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記者 牛小歐 翟亞男 北京報道

日前有消息稱,造車新勢力哪吒汽車母公司合衆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正式啓動港股上市計劃,計劃募資10億美元,保薦人分別爲中信、中金、摩根士丹利。對於此消息合衆汽車方面回應表示,暫未可知,有消息會第一時間發佈。

單靠佈局低端市場無法實現“造血”

儘管合衆汽車對此消息並未作出明確回應,但這已經不是其第一次被傳上市。早在2020年7月,合衆汽車官方就表示計劃2021年在科創板IPO,儘管此計劃被擱淺,但此後合衆汽車IPO的聲音一直不斷。2021年11月,再次有消息傳出,合衆汽車正在考慮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可能籌資約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79億元)。融資、交付、造血能力,是擺在造車新勢力面前的三座大山。在邁過交付門檻之後,持續的資金注入才能讓其擁有造血能力,可以說融資是當前造車新勢力獲得資金來源的最重要途徑,是維持公司運營和產品不斷推進研發擁有品牌競爭力的關鍵,這已經成爲造車新勢力企業的共識。不難發現,合衆汽車的IPO計劃一直存在,這也是其想要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的必要路徑。

公開資料顯示,合衆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2017年4月獲得新建純電動汽車生產資質,2018年發佈旗下汽車品牌哪吒汽車,並於當年年底推出首款量產車哪吒N01。

從去年開始,哪吒汽車的發展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2021年,哪吒汽車全年累計銷量達69674輛,同比增長362%。而在剛剛過去的1月份,哪吒汽車共銷售11009輛新車,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02%,直接超過蔚來汽車擠入新勢力前三強陣營。

這得益於哪吒的產品戰略佈局,而與360、華爲的聯手,更爲哪吒汽車注入互聯網式的新思考。目前哪吒旗下有三款車型哪吒U Pro、哪吒V, 和剛剛上市的哪吒V Pro。豐富的產品陣營將爲哪吒汽車佔領更多市場份額再添助力。研究哪吒汽車的產品佈局不難發現,哪吒U Pro、哪吒V以及哪吒V Pro起售價都在10萬元以內,哪吒汽車的品牌定位更清晰。如今十萬元級車型細分市場正在蓬勃發展,隨着消費層級趨於年輕化,大部分年輕消費者首款購車落腳點也基本在這一細分市場。這個級別此前也是燃油車競爭最爲激烈的細分市場。

但這樣從低端市場切入的戰略隨着新能源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也逐漸暴露出弊端。沒有高端車型支持會使其品牌力羸弱,同時較低的售價導致哪吒汽車的成本無法提高。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哪吒總資產淨額38.23億元,營收16.32億元,虧損6.93億元。相較於2020年13.21億元的虧損有收窄趨勢,不過盈利能力仍然不強,這就意味着仍要依靠外部融資完成持續高昂的“智能”投入。

赴港IPO或成決勝關鍵

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如果合衆汽車選擇赴港IPO,那麼對資金的渴求肯定是重要原因之一。對於哪吒來說,2021年的表現確實不錯,但一直選擇佈局低端市場並不是長久之計。母公司合衆汽車想要更爲長遠的發展,就需要進一步拓寬市場,打造更高端的智能汽車。這就需要更多的資金持續投入,今後的研發費用也將只增不減。新創企業融資是持續不斷的行爲,能爲長期‘作戰’備下充足的糧草。”

且不止合衆汽車,除去已赴港IPO的小鵬和理想之外,蔚來、零跑、威馬等造車新勢力都有赴港上市的消息傳出。背後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於A股政策收緊監管加深。2021年7月7日,中紀委在其官方網站和媒體渠道中表示,對證監會證券發行註冊全業務鏈條公權力運行進行專項監督檢查,淨化政治生態和資本市場生態。

奧緯諮詢董事合夥人張君毅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A股的要求收緊,則意味着以後車企上市的條件難度會加大,在新制度之下股東的關係、外資的成分都將被考慮,而港股相比A股機制更加靈活。一般而言,擬上市企業從申報IPO材料到首發上市日平均只需要114天。港股順勢成爲了科創板、創業板的有效承接地。同時相比美股,港股更接近中國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港股是A股的最佳替代。”

同時從國際關係上來講,現在信息安全也是要考慮的重點,未來如果中美雙方將對數據有所要求,赴港上市也是一種儲備。而造車新勢力也即將迎來一波新的IPO熱潮,畢竟搶先赴港IPO將有利於獲得更多融資,以及後續股價的提升。

中汽協副祕書長陳士華在談及新勢力們未來的發展時,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新勢力車企在我國汽車行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雖然他們進入汽車領域的時間並不長,且產能也不能和傳統車企動輒幾百萬輛的規模相比較,但是新勢力的能力或作用已不能忽視。在前幾年剛進入市場之時無論是產品成熟度還是市場開發方面都處於摸索階段,但如今新勢力企業已逐漸形成了一定的產量規模,在市場上有了一席之地。不少傳統的車企開始向新勢力學習、取經。未來市場對於任何一家車企都是平等的,大趨勢下,都要有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方面的前瞻佈局,否則勢必會落後,畢竟這幾年也有傳統車企沒有跟上佈局而被淘汰的現象。對於新勢力們來說,在‘造車2.0’時代,競爭環境將更激烈,具體發展策略、投入、以及如何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都將成爲決勝關鍵。”

造車行業的特點就是高投資慢收益,在這樣的壓力之下還未實現造血能力的造車新勢力想要走的更遠勢必需要IPO,可在IPO之後如何講好接下來的故事,則是包括合衆汽車在內的造車新勢力們最重要的課題。

責任編輯:李延安 主編:於建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