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冬奧會金牌榜爲何挪威總第一?他們從娃娃的家長抓起

北京冬奧會圓滿閉幕,在金牌榜和獎牌榜中,一如平昌冬奧會,挪威均牢牢佔據了第一的位置。

對於挪威來說,在冬奧會創造的第一有點數不過來。回顧歷史,挪威已經累計榮獲了148枚冬奧會金牌,總數爲各參賽代表團第一;在第一屆慕尼黑冬奧會時,挪威獎牌總數就位居第一,迄今24屆冬奧會挪威已經是第9次拔得頭籌;本屆冬奧會頭金也由挪威選手獲得。

挪威人口僅僅500萬出頭,但冰雪運動是幾乎人人都會參與的活動,爲選拔出頂尖選手奠定了基礎。生活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的華人學者張女士笑着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挪威如果你不會滑雪,可能就會影響社交。”

她進一步解釋道,因爲單位團建,朋友聚會可能都是去滑雪溜冰,如果自己不會,站在旁邊場面十分尷尬。

北京冬奧會挪威代表團團長歐弗雷博(Tore Øvrebø)也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要提升全民冰雪運動的實力,體育參與至關重要。要讓兒童和青少年有充分的機會去享受戶外運動,盡情地“玩雪”。而從社會的角度,向公衆提供一些冬季運動設施,提高大衆冰雪運動的體驗。

環境+經濟

在北京冬奧會上,挪威用了14天,就拿到了15枚金牌,打破了冬奧會“奪金”紀錄,最終以破紀錄的16塊金牌收尾。

28歲的挪威選手伯厄(Johannes Thingnes Boe)一人就收穫了5枚冬奧獎牌。他參加了六項“冬季兩項”比賽,奪得了男子10公里短距離、男子15公里集體出發、男子4×7.5公里接力和混合接力四枚金牌,另有一枚銅牌。

不過,爭第一併不是性格內斂的挪威人的目標。歐弗雷博在2021年初曾淡然地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北京冬奧會,挪威只定了一個“小目標”,就是進入獎牌榜前三名。

挪威能夠成爲冰雪運動強國,首先在於它的天時地利。

挪威全年平均氣溫約爲2℃,在全球氣候最冷國家榜單中排名第五。這裏有漫長的冬天和大量的降雪,冬季挪威到處都被白雪覆蓋,整個國家就如一個大型滑雪場。

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挪威地處北歐,國土狹長,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山脈貫穿全境,高原、山地、冰川佔據全國2/3以上的面積,且降雪充足。

在首都奧斯陸市內就有高山滑雪場,爲世界罕見;山區野地衆多,有大量優質的高山滑雪場。這是連同在北歐的丹麥、瑞典和芬蘭所不具備的優勢。這也解釋了同在北歐,爲何挪威的冰雪運動實力特別突出。

經濟實力助推了挪威體育事業的發展。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2020年挪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6.73萬美元,高居世界第四,在北歐五國中也排名首位。在聯合國公佈的全球幸福指數報告中,挪威常年排名前五,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之一。

張女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野外的雪道並不適合普通滑雪愛好者運動,需要壓雪車壓實,而且這不是一次性的投入,少則兩三天、多則一週就需重新壓實——這些都是不收費的野外雪道,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

而家中的小孩學習、訓練乃至於參賽,所需的裝備和出行費用,基本都是家長自己掏錢,也需很大的持續投入。相比而言,本屆冬奧會唯一印度選手阿里夫·可汗(ArifKhan)就曾因沒錢參加積分賽而最終錯失平昌冬奧會的門票。

當然挪威“有錢”但也不亂花錢。仔細考察挪威在冬奧會上的成功,實際上並不是平均分佈在所有項目上。在“冬季兩項”11枚金牌競爭中,挪威隊獲得了6枚;“北歐兩項”的3枚金牌,他們奪得了2枚。挪威隊在這兩個項目獲得的金牌數,佔據總數的一半。

自1936年以來,挪威從未在雪橇或鋼架雪車這樣的項目上有過任何的獎牌斬獲。挪威前奧運選手艾森(Morten Aasen)此前表示:“我們不玩雪橇或鋼架雪車,因爲成本太高了。挪威雖然是個富裕國家,但我們做事相當務實。”

從娃娃抓起

在挪威諺語中,挪威人是“帶着滑雪板出生”的。根據統計,有93%的5~12歲的挪威兒童會滑雪或者參與其他冰雪運動,總人口中的42%是體育俱樂部的成員。這使得冰雪運動成爲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

遍佈挪威各地超過1.2萬個體育俱樂部,成爲了兒童接受專業冰雪運動的起點。張女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挪威的體育俱樂部非常多,哪怕在一個很小的人口聚集點,都會有一個俱樂部。而在兒童時期是學習冰雪運動的最佳時期,很容易就能找到平衡感,但如若成年後再練習,恐怕就要事倍功半了。

張女士表示,一般孩子在8歲時就可以進入相對專業的俱樂部,她在給兒子找俱樂部時,住所周邊就有很多的選擇,最終她選擇了上課時間與她家孩子比較匹配的一傢俱樂部,開車只有10分鐘。但是這家不大的俱樂部,就已經培養出過奧運選手。張女士表示,這其實還挺常見的。

不過,全國只有500萬人的挪威,如何能運營得了上萬傢俱樂部?張女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挪威的人工很貴,而且很顯然沒有這麼多專業的教練。他們採取的模式是培養孩子的家長,8~12歲的孩子在俱樂部主要是由家長帶教的,而家長是義務勞動。

張女士進一步解釋道,由於挪威冰雪運動普及,家長中有很多運動能力很強的,接近教練水平。她的丈夫就報名參加家長教練培訓,本來就有一定基礎,加上經過幾十個小時的學習,獲得了家長教練的資格證。俱樂部會根據家長的時間進行排班,“家長教練”則對俱樂部所有孩子負責,並非僅僅培訓自己的孩子。

雖然家長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理論知識的訓練,但對於培養孩子,從來不講理論,而是寓教於樂,在訓練的過程中設立了大量的遊戲。

張女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孩子在俱樂部裏不是按照滑雪水平分組,而是按照年齡。在同一組別內,會有水平很高,也會有初學的孩子,家長教練一視同仁地帶他們訓練。孩子也不會因爲自己水平差感覺不適應,反而會跟着水平高的孩子一起學習,進步非常快。

“我也是親眼見證過很多這種例子。”她說。

挪威的小孩子們很小加入俱樂部,他們享受運動的樂趣,而不是競爭。“從娃娃抓起”的冰雪運動是讓他們主動參與,而不是被動受訓。在挪威各類俱樂部比賽中,12歲及不滿12歲的孩子是不計成績的,該年齡組也沒有個人排名或全國錦標賽,

只要參賽就能獲得相同的獎勵,以鼓舞所有孩子對喜愛的項目始終保持熱情和興趣。

兒童和青少年參與冰雪運動,重點是參與性和社會化,而不是競爭。本屆挪威冬奧金牌選手克里斯蒂安森(VetleSjåstad Christiansen)認爲這就是挪威成功的祕訣,他說:“我們的體育體系不是爲取勝而設立的,考慮更多的是追求快樂和幸福,爲的是讓人們從體育中獲得快樂,而最重要的是保持身體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