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20日電 (方經綸)北京冬奧會不僅提高了人們對於冰雪運動的關注度與參與度,同時正促進着中國“冰雪經濟”的蓬勃發展,其中,數字人民幣的使用是本屆冬奧會金融服務的亮點之一。據悉,北京冬奧會期間,數字人民幣與冬奧特色場景進行深度融合,實現醫療衛生、交通出行等七大場景全覆蓋,通過智能化自助機具、滑雪手套、冬奧特色徽章、智能手錶等設備,豐富數字人民幣使用渠道。

“數字人民幣亮相冬奧會,是‘科技冬奧’的重要體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金融系教授江萍表示,北京冬奧會上的境外來華人士無需開設中國內地銀行賬戶,通過境外手機號即可下載數字人民幣 APP 開立錢包賬戶,有利於短時間內快速宣傳數字人民幣,同時助推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另外,與其它支付手段相比,冬奧數字人民幣支付方式無需付任何手續費,爲人們在奧運會支付場景中提供了一個新鮮、便捷且實惠的選擇。

“在參與冬奧志願服務過程中‘解鎖’了數字人民幣的初次體驗,我們在使用過程中除了新奇感之外,也感受到了數字人民幣的方便快捷。”北京大學冬奧會志願者周榕涵向“強觀察”欄目講述自己使用數字人民幣的體驗時表示,這是自己第一次接觸數字人民幣,起初以爲開通使用流程很複雜,但是在現場工作人員的輔導下,很快就完成了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卡片、手環)的開通,完成了支付。“它(數字人民幣錢包)和各類線上支付通道都打通了,可以無縫對接。另外,數字人民幣的全程可追溯的特點也讓我們的支付變得更加放心。”周榕涵說。

“強觀察”欄目梳理發現,除亮相北京冬奧會之外,數字人民幣正在逐漸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日前國新辦的新聞發佈會上透露:截至2021年底,我國的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經超過808.51萬個,累計開立個人錢包2.61億個,交易金額875.65億元。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公佈的《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提出,支持在零售交易、生活繳費、政務服務等場景試點使用數字人民幣,這將對數字人民幣發展起到進一步推動作用。

“從最近上架的數字人民幣APP(試點版) 來看,已有近60 個子錢包,涵蓋了購物、出行、生活、旅遊等方方面面。”江萍介紹,數字人民幣使用不依賴網絡,可以使用 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支付,在無網絡或網絡信號差的時候非常實用。

“數字人民幣具有權威性與安全性兩種優勢。”江萍表示,數字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具有國家信用,相對於非銀行數字貨幣,價格波動較低。同時,數字人民幣具有可控匿名性,宏觀資金流向屬於可知範圍,大幅降低了大量資金流動對金融系統的衝擊風險,“通過數字人民幣,央行可更好地掌握髮行貨幣總量、數量、流向,以應對經濟各個週期所遇到的問題,及時合理地判斷政策的有效性並進行及時調整。”另外,數字人民幣較好地平衡了用戶隱私保護和非法交易防範,採取“小額匿名、大額可溯”的設計,用手機號開立的錢包進行的小額支付,對於人民銀行和各運營機構來說是完全匿名的,若進行大額支付則需要升級實名賬戶。

另外,江萍認爲,數字人民幣從發行、流通、兌換到監管,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數據,這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相關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對傳統金融機構,通過對海量數據的積累和管理,有利於實現金融服務再造和資產負債表重構升級,並減少對金融科技公司的依賴。

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此前發佈的信息稱,今年1月份,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人民幣繼續保持第四位的水平,去年已經超越日元,僅次於美元、歐元和英鎊。人民幣國際化趨勢日益向好,數字人民幣該如何幫助人民幣國際化更進一步呢?

“目前,110 多個國家不同程度上開展了央行數字貨幣相關工作,隨着全球各國推出央行數字貨幣,該領域競爭將日益加劇,很可能成爲未來國際金融競爭的場所。”江萍認爲,我國需要構建良好的數字人民幣發行激勵機制和靈活兌付通道,政府、央行、商業銀行、商家、消費者形成合力,提高市場接受程度和應用場景適用性,培養用戶習慣,共同推動數字人民幣更大規模的落地。與此同時,促進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尋求全球範圍內的合作伙伴,提高數字人民幣國際滲透率,助推人民幣國際化步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