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消費者發現多個餐飲品牌均已悄悄調價。

2月16日,星巴克中國市場多款產品漲價登上微博熱搜。星巴克官方APP顯示,拿鐵、馥芮白等產品各杯型均較此前提價1元,美式咖啡等各杯型提價2元。

星巴克方面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其定價是在對營運成本等多項因素進行考量後製定的,並稱是自2018年11月以來首次對中國市場調價。

另據證券日報報道,2月17日起,韓國麥當勞上調30個菜品價格,幅度爲100至300韓元(約合人民幣0.5-1.5元)。麥當勞方面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近期麥當勞中國沒有漲價,僅在年前調整過價格。

據澎湃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近4個月來,國內已有3家連鎖咖啡品牌、2家連鎖餐飲品牌調價。

連鎖咖啡集體漲價:系運營成本

相比星巴克調價首日就登上熱搜,瑞幸和Tims的漲價就沒那麼“惹人注目”。

早在去年年底,就有消費者發帖稱,瑞幸咖啡不同門店同款咖啡標價相差2-3元,對此,瑞幸咖啡官方賬號回覆該帖稱,綜合考量租金、物流、運營成本等因素,依據各門店實際情況進行差別定價。

澎湃新聞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諮詢瑞幸咖啡客服,其表示這屬於公司正常的價格調整,並稱因爲在小程序或App點單,系統會自動匹配最近的門店,顧客也可以選擇更換價格更便宜的門店進行消費。

進入中國市場僅3年的加拿大咖啡品牌Tims,從1月1日起也對價格進行了調整。有消費者曬出購物記錄顯示,去年8月還是22元的“經典貝果系列套餐”,今年1月初已漲到26元,現爲28.9元。濃郁拿鐵由此前的22元上漲至24元。

澎湃新聞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諮詢Tims人工客服,其回覆稱,綜合考量目前的市場運營情況後,其調整了少部分產品的價格。

連鎖餐飲年前扎堆提價

“就連土豆泥都漲了5毛錢。”2021年12月30日,有消費者發現,肯德基宅急送部分產品悄然漲價,例如在“宅神卡”優惠下,咖啡原本爲7元,漲價後爲10元;經典意式面原爲21.5元,漲價2元。

肯德基中國在線客服稱,由於成本原因,肯德基在2021年12月27日對全國菜單進行統一調價。此外,由於不同區域餐廳成本不一樣,不同餐廳的部分產品會有價格差異,不同售賣渠道價格也會有差異。

麥當勞方面,澎湃新聞記者發現,麥當勞多款漢堡套餐“麥樂送”價格漲5至6元不等,涉及產品包括巨無霸中套餐、不素之霸雙層牛堡中套餐等。例如,2021年11月,巨無霸中套餐在麥當勞外送小程序“麥樂送”中價格爲37元,目前價格爲43元,上漲6元。

對此,澎湃新聞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麥當勞中國顧客中心,客服解釋稱,結合食品原料和運營成本的變化,麥當勞定期會評估調整價格結構與促銷機制,具體以點餐渠道公示的價格爲準。

上游成本傳導,漲價或爲全球性趨勢

餐飲行業紛紛將漲價原因指向成本,凱度消費者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向澎湃新聞記者解釋稱,對於很多食品飲料企業來說,上游成本從去年開始就居高不下,這種情況不僅中國存在,全球也是一樣。

“很多企業最開始的時候都希望通過提升運營效率來吸收成本,但今年原材料、物流成本在全球層面的通脹非常嚴重,很多國內外企業都紛紛上調價格,這其實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和趨勢。”虞堅表示。

從成本端來看,咖啡主要原料咖啡豆的價格持續上漲。彭博社2月19日報道稱,由於咖啡豆最大種植地巴西的產量銳減,以及進口和運輸成本飆升,導致全球供應緊張。

洲際交易所監測顯示,咖啡庫存已經降至22年來的新低。不僅如此,這也導致洲際交易所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價格攀升至每磅2.59美元,爲10年新高。

彭博社稱,在南半球冬季來臨之前,今年的咖啡豆產量還存在不確定性,屆時若天氣條件不利,咖啡豆供應短缺可能會延續到第三年。

而對處於供應鏈下游的餐飲企業來說,去年上游增長的成本,正逐漸傳導過來。虞堅表示,餐飲企業在採購食材、容器包裝等各方面,都會受到上游供應鏈的影響,對企業利潤會產生影響。

肯德基、麥當勞等主要雞肉供應商聖農發展(002299.SZ)在2021年度業績預告中指出,由於玉米、豆粕等大宗原料價格持續高位,導致公司養殖成本同比增長,受此影響,公司全年利潤較2020年減少約1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曾上演過一輪食品企業漲價潮。據澎湃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涉及企業包括調味品行業的恆順醋業(600305)、海天味業(603288)、加加食品(002650)、雪天鹽業(600929)等;速凍食品的安井食品(603345)、海欣食品(002702)、三全食品(002216)等;麪點上游行業的克明食品(002661);食品加工行業的安琪酵母(600298)、力高食品(300973)等。

包材方面,2021年5月,由於原材料短缺和限塑令影響,國內紙價曾掀起一波漲價潮,而去年10月以來,由於原材料及能源成本維持高位,紙價迎來第二波上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