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野性新消費

咖啡賽道迎來了一個最意想不到的玩家——中國郵政。2月14日,全國第一家郵局咖啡店——郵局咖啡在廈門正式營業,這是中國郵政自己做的直營門店。從門店來看,熟悉的復古綠佈景和標誌性的郵筒,帶着濃濃的中國郵政色彩。從產品來看,美式、拿鐵、卡布奇諾都有,最便宜一杯22元。

郵政賣起咖啡,想象力似乎很驚人。此前數據顯示,中國郵政依託自身遍佈城鄉、覆蓋全國的優勢,坐擁近9千個攬投部、5.4萬個營業支局所和42萬個信息系統完善的合作郵樂購站點資源。而星巴克在中國門店5千多家,瑞幸則將近6千家。按照這規模,郵局咖啡一鋪開就是全國第一。中國郵政正式殺入,堪稱咖啡賽道火爆的又一縷縮影。回顧2021年,咖啡賽道依然擠滿了投資人——主打幾平米咖啡店Manner,傳聞單店估值超過1500萬美元(近1億人民幣);M Stand融資後估值也達到了40億元;還有三頓半,估值也輕鬆45億元。瘋狂背後,是幾乎所有人都堅信,中國一定會誕生屬於自己的星巴克。

這個時代,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個對手是誰。

郵政第一家直營咖啡店 一杯美式22元,開業生意爆單了

沒想到,中國郵政又賣起了咖啡。

2月14日,中國郵政旗下第一家郵局咖啡落地廈門國貿大廈,正式進軍咖啡市場。而郵政咖啡店,還是我們熟悉的復古綠佈景和標誌性的郵筒,售賣品類包括咖啡、茶飲、甜點和郵局周邊。

其中,咖啡、茶飲價位在20-40元之間,門店能提供到店自取和送貨到家兩種服務。通過大衆點評,我們可以看到最便宜的是經典美式,一杯22元,而最貴的一杯要38元。

投資界從廈門郵政微信公衆號上了解到,郵局咖啡將原有的國貿郵政支局進行改造升級,在保留郵政普遍服務的基礎上疊加了咖啡飲品和郵政文化創意服務。改造後,門店不僅留着郵政傳統的業務服務區域,也增加了可以喝咖啡、聊天的桌椅,還賣起了咖啡杯、文創袋等周邊產品。

一夜之間,不起眼的小郵局搖身一變成爲網紅打卡點。

“喝一杯咖啡,寫一封信給愛的人。”郵政抓住了最新的流量密碼,就連Slogan都主打年輕人。

在附近工作的網友透露,營業不過幾天,郵政咖啡門口排滿了長長的隊伍,店裏已經爆單。

而大衆點評上也有用戶稱,“工作日中午去購買咖啡都要等上一個多小時,前面還有百八十杯在等待。”整體來看,雖然大部分消費者對郵局咖啡的價格不太滿意,但咖啡口味仍然過關。

對於跨界做咖啡,中國郵政可謂是輕車熟路。早在這一家郵局咖啡自營店開啓之前,廈門沙坡尾就已經開過一家合營咖啡店,同樣的墨綠色復古風,也曾一度吸引遊客前去打卡。更有趣的是,在涉獵咖啡之前,中國郵政還賣過奶茶。

2021年6月,福建省的一家中郵大藥房開出了一家奶茶店——郵氧的茶。店面裝修相比郵局咖啡更偏小清新風格,提供的品類包括純茶、奶茶、水果茶和果奶等14種不同茶飲,價格在7-23元不等。與郵局咖啡一樣,郵氧的茶營業不久也迅速竄上熱搜,成爲新晉網紅打卡店。

投資界從中國郵政對外投資行業分佈圖看到,除了佔56.25%主營業務交通運輸外,中國郵政還佈局了租賃商務、批發零售、金融業、文化體育、住宿餐飲等各個行業。當下快遞業競爭激烈,郵政跨界求生的戲碼也屢屢上演。

事實上,跨界賣咖啡並不是中國郵政首創。兩年前,中石化易捷便利店發佈了全新品牌易捷咖啡,在加油站賣起了咖啡。而另一家有着350多年曆史的中藥老字號同仁堂也開出一個朋克養生咖啡店,同仁堂別出心裁,以枸杞、蜂蜜和咖啡搭配咖啡,二樓小藥房還提供把脈問診服務。

中石化和同仁堂進軍咖啡市場後,“汽油味咖啡”、“中藥味咖啡”成了不少網友的調侃對象。而對於郵局咖啡,網友也發出了靈魂拷問:“賣咖啡有編制嗎?”“在郵局咖啡上班算不算公務員?”“別的不談,我要是能在這上班,算不算進國企了?”

坐擁超5萬營業點,比星巴克瑞幸多幾倍一鋪開就是全國第一

中國郵政搶起咖啡生意,大家紛紛在熱評下方@星巴克。

身爲咖啡巨無霸,星巴克最近飽受爭議。不久前,重慶某星巴克門店因疑似趕走在門口吃盒飯的民警而引發部分網友抵制。此事還未完全結束,又一則消息來了——星巴克漲價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星巴克成了咖啡的代名詞。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開出第一家門店,這一舶來品牌用了近20年的時間打破國內消費者對咖啡就是速溶雀巢的刻板印象,並將“第三空間”模式帶入中國。在2021財年年報中,星巴克在中國營收達36.7億美元,佔其總營收的12.6%,中國已然成爲星巴克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

另一咖啡巨頭瑞幸,從2017年誕生後一度席捲,即便經歷了造假風波後現在依然堅挺。今年年初,瑞幸門店數量已接近6000家,大約同一時期的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達5500多家。

然而要是較勁門店數,沒有能敢輕視中國郵政,這可是最隱祕的巨無霸——單從寄遞物流業務來看,中國郵政在國內的營業網點已超5.4萬個,便民服務站35萬個,村郵站10萬個,服務網點鄉鎮覆蓋率達到100%。

此外,中國郵政還覆蓋5.4萬處郵政支局所、60餘萬處便民服務加盟點,以及600多家主題郵局。這意味着,中國郵政至少有5萬家門店可用來賣咖啡,一旦放手鋪店,堪稱兇猛。

“只要在中國境內,就沒有郵政快遞到不了的地方。”與星巴克、瑞幸艱難擴城相比,中國郵政此前遍佈全國的營業網,可以隨時在旁邊開設一家咖啡店,這杯咖啡甚至能去到最爲偏遠的地區。一鋪開就是全國第一,郵局咖啡擴張的想象力大得驚人。

對此,郵局咖啡相關負責人透露,2022年,除廈門外將陸續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二線城市開設多家特色郵局咖啡店。當然,若是想用兼職去挑戰巨頭深耕多年的主業,郵局咖啡顯然目前還未成熟,畢竟目前除了門店分佈廣泛外,郵局咖啡的競爭優勢並不明顯。

在這個時代,幹掉你的不一定是同行。就在星巴克悄悄漲價不久,瑞幸和Tims咖啡也公佈了部分產品的價格上調消息,郵局咖啡此時橫空出世,也算是給了消費者一個新的選擇。或許再過10年,大家對中國郵政的的印象將不再只是快遞。

咖啡賽道殺瘋了一家店估值1億,批量誕生獨角獸

中國郵政賣咖啡,剛好踩在了一個風口上。

咖啡是近幾年創投圈最火的消費賽道。數據顯示,咖啡相關企業註冊量逐年上漲,2015年突破2萬家。從2018年開始,咖啡江湖的平靜就此打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人均咖啡消費量爲6.2杯。市場上,現磨咖啡、掛耳咖啡、冷萃咖啡等不同的細分種類層出不窮,VC/PE嗅着咖啡的香味趕來。

小小一杯咖啡,喝出一隻只獨角獸。瑞幸曾經的瘋狂不必再說,當瑞幸造假沉寂後,難以想象的是咖啡賽道卻更熱鬧了。

回望2021年,創投圈最火爆獨角獸行列會有這個名字——Manner。2015年,創始人韓玉龍在上海開設了一間只有2平米的咖啡店Manner。主打小店面和高性價比,Manner成立前三年僅開了3家店。2020年,Manner延續了快速擴張節奏,相繼進入蘇州、北京、成都、深圳等城市,成爲圍剿星巴克的主力軍之一。

2020年12月,Manner宣佈完成1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爲H Capital及Coatue Management,投後估值至少10億美元。此後一年內,Manner接連完成3輪融資,投資方包括Temasek淡馬錫、美團龍珠及字節跳動,估值不斷攀升,傳聞超過30億美元,甚至單店估值超過1500萬美元。

此外,另一品牌M Stand也爆紅起來。2017年,M Stand創始人葛冬遊歷了50個國家之後,在上海華山路旁開出一家名叫M Stand的咖啡店。四年後,M Stand完成挑戰者創投、CMC資本的上億元A輪融資,半年不到再次拿下超5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黑蟻資本、高榕資本、挑戰者創投、CMC資本、啓承資本等,投後估值約40億人民幣。

這只是冰山一角。單單是線下精品咖啡行列,鷹集咖啡、Seesaw、挪瓦咖啡、Tims、藝咖、ZooCoffee等相繼完成多輪融資,追求者甚多,開店也是一家接一家,蔚然壯觀。

而在線上渠道,隅田川的掛耳包、三頓半的凍乾粉、永璞和時萃的冷萃濃縮液、常溫濃縮液等多家咖啡品牌常年活躍在電商平臺的消費榜單上,同樣崛起了一家家明星創業公司。

投資人爲何前赴後繼殺入咖啡賽道?每家投資機構都會談到這個邏輯——咖啡雖然是海外的東西,但是中國一定會有自己的咖啡品牌。與此同時,咖啡這條賽道非常大,標杆企業星巴克1300億美金,這個市場是被證明了的。

從賽道看,咖啡行業能做到規模化連鎖的玩家將會比茶飲賽道中的稀缺性更強。曾有一位投消費的VC合夥人率隊調研咖啡市場後,做出了一個判斷:在民族自信日益增強的今天,中國一定會誕生自己的星巴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