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俄烏衝突,“炮彈”卻落到了這些領域……

這是2月27日在烏克蘭基輔拍攝的空中的濃煙

爲“懲罰”俄羅斯在烏克蘭境內採取的“特別軍事行動”,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國開始了對俄羅斯的“史上最嚴厲制裁”,涵蓋金融制裁、貿易制裁和技術制裁。但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一直要求的能源制裁卻沒有出現在制裁名單上。就連美歐投下的所謂“金融核彈”,也只是將選定的俄羅斯銀行剔除出SWIFT國際結算系統,這意味着歐美依然爲俄羅斯油氣等產品出口預留了支付渠道。那麼,除了油氣,這一特別軍事行動還會對哪些產品和行業產生影響?

烏克蘭糧食豐收

第一,俄烏兩國均爲農業出口大國,此次衝突會直接影響國際農產品出口貿易格局,減少全球農產品供應量,推高國際農產品價格。

2021/2022年度,俄烏兩國小麥產量近1.1億噸,佔全球總產量的14%;小麥出口5900萬噸,佔全球總出口量的28.6%。兩國玉米產量約5700萬噸噸,約佔全球總產量的4.7%;玉米出口3800萬噸,佔全球總出口量的18.2%。同時,兩國葵花籽、油、粕產量佔全球比例均達到約50%及以上,出口量也佔到全球的80%。此外,俄羅斯燕麥、黑麥、大麥產量均超過全球總產量的10%,烏克蘭油菜籽和大麥出口量分別佔到全球總出口量的20%和17.5%。

因此,俄烏衝突必將對全球穀物和油脂市場產生很大影響,推動全球農產品價格上漲,小麥、玉米、大豆期貨價格目前均已刷新近年來的最高紀錄,這最終將對食品及加工業產生較大的衝擊。

離俄羅斯米爾內市不遠的“米爾”礦——世界上最大的金剛石礦之一

第二,俄烏兩國鐵礦石等礦產資源較爲豐富,但出口量在全球佔比較低,俄烏衝突對鋼鐵市場影響不會像某些業內人士擔心的那麼嚴重,相對有限。

2020年,俄羅斯鐵礦產量爲1.1億噸,烏克蘭產量爲7850萬噸,在全球供應格局中佔比分別爲4.8%和3.4%。俄羅斯礦企生產的鐵礦石主要以鋼廠自用爲主,出口量較小。

不過,烏克蘭是重要的鐵礦球團出口國,2021年出口量僅次於巴西和瑞典。烏克蘭鋼材約佔歐洲進口量的10%,因此,俄烏衝突或將加劇歐洲市場的鐵礦石和鋼鐵產品供應緊張局面,推動歐洲鋼材價格衝高,但對全球鋼鐵市場影響相對較小。

俄羅斯葉卡捷琳堡有色金屬加工廠等離子體熔化車間裏的原材料

第三,俄烏兩國有色金屬有着重要的影響力,俄烏衝突推動鋁、銅、鎳、鈀等價格持續上行。

俄羅斯是全球第二大鋁生產國,年產量在400萬噸以上,佔全球總產能6%以上;2021年出口量超過320萬噸,主要出口歐洲,美國原鋁進口量的10%也來自俄羅斯。

俄羅斯也是全球第四大精煉銅生產國,銅儲量約佔全球總儲量的10%,2020年俄羅斯精煉銅產量103.6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4.2%。

俄羅斯還是全球第三大精煉鎳生產國,2020年礦鎳產量23萬噸,精煉鎳產量15.4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約10%;出口量則年均維持在13萬噸左右,主要出口對象是歐洲。

俄羅斯同時是全球第一大鈀生產國,2021年鈀產量82 噸,佔全球總產量和出口量的比重分別爲43%和45%,美國35%的鈀也是從俄羅斯進口。

鋁和銅一直被視爲經濟領頭羊,廣泛用於電力電子、汽車、航空航天、建築等領域。鎳既可用於電鍍和合金,也是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關鍵原材料。鈀不僅是航空航天、核能等高科技領域以及汽車製造業不可缺少的關鍵材料,也是半導體行業的重要原料,主要用於製造存儲器、傳感器和精密電阻,同時還作爲封裝環節的電鍍材料。

俄烏衝突短期內恐影響全球鋁、銅、鎳、鈀等有色金屬供應,推升價格持續上漲,LME鋁和鎳期貨已經連續創下多年新高,而這終將拉昇電動汽車、半導體等產業的成本。

全球半導體短缺現象日益突出

第四,烏克蘭是全球半導體原料氣體供應大國,俄烏衝突也牽動着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穩定,而“芯片荒”的結束時間恐怕又要被延遲。

早在蘇聯時期,烏克蘭就是蘇聯的稀有氣體生產基地,擁有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技術積累,其生產的電子特氣滿足“超純”和“超淨”苛刻要求。目前,烏克蘭供應的原料氣體主要包括氖、氬、氪、氙等,供應了全球70%的氖氣、40%的氪氣、30%的氙氣,甚至美國90%以上的半導體級氖氣也由烏克蘭供應。2014年的克里米亞半島事件,一度導致國際市場上的半導體級氖氣價格上漲了6倍。

此次俄烏衝突對全球電子特氣市場的影響必然遠遠超過克里米亞半島事件。全球光刻機巨頭阿斯麥(ASML)日前已經着手尋求可以代替烏克蘭的稀有氣體供應商,以防供應鏈中斷。若俄烏衝突不能儘快平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必將遭遇供應鏈危機,進一步惡化全球缺芯問題。

總之,俄烏衝突不僅直接衝擊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產業,而且會影響到老百姓的“米袋子”和“油瓶子”,還會影響鋼鐵、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以及電子特氣,進而對電動汽車、半導體等行業,對全球產業鏈形成嚴峻的挑戰。對此,歐美各國政府必然會瞻前顧後、反覆斟酌,一方面喊着要對俄羅斯進行“史上最嚴厲制裁”,順應和滿足國內要求制裁的呼聲;另一方面也要顧及供應鏈和產業鏈安全,以免殺敵一千自傷八百。( 相均泳 作者系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相關文章