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利空密集轟炸,騰訊市值蒸發近2000億元!行業發生了什麼?各方最新回應來了

多條傳言讓騰訊、快手、嗶哩嗶哩(簡稱“B站”)等公司股價大跌。

2月21日,騰訊控股大跌5.23%,市值蒸發2361.5億港元(約1918億元人民幣)。快手、B站跌幅分別爲7.29%、9.59%。

消息面上,盤中出現多則傳聞,有稱騰訊要被“重錘”;有傳監管部門對遊戲企業進行監管思路指導,政策繼續收緊;更有媒體報道稱今年遊戲版號可能停發。

上述傳聞引起業內震動。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其中發佈騰訊要被“重錘”傳聞的社交媒體賬戶已被註銷,騰訊高管直斥謠言。而所謂監管收緊傳聞更加滑稽,其內容竟然是中信證券分析師在去年9月28日撰寫的點評。面對“躺槍”,該分析師在朋友圈調侃說“我今天什麼都沒有發”。而針對版號停發的傳聞,國內一家頭部遊戲企業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這是假消息。值得注意的是,截至記者晚間發稿時,前述版號停發的媒體報道已被撤下。

遊戲公司股價大跌

今天的市場有多條傳聞發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首先來看關於騰訊的一則傳言。今天下午,在雪球平臺上,一名ID爲“瘋狂的熊貓233”的用戶發帖稱“騰訊的同事證實了,又被錘了,而且是重錘,足以顛覆騰訊的大錘。”

這則傳聞發酵了兩個小時後,發帖賬戶顯示已經註銷。對此,騰訊集團公關總監張軍發文稱,“謠言的穿透力,往往強大到讓人無法想象。”

其次則涉及遊戲監管,網傳截圖稱,今天監管層對遊戲產業進行監管思路指導,涉及內容較多,其中,強調繼續加強防沉迷不放鬆;所有的審查都有相應文化領域的專家;禁止金錢至上,攀比消費;在付費上,禁止過度消費;嚴禁不良內容誘導。

不過,記者發現,這張截圖其實是中信證券分析師在去年9月28日撰寫的點評,並非有新的消息。面對“躺槍”,該分析師在朋友圈調侃道,“我今天什麼都沒有發。”

此外,有媒體採訪一位從業20多年的遊戲公司負責人稱,“今年國內不發版號纔是最大的利空,我們業內農曆年前就已知道。”

對於版號停發的說法,立即在市場上“炸開了鍋”。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了多家遊戲公司,相關人士表示並未獲得版號的確切消息。音數協遊戲工委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沒有這樣的消息”。而國內一家頭部遊戲企業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相關版號年內停發的消息不實,主管部門對遊戲防沉迷工作比較滿意,並未表達過停發版號的說法。

據媒體報道,國家新聞出版署相關人士表示,(版號事項)暫無明確回應,可以關注官網公告信息,目前仍在正常接收遊戲公司的版號申請。

受版號傳聞影響,部分遊戲業務佔據重要位置的公司盤中遭遇大跌。其中,騰訊控股大跌5.23%,市值蒸發2361.5億港元。快手、B站、心動公司跌幅分別爲7.29%、9.59%、11.79%。

A股遊戲巨頭三七互娛也大跌6.46%,盤後龍虎榜數據顯示機構存明顯分歧,其中四家機構合計賣出2.2億元,而同時也有四家機構合計買入5958萬元。

監管力度加大

對於本次傳聞核心的國產遊戲版號,原本每個月都會在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進行公佈,但2021年8月以來沒有新的版號公佈。

這一情況與遊戲的監管力度加大密切相關。2021年8月以來,圍繞未成年人保護,監管針對遊戲行業祭出多項舉措。彼時,“史上最嚴”遊戲監管令出爐。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通知,要求所有遊戲企業僅可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的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此外,所有網絡遊戲必須接入國家新聞出版署網絡遊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所有網絡遊戲用戶必須使用真實有效身份信息進行遊戲賬號註冊並登錄網絡遊戲。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2021年9月中旬以來,包括北京、上海等地主管部門約談遊戲企業,要求重點網絡遊戲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嚴格做好內容管理,不折不扣完成防沉迷工作。

對遊戲公司影響不一

遊戲版號審批的調整,對於各家遊戲公司的影響各不相同。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當前時點,對於騰訊而言,自研遊戲是遊戲收入的核心,目前即使不通過大批量的代理遊戲上線,遊戲收入仍舊有穩定的增長,預計版號暫停發放對其不會產生過大影響;對於其他頭部以自研爲主、有核心產品的遊戲公司而言,版號暫時性的停發短期內收入不會有太大壓力;但對於中尾部遊戲公司而言,遊戲品質相對較低,遊戲生命週期也較短,暫停版號的發放可能會產生較大影響。

“因爲從去年8月份至今版號仍未發放,手遊市場在供給側承壓明顯,大部分公司的遊戲產品都會受到版號的困擾。” 信達證券傳媒互聯網及海外首席分析師馮翠婷在其研報中指出,2021年國內手遊市場的增速在2020年高基數基礎上是承壓的,同時面臨監管趨嚴、爆款減少等的壓力。其認爲,2022年手遊行業增速達到5%已經是比較樂觀的預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