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署名:裝甲鏟史官

2022年2月24日凌晨,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對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隨後烏克蘭全境狼煙四起,基輔、哈爾科夫、馬裏烏波爾、敖德薩到處都傳來爆炸聲或俄軍入境的消息,一場被歐美媒體渲染良久的俄烏戰爭猝然爆發,吸引全球軍迷們紛紛圍觀。

■西方媒體繪製的2月24日俄軍進攻烏克蘭的示意圖,可見戰火蔓延烏克蘭全境。

其實,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這場衝突只是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以來兩國持久矛盾的全面升級而已,在維基百科上早已將俄烏衝突定性爲一場低烈度混合戰爭,這既是俄羅斯與歐美進行地緣戰略博弈的結果,也是烏克蘭自蘇聯解體後朝三暮四、自我作死帶來的惡果。

回首歷史,烏克蘭和俄羅斯並不是第一次兵戎相見,早在一個世紀前當戰爭和革命風暴摧毀沙皇俄國之際,烏克蘭人就曾嘗試謀求獨立,並以武力加以捍衛。

與今日的烏克蘭相似的是,那些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很早就藉助外部勢力對抗蘇俄,甚至不惜出賣主權,但最終歸於失敗。就連普京在2月21日也宣稱“現代烏克蘭完全是由俄羅斯創造”,“烏克蘭從未擁有過自己的國家”。

01

一戰烽煙出亂世

一戰時期,烏克蘭是東線的主戰場,俄軍和羅馬尼亞軍隊與德軍和奧匈軍隊進行了激烈的拉鋸戰。

1916年夏,俄軍發動著名的“布魯西洛夫攻勢”,在付出數十萬人傷亡的代價後重創德奧聯軍,奪取了沃里尼亞和東加利西亞,這裏是歷史上烏克蘭人的主要聚居區。1917年3月,俄國爆發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宣佈退位,羅曼諾夫王朝壽終正寢,在俄國境內長期存在的民族主義傾向抬頭,各民族紛紛要求自治乃至獨立。

在這一背景下,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在1917年4月在基輔宣佈成立烏克蘭人民共和國,並建立了中央拉達(議會)作爲最高權力機構,但此時烏克蘭仍作爲一個自治政體留在二月革命後成立的臨時政府領導的俄羅斯之內,基輔與彼得格勒保持着密切聯繫。

■1917年在基輔索菲亞廣場上舉行支持中央拉達的集會。

俄國臨時政府堅持繼續進行戰爭,在1917年夏季發動了“克倫斯基攻勢”,卻遭到了災難性的失敗,不僅失去了1916年的全部戰果,民心士氣均受到沉重打擊,社會矛盾急劇激化,整個國家瀕臨分崩離析的邊緣。

很多烏克蘭籍的俄軍官兵對俄羅斯的命運愈發感到悲觀,對激進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的獨立主張表示認同,希望建立一個完全獨立的烏克蘭人的國家。

與此同時,以內斯托爾·馬赫諾爲首的無政府主義者在烏克蘭南部製造事端,而布爾什維克也在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發展勢力,一時間烏克蘭成爲各方政治力量的角鬥場。

■1917年夏季參與“克倫斯基攻勢”的俄軍部隊發起衝鋒,最終遭遇慘敗。

1917年11月,布爾什維克在彼得格勒發動起義,推翻了臨時政府,改變世界的“十月革命”由此爆發,翻天覆地的革命風暴席捲全俄。

受彼得格勒起義的影響,布爾什維克同時在基輔發動起義,擊敗了忠於臨時政府的當地駐軍,建立了蘇維埃委員會,不過烏克蘭民族主義者主導的中央拉達控制了基輔,而受到排擠的布爾什維克黨人在1917年12月底在哈爾科夫建立了與基輔對立的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並得到彼得格勒蘇俄政權的支持。

作爲回應,中央拉達於1918年1月22日宣佈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爲獨立國家,與俄羅斯割袍斷義。但是,新建的蘇俄政府拒絕承認烏克蘭的獨立。

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是烏克蘭民族2000年曆史上首次獨立建國,然而這個國家從誕生之初就陷入了分裂和內戰。

■1918年2月參加基輔起義的武裝工人和士兵。

中央拉達雖然宣佈獨立,卻沒有足夠的力量控制國家,捍衛權利,其軍事力量烏克蘭人民軍兵力相當有限,而布爾什維克主導的哈爾科夫政權卻得到蘇俄的鼎力支持,佔有明顯優勢,布爾什維克武裝迅速佔領了包括波爾塔瓦、扎波羅熱等重要城市。

1918年2月,基輔再次爆發布爾什維克起義,中央拉達被迫遷往日托米爾。與此同時,馬赫諾在烏克蘭南部割地自立,羅馬尼亞人趁機佔領了比薩拉比亞,還有俄羅斯白衛軍在境內四處流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版圖幾乎每天都在縮水!

■1917年行進在基輔街頭的烏克蘭人民軍部隊。

02

獻媚德國成附庸

面對江山淪喪、朝不保夕的困境,中央拉達的官僚們居然向不久前的敵人德國和奧匈乞求援助,於1918年2月9日同德國簽訂了《第一次佈列斯特條約》,以向德軍提供糧食爲條件請求德國給予軍事援助。

德奧聯軍依約進兵烏克蘭,幫助烏克蘭人民軍發起反擊,擊退了布爾什維克的進攻,並在3月1日重佔基輔。

兩天後,蘇俄被迫與德國簽訂了更著名的《佈列斯特條約》,在條約中承認了烏克蘭的獨立,但實際上烏克蘭已經淪爲德國的附庸。

在德奧軍隊的支持下,烏克蘭人民軍大舉收復失地,在1918年3、4月間奪取了包括哈爾科夫、敖德薩、克里米亞、頓巴斯在內的廣闊領土,哈爾科夫的蘇維埃政權被迫流亡蘇俄,布爾什維克軍隊在訓練有素的德奧軍隊面前一再敗退,被逐出烏克蘭。

但是,基輔政權對地方的控制是鬆散而虛弱的,各地依然存在受布爾什維克或無政府主義支持的反抗運動,不少地方不滿於德軍的侵佔而成立了自衛組織。

■1918年2月9日,德國與烏克蘭簽訂《第一次佈列斯特條約》的現場。

1918年4月29日,前沙俄將軍帕維爾·斯科羅帕茨基在德國的慫恿支持下發動政變,奪取了中央拉達的權力,建立了烏克蘭國,並自封國王,徹底變成受柏林掌控的傀儡政權,不過斯科羅帕茨基始終沒有向協約國宣戰。

有德國的槍桿子撐腰,斯科羅帕茨基在烏克蘭境內開始了瘋狂的反攻倒算,推翻了很多革命時期的施政措施,極力復辟舊帝國的統治秩序,一時間烏克蘭成爲俄國舊貴族、中產階級流亡者的避難所,並有大量前俄軍官兵前來投奔,烏克蘭軍隊的規模一度膨脹到31萬人,烏克蘭國的疆域甚至擴展到庫班半島和伏爾加河西岸。

儘管馬赫諾等地方武裝仍不時騷擾,但烏克蘭算是迎來了自獨立以來相對和平的時期,然而好景不長,隨着1918年11月德國戰敗乞降,德軍從烏克蘭全面撤軍,烏克蘭國轉瞬之間灰飛煙滅,斯科羅帕茨基也逃離基輔,開始流亡,政權轉移到以民族主義者西蒙·彼得留拉爲首的烏克蘭督政府手中,恢復了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名號。

■斯科羅帕茨基倒臺後掌權的烏克蘭督政府成員,前排左二爲彼得留拉。

03

內戰復燃再變天

督政府的權力寶座尚未坐熱,邊界就傳來警報:布爾什維克又回來了!在德國投降的第一時間,列寧領導的蘇維埃俄國就廢除了《佈列斯特條約》,集結兵力向失去德國保護的烏克蘭發起進攻,力圖將這片富庶之地重新納入蘇維埃政權的掌控下。

與此同時,奧匈帝國的瓦解在東歐掀起一場民族主義熱潮,各地民族紛紛自立,東加利西亞的烏克蘭人趁勢在1918年11月建立了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並謀求與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合併,兩國於1919年1月簽訂了統一協定。

然而,居住在東加利西亞的波蘭人要求併入新成立的波蘭共和國,因此與烏克蘭人發生了尖銳的對立,最終演變爲戰爭。

1919年10月,波蘭軍隊擊敗烏克蘭軍隊,控制了東加利西亞,而巴黎和會也同意由波蘭管制該地25年,等同於默認了波蘭的吞併。

■表現1918年利沃夫的波蘭志願者與烏克蘭軍隊交戰的畫作。

對於波蘭在西面的鯨吞之舉,督政府已經無暇顧及,除了蘇維埃軍隊自東而來的強勢進攻外,諸如馬赫諾、白俄軍等各地割據武裝也蜂擁而起,在德國投降後,法國派兵干涉蘇俄革命,在克里米亞、赫爾松、敖德薩等地登陸,加劇了混亂局勢,而法軍的到來受到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的雙重敵視,第聶伯河兩岸硝煙滾滾,恍如戰國亂世,法軍在處處受敵、舉步維艱的情況下被迫撤退。

■1919年登陸敖德薩的法國干涉軍及其坦克。

捲土重來的蘇維埃紅軍勢如破竹,在1919年初重佔烏克蘭東部,於2月5日攻入基輔,之前流亡蘇俄的烏克蘭蘇維埃重建政權,宣佈建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於3月15日定都基輔。

在紅軍的猛攻下,烏克蘭人民軍潰不成軍,向西敗逃,督政府也一路遷徙,最後在靠近波蘭邊界的羅夫諾落腳。

就在烏克蘭人陷入絕望之際,紅軍主力突然調頭向東,應對進攻俄國南部和烏拉爾地區的鄧尼金白俄軍和馬赫諾武裝,直到1919年冬季才扭轉戰局,這讓烏克蘭人獲得了奇蹟般的喘息之機。

■1919年3月,被德奧方面釋放的烏克蘭戰俘宣誓加入烏克蘭人民軍。

04

賣國求存終成空

督政府很清楚,一旦東方的威脅得到解除,蘇俄紅軍必定會再度進攻烏克蘭西部,而僅憑自己的力量肯定無力阻擋,於是烏克蘭人故技重施,再求外援,竟然向剛剛吞併西烏克蘭的波蘭伸出了橄欖枝。

1920年4月,彼得留拉和波蘭獨裁者畢蘇斯基在華沙簽署軍事協定,結成反布爾什維克聯盟。

與之前同德國結盟一樣,烏克蘭人犧牲了部分主權以求得波蘭的援助,包括承認波蘭對東加利西亞的吞併,同意加入由波蘭主導的涵蓋波羅的海和黑海之間的國家聯盟(史稱“海間聯邦”)。

■1920年4月,畢蘇斯基和彼得留拉舉行會晤時一起從火車車廂向外致意。

從烏克蘭人手裏拿到好處的波蘭人迅速出手助戰,與烏克蘭軍隊聯手向東進擊,烏克蘭實際上成爲1920年蘇波戰爭的主戰場。

波烏聯軍起初頗佔優勢,在4、5月間發動基輔攻勢,從紅軍手中奪取了烏克蘭中部和南部的大片土地,並在5月7日佔領基輔。

然而,波烏聯軍取得的是一場皮洛士式的勝利,到5月底已是強弩之末。紅軍在積蓄力量後,在名將圖哈切夫斯基的指揮下在日托米爾方向展開大規模反攻,重新奪回了基輔,這已經是這座城市在三年內的第五次易手了。

在紅軍的猛攻下,波軍被逐出烏克蘭,戰火燃燒到波蘭境內,直到1920年8月波軍在華沙城下絕地反擊,挫敗了蘇軍,波蘭才免除了亡國之厄。

此時,由弗蘭格爾領導的白俄軍隊兵犯烏克蘭南部,顧此失彼的蘇俄被迫與波蘭展開談判,蘇波兩軍於10月18日宣佈停戰。

失去援手的烏克蘭軍隊孤掌難鳴,最後2.3萬人的烏軍在11月間被紅軍擊潰,殘部逃往波蘭,督政府也成爲流亡政府。

■1920年8月,在華沙城外的波軍機槍陣地,他們最終擊退了蘇軍的進攻。

1921年3月18日,經過馬拉松式的談判,波蘭與蘇維埃俄國及蘇維埃烏克蘭在拉脫維亞的里加簽訂和平條約,蘇俄承認波蘭對東加利西亞的統治,而波蘭同樣承認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的主權,這項條約實際上埋葬了存在僅四年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紅軍隨即會師東進,擊敗了弗蘭格爾軍隊,進而剿滅了烏克蘭境內的所有反抗勢力。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簽訂聯盟條約,烏克蘭成爲蘇聯的創始成員之一,烏克蘭的歷史由此翻開了新的篇章。

■表現1922年12月30日《蘇聯成立條約》簽訂儀式的畫作,烏克蘭是蘇聯的創始國之一。

05

結語

這場以烏克蘭爲中心的戰爭從1917年11月到1921年11月,持續了四年之久,史稱烏克蘭獨立戰爭,這是一場極爲複雜混亂的戰爭,涉及了多方勢力和多個國家,包括烏克蘭的民族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布爾什維克主義者和白俄軍隊,以及德國、奧匈、法國、波蘭等國,與一戰、俄國內戰、波烏戰爭和蘇波戰爭均有交集。

儘管經歷瞭如此漫長的爭鬥,烏克蘭人謀求國家獨立的願望還是落空了,實際上從未實現過真正的獨立,反而一再成爲外部勢力的附庸和傀儡,最後還是被蘇聯所吸納。

回顧歷史,20世紀初葉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的掙扎和迷亂與今日烏克蘭政權頗有相似之處,強鄰在側,又處於東西方對抗的前沿,卻沒有自保的實力和明智的外交策略,將主權與獨立寄託於西方口惠而實不至的承諾,最終只落得山河破碎、悲悽哀鳴的境地,可嘆可憐又可恨!

■2022年2月24日,幾個烏克蘭年輕女孩在基輔地鐵站躲避襲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