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做到了!這次,它們也“立功”了

閃閃發光的奧運五環從場地中央升起,主火炬“大雪花”緩緩落下,燃燒了16天的奧運之火漸漸熄滅……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這一刻落下帷幕。

過去16天,來自9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名運動員在五環旗下奮力拼搏、挑戰極限、超越自我,刷新了2項世界紀錄和17項冬奧會紀錄,是對“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奧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實踐。

以9金4銀2,中國代表團刷新了單屆冬奧會獲金牌數和獎牌數兩項紀錄,名列金牌榜第3位,創造了新中國自1980年參加冬奧會以來的歷史最好成績。

開場迎客松,閉幕折楊柳。繼北京2008年夏季奧運會後,全世界再次見證了中華民族熱情好客、包容開放的文化與品格,感受到“中國式浪漫”的格局與胸懷。這裏發生的一幕幕動人場景成爲擁抱未來的起點,“一起向未來”的願景從中國走向世界。

爲全面報道北京2022年冬奧會,參考消息報社派出13名記者組成前方報道團,於1月31日正式進入冬奧閉環。在過去的21天,他們記錄下了奧運健兒們的奪金時刻、踐行雙碳目標而打造的奧運遺產、深受中外運動員點讚的保障服務、熱情善良的志願者以及卓越有序的組織工作,通過鏡頭帶觀衆沉浸式體驗了北京冬奧會獨具匠心的比賽場館。

他們是見證者,也是記錄者。屏氣凝神的專注、奮力衝刺的緊張、奪牌後的吶喊……這一幕幕動人的場景,通過參考消息前方報道團記者們的文字和影像,被永遠地留存下來。

在滿場的掌聲與歡呼中,奪下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金牌的高亭宇身披國旗,仰天長嘯,響徹“冰絲帶”。

“四朝元老”徐夢桃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計分屏幕最高一行時,激動得不敢相信。“我是第一名嗎?我真的是第一名嗎?”隨後,喜悅的淚水奪眶而出。

18歲的“青蛙公主”谷愛凌駕雪騰雲,直向穹頂,將“中國龍”印上了天空,爲中國贏得兩金一銀。

“蔥桶組合”隋文靜和韓聰用15年的牽手,完美演繹講述友情的經典曲目《憂愁河上的金橋》,讓人想起曾經“一個人的託舉”的日子。

除了見證各國運動員在賽場上的喜悅與憂傷,在採訪中,一些外國記者、專家和志願者對北京冬奧會的感受也給前方報道團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意大利攝影記者費迪納多·梅澤蘭通常不喜歡看奧運會開幕式,但他在現場看過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後感嘆:“真的太美了。從沒聽過這麼美的音樂。”

五棵松體育中心場館運行團隊攝影經理、來自英國的邁克·瓦倫特評價中方團隊說:“我認爲他們的工作堪稱典範。和他們一起工作很愉快,沒有他們,我無法完成工作。”

烏克蘭籍志願者韋羅妮卡·馬爾塞紐克(中文名李遐)在冬奧會主媒體中心爲中外媒體記者提供諮詢與登記等服務。李遐希望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充當中外對話的“文化橋樑”:“我會以親身經歷告訴更多的外國人這裏發生了什麼事,中國人是怎樣辦好這場冬奧會的。”

在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多次向中國表達謝意,稱“這是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會”,奧運村獨具匠心,場館令人歎爲觀止,組織工作非凡卓越。

在這21天內,參考消息冬奧前方報道團共播發文章75篇、圖片報道115組、視頻報道192支,專訪各國奧委會官員、運動員、記者數十人。這些內容獲得了數億閱讀量,數十次登上熱搜、熱榜。在收穫了較高的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得到了冬奧組委的讚許和肯定。

本着科技奧運、綠色奧運的理念,本屆冬奧會也成爲體現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絕佳場景。

此次參考消息前方報道團與小米集團合作,首次全程使用國產移動採編設備進行報道撰寫、圖文編輯、素材傳輸、照片視頻拍攝剪輯等工作。受益於小米集團的技術加持,使得數字媒體設備與智能通信傳輸技術之間得以無縫銜接,讓奧運報道的效果和效率得以大幅提升,我們心存感激。

國際奧委會北京2022年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小薩馬蘭奇先生在參觀參考消息前方報道團的移動採編工作室時,對報道團新聞採編、技術保障、後勤支持以及報道團成員的辛勤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儘管北京冬奧會主火炬“大雪花”已經熄滅,但北京冬殘奧會即將到來,中國冬殘奧健兒將同樣綻放出自己的光彩,一起攜手奔向未來。(文/何娟 蘇佳維 黃瑩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