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以來,持續緊張的俄烏局勢,讓北約東擴問題再次進入世界輿論視野。

實際上,北約東擴一直就充滿爭議。俄羅斯強烈反對北約東擴是一方面,而北約擴大同時也給北約內部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尤其是,由於北約決策機構北大西洋理事會採取了一致通過的決策機制,成員國增加就會給北約決策帶來新的變數。

2月18日,北約成員國克羅地亞總統米拉諾維奇明確表示,因威脅到克羅地亞利益,北約“不應擴大到包括烏克蘭”。值此俄烏局勢關鍵時刻,這種來自北約內部的公開反對意見,就將使得北約的相關行動面臨更大不確定性。

那麼,在此敏感時期,身爲克羅地亞總統的米拉諾維奇,爲何做出這樣的表態?

“反對北約向任何方向擴張”

事實上,米拉諾維奇反對的不僅僅是北約“東擴到烏克蘭”,如他本人所言,其反對的是“北約向任何方向擴張”。米拉諾維奇誓言,只要自己還是總統就決不允許北約東擴發生。

這位總統稱,如果北約東擴至烏克蘭,身爲北約成員國的克羅地亞就將處於危險境地,“因爲北約有共同防禦義務,明天就可能把我們克羅地亞的士兵派往那裏”。

這也不是米拉諾維奇第一次發表類似言論:1月25日,米拉諾維奇就聲稱,如果北約與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緊張局勢加劇,克羅地亞將從東歐的北約部隊中撤軍。

根據北約協議,克羅地亞承擔爲北約軍事行動提供不超過1.52萬軍隊的義務,其在東線最突出的使命,是在美國指揮官領導下,加入由英國、羅馬尼亞等國軍隊編成的、駐紮波蘭的北約“增強型前沿存在”多國戰鬥羣。

而這一“多國戰鬥羣”本身就和烏克蘭危機息息相關。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發生後,由於北約東歐各成員國普遍擔心俄羅斯軍事威脅,北約決議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波蘭共組建4個規模在營級的“增強型前沿存在”,以威懾俄羅斯。

作爲北約在陸路對俄軍事威脅的直接應對措施,這個多國戰鬥羣雖然名義上是“臨時”,但實際上是“準永久性”部署。

此次烏克蘭危機再度升級,美英一再渲染2月16日是“俄對烏開戰日”,北約國防部長2月15日在布魯塞爾召開成員國國防部長緊急會議的核心議題之一,就是討論將“增強型前沿存在”多國戰鬥羣從原先的4個增至8個。

如果克羅地亞此時“撤板”,北約的節奏可能被打亂。

克羅地亞內部意見不統一

然而,克羅地亞總統的一系列言論遭到了克羅地亞政府的強烈反對和猛烈抨擊。

1月26日,克羅地亞總理普連科維奇稱,“總統的個人言論絕不代表克羅地亞政府觀點”,並就此“向烏克蘭人民表示誠摯的歉意”。此前稍早,克羅地亞駐烏克蘭大使賈米奇也猛烈抨擊總統言論“不負責任”。

1月28日,克羅地亞外長拉德曼在克羅地亞官方通訊社發表聲明,呼籲“所有內閣部長都旗幟鮮明地表示對總統上述論點的反對”,稱總統“企圖破壞政府穩定,在國際間對克羅地亞造成巨大聲譽損害”。

許多分析家指出,出現這種“北約成員國領導人反對北約、該北約成員國政府反對本國總統”的戲劇性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克羅地亞國內政治博弈的結果。

克羅地亞自1991年宣佈獨立起,就模仿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半總統制”,總統和議會都由直選產生,均享有一定實權,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

但2000年至2001年,克羅地亞議會在中右翼政黨推動下修改基本法,改兩院制爲一院制,大幅縮減了總統的權力。總統雖仍由直選產生,卻不能再代表任何政黨,其外交、國防等事務的權利也被在很大程度上收回,轉由內閣序列的外交部、國防部對議會負責。

克羅地亞總統任期爲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現任總統米拉諾維奇是2020年2月19日就職的,在當選前屬於左翼的社會民主黨;克羅地亞議會一屆最長任期4年,連任無限制。

因此,對於中右翼和總理、內閣在克羅地亞國內政治版圖上的步步緊逼,身爲總統的米拉諾維奇憂心忡忡,唯有通過在自己尚有部分影響力的外交、防務等領域發揮作用,干擾總理、執政黨和內閣的佈局。

米拉諾維奇表態反對北約東擴,同時也是在反對總理、內閣和執政黨,或至少給他們製造些麻煩。

“有什麼可以撤的?”

米拉諾維奇總統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

按照協議,克羅地亞加入北約駐波蘭“增強型前沿存在”戰鬥羣的部隊1月下旬到期,應由新的克羅地亞部隊替換。

但在總統干預下,原先部署的部隊已撤回,新部隊卻未派出。另外,總統對駐在國波蘭宣稱“今年內都無法派出替換部隊”,而這個權限本來是國防部和議會的。

不過,此舉可以對克羅地亞國內政壇造成一定混亂,卻不足以真正影響北約在烏克蘭危機中的佈局。正如克羅地亞總理、外長所言,克羅地亞在烏克蘭原本就沒有一兵一卒,如今在波蘭的軍事存在降到零,“有什麼可以撤的”?

在此次俄烏危機中,俄羅斯希望迫使北約“回到1997年之前”。具體說,就是書面向俄羅斯承諾不再接納新成員國,同時從1997年後加入北約的14個成員國境內撤出全部軍隊、武器裝備和軍事基地。

從目前情況看,北約實際上全無意願接納烏克蘭加入,但絕不會放棄“吸納新成員國的自主權”。而“1997年後”的北約成員國鑑於歷史、現實等複雜因素,在依賴北約軍事保護方面甚至比“1997年前”的老北約成員國都積極。

回到克羅地亞國內,作爲中右翼政府,普連科維奇既反對極右翼民粹,也反對向左翼政策劇烈搖擺,主張所謂“安全的克羅地亞”政綱。這就包括在涉北約、涉地緣政治政策方面的連貫性。

在烏克蘭危機暨北約東擴問題上,克羅地亞總統和總理、內閣的“不同調”實際上也反應出了北約內部的某些分裂。而北約內部這種公開“分裂”傳達出來的混亂信息,究竟會導致什麼後果,仍需繼續觀察。

新京報特約撰稿人 | 陶短房(專欄作家)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