4億元,結合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增加等非經常性損益的不可持續性,預計公司2021-2023年歸母淨利潤14.8億元、15.8億元、19.8億元,維持“推薦”評級。其同時提示:公司或面臨行業競爭加劇、產能爬坡進度不及預期、行業景氣度下行的風險。

爲了彰顯公司對業績的長期發展信心,士蘭微十餘年來首次推出股權激勵。2021年12月公司向2419核心技術骨幹授予2003.25萬股,行權價格爲51.27元/股。根據此次激勵的業績目標,公司2021-2024四年累積營收相較2020年將增長767%。(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